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周琪 通讯员赵娟
如今,站在海拔452米的东胡圩镇神农汤泉油茶基地的峰顶,一排排油茶树错落有致,将山坡编织成一幅幅图案优美的“绿色地毯”。放眼望去,整个基地犹如一幅绿眼睛、长茶叶飞舞的美丽画卷,是耒阳“生态账”的生动写照,让油茶成为“绿色银行”。然而,谁能想到,这个5000亩、就地掩映、一线风景、地表林木的油茶生态园,几年前还是一个“山上炮声隆隆,山下车轮滚滚”的高山煤井集中地。
耒阳,被誉为中国油茶之乡,俗称“绿海金油”。目前油茶种植面积达115万亩,居全国各县(市)之首。近年来,该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抓住国家、省、衡阳市鼓励支持油茶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全力打造“中国油茶第一强县”,力争到2025年。年内,河东、河西两大油茶产区将形成规模,打造南京、柘桥、东华峪3个油茶特色小镇,重点培育1000万亩油茶示范基地和10个
去年底,耒阳市提出“把油茶打造成推动耒阳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三大主导产业之一”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我市把种植油茶作为盘活荒山、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着力推进油茶基地、油茶庄园、油茶小镇等油茶主题项目建设。目前全市共有油茶种植企业34家,油茶专业合作社58家,油茶庄园8个,百亩以上大型种植户295家。仅2018年,在主要产油县实施油茶土地复垦项目5000亩,带动全市油茶土地复垦4.6万亩。
如何变荒山为青山,变青山为金山?耒阳把重点放在改革上,即放开山林经营权,出台油茶产业发展优惠政策,以市场化机制大力鼓励农民发展油茶产业。盘活农民手中的土地,有效解决了油茶林地规模流转和林权抵押贷款问题,油茶发展活力不断激发,使得油茶产业发展更加强劲。每年安排油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4500万元,油茶新造林补助提高到800元/亩,油茶新造林苗木量提高到200元/亩。同时,耒阳市与湖南省林科院签约《科技合作框架协议》,成立耒阳市油茶研究所,建成全国首个油茶病虫害绿色防治示范基地。神农、金鑫、银等企业获得油茶产业链科技成果和产品专利146项。2018年还获批全国首个“油茶博览园”,“耒阳油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生态福利也是民生福利。耒阳市将油茶产业与扶贫“融为一体”,发布《耒阳市油茶产业专项扶贫资金利益链接实施方案》号文,用专项扶贫资金投资10个油茶产业扶贫基地,将效益挂钩到3800户贫困户。支持油茶企业利用油茶林权抵押贷款实行贷款共享还款,与500户贫困户利益挂钩。每户贫困户贷款5万元,每年分红5000元,鼓励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就近务工。2018年,全市各油茶公司和大造林户为500户贫困户解决了8982个劳动力就业,发放劳动工资71.86万元;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贫困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