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晚,聚投诉在其微信微信官方账号上发布文章称,由于投诉帖缺乏相关元素,未能通过审核,聚投诉退回了3万条针对Gitzo的投诉。据悉,这是首次大规模撤诉。
315临近,居为什么要抱怨这个?诸如“Juju是否抱怨收到黑金”和“从Gitzo收到了多少福利费”等质疑仍在继续。
可以看出,待审查的3万多件投诉都与Gitzo Financial收取的高额利息有关,投诉人的诉求大多是减免债务和退还额外费用。与此同时,新金融发现,近期网上一些自称“职业维权人士”的人,正以“教你追讨利息”为名,向借款人推销一本《Gitzo利息退休教程》,引导借款人向相关部门、新闻媒体、网络投诉平台投诉,以达到返还利息费用或减少欠款的目的。
这次退回的大量投诉也与此有关。并要求投诉人在再次提交投诉前根据具体要求进行说明。
虽然有可能借款人匆忙去医院,被黑中介占了便宜,但作为一直以来的“大投诉人”,Gitzo成了众矢之的。不公平吗?
1
3万件投诉指向捷信金融
3月12日晚,居投诉在其微信微信官方账号上发布文章称,今天新增的3万条针对Gitzo的投诉,将全部退回,投诉人需按要求重新确认并说明后再提交投诉。鉴于最近有12000条关于Gitzo Finance的投诉帖子,要求投诉人在24小时内回复并确认,否则投诉将自动失效。
居投诉称,为避免众多无效投诉消耗公益投诉平台居投诉有限的资源,目前将退回“Gitzo的高额经济利益”的投诉帖子,如未获批准,投诉人需根据具体要求进行说明后再重新提交投诉。
同时,居投诉表示,对于已经批准的相关投诉,要求投诉人在24小时内做以下操作:1。核实你贷款的综合资金成本(包括Gitzo收取的利息和各种费用)的年化利率是否超过按IRR计算的36%?2.如果你的贷款年化利率不超过36%,但存在其他问题(如恶性催收、误导宣传等。),可以再提交一份申诉,说明问题是什么,并提供相应的证据(需要证据截图)。3.如果您的贷款年化利率已经超过36%,请在此投诉帖回复您的贷款年化利率已经超过36%;明确你和Gitzo之间每期的贷款金额、贷款时间、还款金额,并上传相应截图(图片如涉及个人信息,请以“保密”形式上传)。
2
“退息教程”流传网络
对于此次投诉撤回的原因,居投诉表示,近期新增了3万多条针对Gitzo的投诉需要审核,与网上流传的“Gitzo利益撤回教程”有关,追踪后发现投诉没有相关要求。
新金融深度在一个“上岸”群体中得到了这个所谓的“退息教程”。内容显示,线上教程基本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是提交投诉,Gitzo客服会联系投诉人撤回案件。第二步是谈判。谈判中,要坚持明确说收费不合理,明确利息超过国家标准,坚持要求减免或退钱,不可能的坚持投诉。第三步:减免税后,贷款未还清的,减免税后应一次还清。
此外,还有一些退息教程,甚至在提交投诉时给出了参考模板。可以说是手把手教学。
那么这个教程可靠吗?新金融深度了解,尽管较少,
数个例显示退息成功,但多位老哥表示,按照退息的技巧和具体操作方法实施后,并没有获得预期的效果。“刚开始有电话打过来协商,要求撤案,但我提的要求没办法给予解决,后来也没电话了。”还有一些借款人表示,自己是花费几十或几百元钱后,从贴吧里的“专业维权人士”手中购买的这份教程,说只要在15号前投诉肯定有效。“现在有被骗的感觉。”业内人士指出,由于肺炎疫情或一些不可抗因素影响,如今越来越多人还贷欲望降低,放贷公司的坏账率大幅提升。在疫情影响下,金融机构的催收也遇到了一定难度,对于金融机构而言,与其形成坏账,不如减免部分利息让借款人一次性还清来得划算。所以可能会答应与部分投诉用户协商利息。正是摸中放贷机构的这种心态,才会出现所谓的“退息教程”。
3
反高利贷联盟的本质
值得注意的是,在“退息教程”流传之初,黑中介一般是有偿在各大网络平台向借款人兜售,或通过帮助协商退息,采用提前收取押金或事后抽成的形式进行捞钱。
随着近年来互联网业务的快速发展,也由此催生了一些灰色组织和产业链,比如,专门通过“撸口子”牟利的“羊毛党”,还有一些自称“专业维权人士”向借款人推介所谓的“代理减免利息”业务,通过鼓动指导借款人或直接代借款人向有关部门、新闻媒体、网络投诉平台投诉,以达到减免欠款和息费的目的。
需要指出的是,往往这类“代理减免利息”行为,并非“维权人士”无偿“献爱心”,而是有所图——向借款人收取高额佣金。代理组织往往打着“咨询费”“劳务费”名义向借款人预先收取高额的佣金或事后进行提成,进一步加重了一些本就因经济困难无法还款的借款人的经济负担。
此外,有的代理组织会鼓动借款人以故意拖延还款的方式向金融机构“碰瓷”投诉,从而导致借款人可能需要承担更高的违约成本,支付更多的违约金或利息。
消费者轻信之后,却可能因逾期还款被纳入银行“黑名单”或被报告至人行形成个人信用不良记录,形成个人征信“污点”,从而影响未来申请银行贷款、买房买车、就业出行等方面,个别情节严重被起诉的还有可能承担相应的民事或刑事责任。
4
捷信被诉高利贷冤不冤?
虽然从本质上看,退息教程只是黑中介在贷款人身上捞钱的一种形式,但为何此次大量借款人把矛头指向捷信金融?
据悉,此前捷信就曾因“高利贷”饱受质疑。可以说是投诉大户。
早在2013年5月,央视《经济半小时》报道曾披露捷信对大学生放贷,年贷款利率超过50%,涉嫌“放高利贷”。
2019年7月,捷信曾向港交所首次申请IPO上市,四个月后,捷信在港上市计划宣布取消。捷信在招股书中也明确表示,“过去,我们曾对贷款产品收取超过36%限制的利率”。招股书显示,2016年至2018年,捷信现金贷的平均实际年利率分别为42%、37%、31%。
据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的判决书显示,近来捷信消费金融在多宗借款合同纠纷的起诉中一审被判“高利息“。不服审判结果的捷信消费金融再次上诉,并称自己是“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贷款业务的合法金融机构“,但均被法院一一驳回。
新金融深度看到,截至3月13日,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有关捷信的投诉量达23058条,投诉内容主要涉及高利贷、砍头息、暴力催收等问题。除利息超高之外,对捷信暴力催收的投诉也不在少数。
3月12日激增的3万多件对捷信的投诉案件,虽说有可能是消费者病急乱投医,遭黑中介利用而为之,但捷信这次到底冤不冤?这需要留给借款人去评说。
新金融深度提示,对于“高利贷”行为,贷款人应采取正当的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谨防退息不成,又遭遇诈骗的情况。若正当要求未得到回复,建议借款人采取法律手段,收集证据,起诉平台。而对出借平台而言,整顿平台违法行为,合法合规开展业务,才是企业长久发展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