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邢台制香厂地址 河北制香厂老纪

新京报讯(记者曹)过去,在农村,除了鸡鸭鱼肉之外,香、蜡、纸和大炮也是过年必不可少的物品。随着时代的变迁,过年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对于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大浦镇的调香师来说,“中国香都”依然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

中国香都福建永春忙着做香。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年前 香销量增长五成

轻轻摇动竹签,十分钟后,整个屋子就会变成一个充满香粉的世界。粉色,黄色.在香喷喷的车间里,工人的肤色已经和香粉的颜色融为一体。

与其他制造业相比,制香的劳动强度似乎不算太大,但也不是。经过“抡、展、搓、切”几道工序,工人们已经气喘吁吁了。

林文喜——“兴隆”制香技艺传承人,国际高级沉香大师,中国香料工业协会副会长。14岁就能独立做香,16岁进入汉口村香厂当学徒,学会了闻香识物的本领。之后,他被台商聘请,在他的香厂传授技艺和研究、准备香品。

1993年,在永春大力发展制香产业的时候,林文喜毅然辞去高薪工作,回到家乡创业,重新打响了“兴隆”品牌。如今,“兴隆”香料行业在永春数一数二,林文喜也从一个初出茅庐的香料工作者,一跃成为香料行业的名人和领军人物。

随着一年根的临近,永春的制香师也有一年中最忙的时候。林文喜表示,在此期间,永春香的销量将比平时增长50%左右,制香商的忙碌可想而知。

传承 沿袭数百年前老方法

香气制作材料的选择非常重要。同一种香料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年份有不同的口味,特别考究。

林文喜告诉记者,有“中国香都”之称的福建永春历史悠久,其制香工艺可追溯到宋元时期。当时泉州是“东方第一大港”,商贸繁荣。阿拉伯人是当时主要的香料商人,定居泉州的阿拉伯普什人从事香料贸易。明末清初,蒲氏举家迁居永春大浦镇避难,带来了制香技艺,被当地各种姓氏传承发展。

林文熙的“兴隆”制香技艺是祖上与蒲的制香技艺对接后,根据自己的提高和客人的需要而调整的。

永春仍用古法制香。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时至今日,永春调香师依然沿用着几百年前祖先留下的方法,并于2006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林文喜学徒的汉口村,属于福建省永春县大浦镇,这里的制香工艺延续了300多年。

香芯蘸水、擦香粉、泡水、展香、荡香……时至今日,当地很多香厂、作坊依然遵循着靠天吃饭的简单性和手工劳动的实用性。

发展 引导年轻人学制香技艺

手工制香稍微燃烧一下,还保留了香料的精华,是机制香无法比拟的。

据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大浦镇镇长刘罗玲介绍,大浦镇现有制香企业近300家,大型企业53家,从业人员3万余人,是永春县的特色主导产业。香型产品有上千种,国内市场销售覆盖率在80%以上。在东南亚,永春香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都很高,每卖三支香都是永春出品。

计划建设中国杜翔香品产业园,占地3300亩。目前入驻企业16家,已建成投产14家。2018年,香产业链总产值达74亿元,较2013年的27.5亿元增长近两倍,年均g

刘说,近年来,永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香产业发展,着力整合传统香产业资源。支持香料产业做大做强,应鼓励建设标准化香料生产车间,支持R&D和香料企业创新,鼓励开拓国际市场,加强品牌建设,加强宣传推广,引导上下游产业链发展,培养和引进香料行业人才,鼓励发展电子商务。

近年来,永春县通过宣传展示、教学学习、举办比赛、文化体验等方式,引导青少年传承制香技艺。

新京报记者曹

编辑张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