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商品大师、公众号拥有者、短视频创作者、B&B运营商……随着数字技术和互联网平台的延伸和拓展,以“新个体经济”为主要形式的轻创业者(即资本轻、人力少的创业者)数量快速增长。
与传统个体户不同,这支队伍充分利用全网不同的数字技术,发挥自身优势,成为新经济网络的功能支点。
4月23日,武汉商家直播卖小龙虾。萧一久
数亿“新个体经营者”上线
时间回到20多年前,个体户的商业模式无论如何都离不开实体。现在个体户回来了,成为数字时代的重要力量。“新个体户”可能没有店铺,没有服务员,甚至没有校长。只要他们在线,就可以整合资源,开启掘金之旅。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数据,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就业人数为1.91亿人,占全年就业总人数的24.6%。新业态就业增速远高于同期全国就业总量增速。
庞大的市场让个体户和创业者顺应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充分挖掘细分市场的需求,寻找新的商机。
——网络社交圈成为个人创收的新方式。
构建以微信群为媒介的私域流量生态,为很多人创造了新的收入。来自北京的全职妈妈周文国,通过加入JD.COM的超新星计划,找到了这份“照顾家庭,创收”的新工作。2019年9月初,周文阔开始了自己的微信带货之旅,她很快在微信上建立了JD.COM内部购物折扣群。运营不到50天,日收入可达170元至250元。
据JD.COM相关负责人介绍,社区电商不仅是电商平台下沉市场的有效途径,还可以通过分散的社区积极发挥个人能力,形成新的个人创收模式。
湖北武汉的“宝妈”张颖通过平台分享好物赚取佣金,月薪约4000元。
——人才共享让线上创业更加灵活。
2017年8月,王鸿打造的店铺“七象网”在猪八戒正式开业。线上收入从第一个月的1万元增加到当月的15万元到20万元。王鸿感慨道:“正是互联网上收到的700元企业网站的开发订单,让我们走上了这条路,坚定了我们继续创业的决心。”
部分平台网站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精准匹配市场需求,实现服务能力线上交易,打造人才共享平台和双创新供给侧新生态。这种模式改变了过去人才的单位所有制,从“独有”到“共享”,从“企业储备”到“社会共享”,通过互联网平台使人才生产的组织更加灵活。
“新个体经济”跑赢疫情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许多中小企业和个人纷纷转行赚取收入。
在深圳销售电脑配件的个体户韩志科技在线下有两家店铺。该店店主邹志坚因为疫情期间无法正常营业,感到一定的经济压力。于是,他用多年前的电脑配件库存开了一家淘宝店。第一次尝试后,他正在考虑提高线上销售的比例。
4月2日,湖北秭归晨宇故事电商企业员工在包装车间整理包装万仑脐橙
阿里巴巴数据显示,2
月以来每天新增的淘宝店数量达到3万多家,2月前半月,淘宝直播新直播间数量同比翻番,开播场次同比增长超过110%。“淘小铺”平台2月3日以来的新增开店人数增长超过300%。“朋友们,真正的皮薄汁甜,买它买它买它!”海南瓜农小李用一口浓郁的乡音喊着刚学的直播话术推销瓜果。在淘宝上直播卖农产品已成为一股潮流,截至2月13日,全国各地已经有上万个这样的 “大棚直播间”。
4月15日,京东超新星计划的社群集体开启抗疫助农专场,帮助一些贫困地区解决疫情期间农产品滞销问题。京东超新星计划将通过遍布全国的百万名“退休阿姨”“宝妈”等社群推手,带货甘肃花牛苹果、兰州百合、山西沙棘汁等共160吨特色农产品。
为了让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者找到数字化发展路径,多家平台企业采取了各类扶助举措,比如阿里巴巴推出减免平台商家经营费用、提供免息低息贷款、提供数字化服务等20项措施;京东为平台商家提供极速审核、流量倾斜、免费代运营服务、提供保险保障金等,京东微工等平台为社会待岗人员提供在线众包项目支持;菜鸟网络开放智慧供应链大脑等产品服务。
与此同时,为缓解商家资金压力,蚂蚁金服旗下的网商银行为淘宝天猫上注册在湖北的商家和全国其他地区的淘宝、天猫商家分别提供为期12个月、总额100亿元的特别扶助贷款。
疫情倒逼企业和个人更快融入数字化工作经营方式,数字经济的韧性和潜力得到了进一步展现。上海社会科学院互联网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易指出,疫情导致直播带货、游戏等网络平台流量成倍增长,但疫情过后是否能成为常态,还有待观察。
“新个体经济”发展空间尚可开掘
网络平台的兴起只有几年到十几年时间,目前“新个体经济”在我国乃至全球的发展都还处于初期阶段。
有多少人因此获得就业?李易表示,虽然网络平台上就业人数看上去规模庞大,但其中相当一部分只是通过这个渠道获取临时收入,能否长期持续就业或经营是个问题,真正专业专职的比重应进一步估算。
从近些年的发展趋势来看,这种新模式处于增长态势,未来还有成长空间。2019年,约一半的网络小店都增加了雇员,直播、物流忙得不亦乐乎,与之对应的是被迫转型的实体店和一些企业的裁员现象。
“新个体”对就业的意义远没有被充分挖掘,随着全球经济陷入低迷,“新个体”对经济的贡献会进一步显现。今年年初,国家提出鼓励事业单位人员在职创办企业,不用辞职。这一信号是否表明“新个体经济”将得到更多关注?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互联网经济研究室主任李勇坚认为,针对“新个体经济”的政策制度、法律法规还有需要进一步完善、明晰的地方。比如在共享平台产生的新型劳动关系如何处理,直播电商中一旦出现主播卖假货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游戏直播涉及的侵权问题如何处理等。
加快完善网络基础设施,比如5G、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将为识别并处理网络虚假信息、降低大规模网络协作交易成本等提供解决办法。
新经济就业形态的本质是以个体为中心、以互联网为载体形成的社会协作网络。这其中网络平台处于重要地位,应针对平台、个体采取激励政策和引导措施。平台也要积极主动承担相应的主体责任,保护好消费者和个体经营者等各方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