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资本市场一声惊雷:深交所主板和中小板要合并,进程已经提上日程。这是相关媒体从证监会监管部门获悉的消息。
消息突然传来。虽然还有待相关部门确认,但消息也透露出一个事实或趋势,即深交所主板和中小板应该合并,而事实上这两块板合并也是大势所趋。
事实上,中小板的历史使命已经圆满完成。回顾深圳市场的历史,中小板其实就是创业板的“过渡板”。当时,为了集中精力推出创业板,深圳在2001年停止发行新股。但在筹备创业板的过程中,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全球互联网泡沫的破灭,给全球创业板市场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深圳创业板的筹备工作也夭折了。为恢复深交所融资功能,适时推出创业板,2004年6月,作为过渡性质的中小板应运而生。一方面肩负着深交所的融资功能,另一方面也为创业板的推出做好了探索之路。
随着2009年10月30日创业板的正式推出,中小板的使命其实已经接近完成。但中小板之所以能“续命”,是因为沪深两市的定位和分工。即沪市偏向蓝筹股市场定位,部分大盘股和蓝筹股在沪市上市,而部分中小企业主要在深市上市。为了突出深圳中小企业市场的特点,中小板得到了妥善的保存。
但是市场总是在变化。上海股市不再局限于蓝筹股市场的定位。一些中小股也可以选择在沪市上市。而且,上海股市还推出了科技创新板,形成了上海股市主板——科技创新板的格局。因此,中小企业上市不再是中小板的专利。如果深圳还坚持中小板的设置和中小市场的定位,实际上是把地画成了监狱,制约了自身的发展。因此,中小板与深市主板的合并成为必然。
首先,中小板与深市主板的合并,可以避免中国股市的重复建设,避免监管资源的浪费,将更多的监管资源集中到日常监管工作中。从目前的现实来看,中小板和主板在上市制度、交易规则、监管措施等方面基本一致。而且,上市公司规模的区分已经模糊。也有一些大盘股企业在中小板上市,主板上市的中小企业更多。所以,绝对没有必要造一个“小主板”——,也就是一个中小板。结果是一种重复建设和监管资源的浪费。因此,没有必要继续这种模式。
其次,将中小板纳入深市主板,有利于搞活深市主板,提高深市竞争力。目前深圳主板中小板的设置没有1 1 > 2的效果,甚至1 1 <1。在深交所主板中小板的设置模式下,深交所主板的IPO功能已经基本丧失,深交所主板的IPO功能已经被中小板替代,但无法完全替代。因为被称为“中小板”,一些大盘股蓝筹股不会选择中小板上市。这使得深圳在上市一些优质大盘股时失去竞争力。如果中小板并入深交所主板,这意味着主板boa
总之,中小板并入深市主板是必然的,也是好事,是中国股市发展进步的一种体现。说明中国股市的发展将离开“开板”阶段,进入实质性制度完善阶段。此前,为支持不同类型和规模的企业上市,a股市场保持“开放”,包括中小板、创业板和科创板,以及“战略新兴板”和“国际板”。其实这是股市发展的一个初级阶段。对于一个成熟的市场来说,不是开一个又一个的“板”,而是完善制度,让各个企业,甚至一些外企,都可以上市。这其实是a股市场地方需要追求的。将中小板纳入深市主板可能就是这样一个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