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网唐嫣/图
《中国经营报》/中国经营网(记者冉龙南)便利店虽小,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其发展一直备受关注。今年两会期间,商务部部长钟山提出,要改善城市消费,促进消费升级,优化便利店布局,鼓励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发展,让消费者更加便捷舒适。便利店公司普遍认为,这对行业来说是一个好信号。北京便利店便利蜂品牌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为便利店接下来的发展指明了明确的方向。
持续优化便利店布局
和便利店相比,情侣老婆店大概是大多数人熟悉的。狭小的空间,凌乱的商品,“XX店”“XX生活方式超市”等招牌构成了夫妻间的全店。但随着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和城市功能的变化,夫妻店的缺点也日益凸显:商品品类不全、商品供应难保障、环境卫生条件差等。这让夫妻店很难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相反,连锁和品牌便利店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与人们对便利店的需求相比,便利店本身的数量要少得多。中国连锁加盟协会最新发布的《2019年中国便利店景气指数报告》显示,中国便利店的主战场集中在一二线城市,无论是门店数量还是运营水平都高于其他城市,但也面临着高租金、高人工、高成本的压力。随着门店资源逐渐稀缺,市场空间进一步压缩。三四线城市由于门店资源相对丰富,市场空间更大。作为基层县级市,便利店也有合适的发展空间。在城市化和消费分类的趋势下,便利店的市场空间正在一步步下沉。
在此背景下,优化便利店布局尤为重要。便利蜂发展牌照负责人谢伟凯认为,目前我国大量社区主要利用夫妻店满足应急消费,这在发达国家很难见到。“经济越发达,品牌化程度和连锁经营程度越高。这次商务部提出优化便利店布局,鼓励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发展,说明我们的业务发展正在向发达国家靠拢,这是消费需求升级带来的变化。”谢伟凯表示,与夫妻店等“杂军”相比,连锁、品牌便利店相当于“正规军”,“收供模式能保证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让消费者吃得舒心、放心”。
目前,中国的便利店不仅集中在一二线城市,而且靠近核心商业区。一般来说,核心商务区写字楼密集,人流大,上班族消费频率高,是便利店选址的最佳选择。这样的布局使得一些热门的地方往往会有几个不同品牌的便利店,而便利店在相对偏居的居住社区很少见到,居住社区的居民往往对便利店有着迫切的需求。比如在非首都功能得到缓解的时候,北京就取缔了一些不规范的早餐店。在新标准店建立之前,会有一段时间的空白期,给市民的生活带来不便。在这种情况下,便利店的出现会解决很多问题。
谢伟凯告诉中国商报记者,他们正在加快在生活社区的布局。“这样的布局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其实写字楼更符合便利店的定位。如果只是想赚钱,可以在写字楼开店,但我们还是要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目前,我们在一些生活社区开设的门店在消费者中非常受欢迎。”据谢伟凯介绍,目前,便利蜂门店的选址不会刻意集中在热门商业区。“其实热门商业区的门店成本会更高,所以不是热门的地方就是好的地方”。以北京大兴区玉发镇便利蜂的两家店为例。由于位置偏远,这两家店的租金相对便宜。而且由于新建社区,周边商家不完善,消费者对这两家店的需求较高。“生意不比我们市中心的店差”。
然而,对于便利蜂来说,生活社区的商店和办公楼的商店有一些不同。“比如我们的王静家店,很难说是典型的便利店,更像是小便利店
生活超市。”据谢维恺介绍,该店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京旺家园,由于周围缺乏售卖水果蔬菜的商业体,便利蜂的这家门店就开始售卖一些散装的水果蔬菜,而且这家门店的面积也比普通便利店要大很多,颇受周边居民的欢迎。数量与质量的平衡之道
近两年来,不少便利店的开店计划都“走”上了高速路,但随着门店数量的不断增长,运营的问题也随之出现,供应链跟不上、人手短缺、难以盈利等等使得一些便利店难以在快速开店的同时保证每家门店的质量。目前,北京已经有多个便利店品牌出了问题,邻家便利店和131便利店都因为资金链问题关门,连北京门店数量最多的全时便利店也开始拆分出售。这就已经给整个便利店市场敲响了警钟,一系列事件背后也暴露了便利店行业普遍存在造血能力不足和过于依赖资金链的问题。
作为快速开店的代表之一,便利蜂对于如何平衡数量和质量显然有着自己的想法。“首先,我们所有的门店都是直营的。”谢维恺表示,目前便利蜂数百家门店都是直营店,并没有开放加盟,“实际上加盟主和品牌方的利益并不是完全一致的,我们认为,目前还没有到开放加盟的时候”。谢维恺认为,虽然业内都说开放加盟有利于快速扩张,并减轻品牌总部的压力,但这种“减法”很多时候都处于一些比较灰色的地带,“比如曾有媒体报道,有的加盟店不太愿意按照品牌的要求定时抛弃过期鲜食,认为丢掉比较可惜,这样的话当然会节约一些成本”。他表示,如果严格按照直营店的标准定期抛弃过期产品,并给所有员工缴纳五险一金,加盟店的成本并没有比直营店的成本更有优势,“可能直营店会是未来便利店的一个发展趋势”。
与此同时,从门店管理的角度来说,据谢维恺介绍,目前便利蜂的很多管理流程都数字化了,极大了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预。“对于一个连锁品牌而言,可能需要管理的是几百家门店。在做便利蜂这个品牌之前,我们进行了很多研究,发现很难保证所有门店的质量如一的原因就在于,每家门店的管理者执行力度是有差异的。如果采用数字化管理,就能很大程度上减少这部分影响因素。”而在不可替代人工的环节,如上货、鲜食定期废弃等,便利蜂则利用门店内部的监控系统进行全流程监管。“食品安全问题是我们决不能触碰的红线,所以在这方面我们的管控非常严格。”
众所周知,密集开店是便利店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战略,只有密集开店,才能实现规模化集群效应。但反过来想想,如果某一区域的便利店数量十分密集,那是否意味着这些便利店的顾客会被分流,从而使得每一家门店的销售额都不是很理想?对此,曾在中关村一日五店同开的便利蜂有着不同的看法。
“门店数量集中并不代表着生意就不好。我们在开店选址的时候都是按照成熟的选址模型来进行的。”谢维恺表示,便利店的服务范围在于三至五分钟的便利圈,和普通的标准超市不一样,便利店在选址方面更为精细。“不只中关村,我们在望京SOHO也有四家门店,每家门店都在不同的楼里,但它们面对的客群是不一样的,都来自不同的写字楼。所以,虽然这四家门店并不是同时开业,但我们发现最先开业的门店营业额并没有受到后开门店的明显影响。”不过,谢维恺也认为,虽然密集开店并不是不好,但开店的话要确保经过每家门店的客群是不一样的,盲目地密集开店也是不可取的行为。
对于已经在去年飞速奔驰的便利蜂而言,今年将继续保持快速开店的势头。据谢维恺介绍,目前华东地区和华北地区都是便利蜂的主要发展区域,“在华北地区,我们已经成为便利店领导品牌之一,将继续高速开店。在华东地区,虽然竞争者甚多,但从我们已经开业的门店来看,目前各项指标都十分健康,所以也还会继续发展。”据便利蜂的官方网站显示,目前便利蜂已经入驻了北京、天津、南京、廊坊、上海、无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