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网8月9日讯(东南网记者陈逸群)他出生于福建东部的一个沿海村庄,他的第一次创业与大海有关。经过多年的原始积累,他选择了转型。他还“上岸”参与竞标,租下了家乡的木材市场。因为心中有梦想,就把市场交给别人管理,自己在山里创业。
他叫张,来自宁德蕉城城南镇富阳村,今年41岁。1998年,张光荣参军,在部队大熔炉里训练了两年,一次荣立班集体三等功。现为宁德绿天下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
张正在整理荒山荒地。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第一次见到张,是在蕉城区城南镇岭头村宁德绿天下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果园里。他戴着编织草帽,穿着长袖长裤,在田野里忙碌。豆子的汗水不时从他的脸颊滑落,湿透的衣服已经贴在他的身上。
“目前,村里最缺的就是年轻人的手。另外,最近农业忙的时候,人手不够,习惯自己动手。努力工作没有错。只要能把这个地方打造成一个大家玩得开心、吃得开心、住得开心的地方,我们就心满意足了。”张对说道。
1998年,张光荣地加入武警福建总队某支队,成为一名警卫。在部队服役两年后,2000年底,张光荣地脱下军装,选择了创业。他也坚信幸福来自奋斗。
2001年,20出头的张在家人的支持下,在家乡城南镇富阳村宝洋塘租了45亩滩涂地,从事蛏、虾、蟹套种养殖。2002年,张经历了多次的求教和虚心学习,在农场创业的路上找到了第一罐金子。2010年左右,他转型进入水产养殖领域,做了一些跨学科的投资。
201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蕉城区城南镇正在招商扶贫,开发“莲峰山区”(莲峰三村、岭头、叶厝、天中三村)。
张正在整理荒山荒地。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在张看来,“莲峰三村”与宁德市仅一山之隔,北与乡相连。当地年平均气温16-17,海拔400多米。环境优美,无污染,原生态资源丰富。张还了解到,2000年,“联丰三村”曾接受《闽东日报》记者的深入调查,情况被写成内部参考,上报省政府领导。在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的指示和关心下,省扶贫办、省老区办深入“联丰三村”调研,随后省里拨出部分资金启动公路建设。时隔三年,2003年8月,宁德市通往“连丰三村”的16公里农村公路修好,连丰三村与宁德市的距离瞬间缩短。
出于种种考虑,2015年,张选择再次改造——,购买了一个水产养殖场,出租给他人。他招标租赁的木材市场也交给别人管理,他一头扎进莲峰山村岭头村搞农业开发。
通过当地党委政府和包村干部的积极协调,张与合伙人成功流转岭头村400亩梯田,每亩300元出租,投资成立宁德绿天夏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张正在修剪桃树。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第一年,张和搭档从外地引进桃子,在岭头村种了80亩,还种了一些萱草。桃树种植顺利,但是萱草需要在清晨采摘,所以他们不得不把萱草换成其他水果。然后他们试图种植油奈,
span class="candidate-entity-word" data-gid="11194308" qid="6605800897803080974" mention-index="0">百香果、猕猴桃、黄心西瓜等。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尝试,2018年,该公司果园迎来了的第一次丰收。可惜的是,收成时节遇到台风,该公司80亩的水蜜桃被台风吹了近70亩,百香果、西瓜等也损失严重。
“还好到目前没有受台风影响,今年的十亩水蜜桃采收了约10万元。自去年受台风影响后,我们补种了70亩水蜜桃树,预计三年后会有收成。”张世仁说,接下来将迎来西瓜收成季节,预计可收成四五十万元。那么今年公司收支有望持平。今年该公司也尝试养了些鹅,除草效果不错。这么一来,除草剂少用了,土壤保护了,人工费也省了很多。
“说实在的,我们在村里开发农业项目至今,为村民带来了不少实实在在的收益。”张世仁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年,在他们公司上班的固定人员有4名,每人每月2800元,负责园区常规管理工作,摘桃、锄草、施肥、剪枝等,农忙时,公司聘请的工作人员多则达到十多人(临时小工工资150元每天,机器工每人每天200元),这些工人都是来自周边的村民,公司每年单单给工人工资至少支出二三十万元。土地租金一年10多万元还不包括在内。
“一个乡村的健康发展,必须要有一定产业支撑,通过产业带动就业,给村民带去固定、高性价比的收入,我相信,这样在外打工的年轻人才也会回归创业。”张世仁这么说,他们也朝着创业带动村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方向努力着。“公司经过三年来的打造,目前已初步形成一定种植规模,预计三年后,单单种植桃子、油奈、西瓜三项水果产值合起来,将会有一定盈利。”
“下一步我们将引进专业设计公司重点打造休闲农业项目,让客人来这里玩得尽兴,吃的放心,住的下来。”在张世仁看来,最苦的日子已经过去,他们打造的“兴村梦”才刚刚起步,他坚信,创业虽然艰辛,但只要肯付出、勤于学习,将来一定能干出一番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