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创新中国,创新创业城市排行

据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近日发布的《2018年城市营商环境报告》,2017年每千人新注册市场主体数量深圳达到44家,Xi、西安、厦门、成都达到30家,乌鲁木齐、郑州、青岛、长沙、海口、广州、南京、昆明、杭州超过20家。这些城市的创新创业水平快速提升。

然而,在许多城市,注册企业的数量已经放缓。比如2017年北京每千人新增注册市场主体不足10家,福州、西宁、宁波、哈尔滨、贵阳、兰州、重庆、太原、上海、天津不足15家。

市场主体包括内资、外资企业和个体户等。新的市场主体数量反映了双重创新(大众创业和创新)水平的提高。

那么问题来了。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营商环境水平处于全国前列。为什么企业注册增量不高,甚至比一些二三线城市还差?这背后有多重因素。

北京产业疏解致企业新增注册数量减少

根据上述2018年城市营商环境报告,上海和北京每千人注册市场主体和新增市场主体数量低于深圳和部分二线城市。

2017年,北京和上海每千人新增市场主体数分别仅为9.8个和15个,分别位居全国第35位和第27位。北京是全国最后一个。Xi、厦门、成都等。每千人拥有约30个注册市场主体,而深圳已达到约45个。

图1:2017年35个城市每千人新增市场主体数量

按每千人市场主体数量,深圳、南京、青岛、厦门、成都、广州、乌鲁木齐、太原、海口等。都在100以上,甚至深圳也达到了244家。也就是说,每四个人就有一个市场主体,但上海每千人的市场主体数量约为97个,在全国排名第17、18位,即每十个人只有一个市场主体,在全国排名中游。

北京和上海现有千人市场主体数量和新增市场主体数量不高的原因是北京和上海都在疏解产业和人口,不仅制约了一般产业的发展,也制约了主城区酒店的建设。北京主城区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已经基本迁出。

2017年,北京严格执行《禁止和限制新产业目录》,累计未办理工商登记1.86万件。解决和升级296个市场和物流中心,关闭和退出651个一般制造企业。从2018年《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实施到2018年8月底,共有20300家企业未新设立或登记变更。

受此影响,北京常住人口数几十年来首次出现下降。201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70.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2万人。正是因为产业和人口的缓解,2017年北京和上海的常住人口出现了负增长,这是几十年来的第一次。

北京、上海常住人口净流出也与企业投资和居住成本高有关。深圳房价绝对水平不低,但新创市场主体快速成长,常住人口仍在快速增长,居全国第一,这与深圳的新人口政策有关,比如每月补贴大学生进入深圳几千元,深圳放宽了大学生进入深圳的条件。

图2:2017年35个城市常住人口及每千人市场主体数

从010年到1010年的数据来看,2017年,全国11个城市的市场主体超过100万,其中深圳超过300万,重庆、上海、北京超过200万,成都、广州在170万到200万之间,青岛、南京、武汉、Xi、杭州等其他城市超过100万。

2017年,天津、郑州、宁波、长沙、石家庄2017年市场主体数量超过89万。据估计,大多数这些城市的市场实体数量预计将超过100万个

ont-size:15px;">一个城市的市场主体数量达到100万以上,意味着从事商业活动的规模达到了临界点,这会大大地促进创新创业和就业增长。但是要实现该目标并不容易。


图3:35个城市2017年市场主体数量及增速


从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数据看,通常市场主体数超过百万的城市常住人口也比较多,比如深圳、重庆、上海、北京、成都、武汉、广州等都超过了千万人口。但也有一些城市常住人口超过了1000万,但是市场主体数距离100万有差距,比如沈阳、石家庄、哈尔滨,这意味着这些城市需要加大双创力度。


西安2016年常住人口只有800多万,代管西咸新区后常住人口增加了近百万,2017年年底常住人口超过了950万,通过加大商事制度改革,西安市场主体数也突破了百万。成都走过类似的发展历程,即通过纳入新的城市增加常住人口,再通过商事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促进人口和注册企业增长。


有一些城市,比如南京,常住人口不到900万,但是市场主体数已经突破了100万,这表明尽管常住人口不多,但是通过改善营商环境仍可以促进企业注册加快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将市场主体数,投资数和人口增速等作为软环境指标测算,其中市场主体数,再分为每千人市场主体数量、每千人市场主体新增数。投资数分别有投资额、内外资投资增速。这使得2018年城市软环境指数排名中京沪并不靠前,但是深圳、西安等靠前。


上述指标使得部分一线城市在软环境方面排名并不靠前。具体排名是,2018年城市软环境指数排名前五位的城市是深圳、长沙、广州、西安、杭州。从测算来看,深圳软环境指数为全国第一。长沙、广州、西安、厦门、 杭州、成都、贵阳、青岛、南京位居第二到第十名。从数据上看,深圳的每千人市场主体数量,每千人新增市场主体数量,常住人口增速,以及投资增速,在全国都有绝对的优势。


上述报告建议,各个城市应该放开对部分行业的限制,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比如无人驾驶汽车、私人飞机、低空产业等存在巨大需求。地方政府部门少干预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就是对企业最大的支持。同时大力放开行业准入门槛,放开注册和营业前置条件限制,实施承诺制来代替一些繁琐的前置审批。


同时,哪个城市能留住年轻人,将决定一个城市发展的活力。郑州、武汉、成都、西安、长沙、南京、杭州、合肥、青岛、沈阳等城市,有大量的高校毕业生,如果有较大比例的毕业生留在本地,有助于改善当地的劳动力结构和创新发展活力。


《2018年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评价报告》发布: 深圳、上海、广州、北京位居前四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