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转型 强布局 谋创新
打造大数据智能化先进制造业高地
北碚区正在实施智能化改造,提升区域智能制造水平。在数字经济的引领下,工业互联网等新兴产业迅速崛起,校地合作形成了强大的科技支撑。
北碚区作为重庆都市圈的中心城市,在产业发展和城市融合过程中,加速产业升级,提升产业发展品位,增强科技实力,促进高质量发展。
西南大学(重庆)工业技术研究院/陈蜚声摄影
智能化改造——
传统制造业开始向现代制造业转型升级
“智能化改造使北碚区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制造业转型升级。”北碚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2019年底,北碚神驰机电有限公司成功上市。这家传统制造企业在重庆工业大数据创新中心的支持下,建设了工业大数据驱动的智能发电机工厂,建成了赖安电力生产线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预警系统,解决了制造全过程控制、车间透明度和产品质量追溯,优化了生产工艺和流程,满足了市场对产品质量一致性和可靠性标准的要求,从而降低了工厂运营成本,加强了质量控制,提高了生产效率。
重庆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调试工程师正在对即将出厂的工业机器人进行负载性能测试。图/秦廷富
在智能化改造方面,北碚建设了4个市级认证的智慧工厂和11个数字化车间。
重庆横河仪表有限公司“新一代E系列智能变送器生产智能工厂”是一家让传统行业智能化的工厂。
在这家智能工厂的零配件生产车间,毛坯进入数控机床,经过车、磨、钻、铣等多道工序后,自动用二维码记录。这些加工好的零件用自动物流台车进入装配车间后,扫描二维码。这条智能生产线使得产品精准,生产出来的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
目前,北碚正在市经信委支持下建设智能化改造示范区,加快了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提升了北碚智能制造水平。根据示范目标,北碚每年将组织实施不少于100个智能化改造项目,推动500家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建设重庆市工业企业内网升级试点示范项目,开展智能化改造,打造数字化车间、智慧工厂,打造标杆示范项目。
同时,北碚将在网络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重点领域培育20余家智能制造骨干企业,打造3家以上行业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建设5家智能工厂、30家数字化车间,推动300余家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组织1500家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
数字经济引领——
工业互联网、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迅速崛起
>在北碚蔡家组团B分区内,占地178亩,总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的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园已建成约8万平方米。
在这个产业生态园内,中国互联网研究院重庆分院、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重庆分中心、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创新体验中心(西南地区)等国家级工业互联网“三大件”已成功落户。
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园立足于推动互联网、大数据、5G、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平台化、智能化转型,建设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探索“生态圈+示范园+先行区”的工业互联网发展实施路线,打造国家工业互联网示范基地。

▲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园 摄/秦廷富
今年3月签署合作协议,落地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园内的新浪视觉总部基地,将成立“六个中心”、打造“三个重点实验室”、建设一个服务平台,并依托上海玄彩在AR+5G的资源优势,结合新浪内部资源与AR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北碚打造新浪视觉总部基地。
目前,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园内,除国家级工业互联网“三大件”已落户外,重庆工业大数据制造业创新中心、重庆大数据创新创业基地、南威软件西南区总部项目、忽米网“5G工业应用+工业互联网”全国总部和结算中心项目、川仪智能控制系统研发及设备检测项目等项目也落户园内,并已建成投用了工业大数据公共开放平台、数字化资产管理运营平台、产业应用决策大数据平台等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平台7个。
北碚区正在崛起的另一项新兴产业,是智能传感器产业基地。
去年8月,重庆市传感器特色产业基地在北碚揭牌。这一位于北碚区歇马小湾,规划建设面积约4.24平方公里的传感器基地,围绕北碚区传感器产业、技术、智力资源富集区域,与新能源汽车、物联网、汽车电子、仪器仪表、新材料等重点产业联动,打造西南高端智能传感器产业园。
北碚区将依托水土高新园“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优势,以蔡家智慧新城、高新区歇马拓展园为主阵地,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工业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提升产业质效和竞争力。
科技实力支撑——
校地合作集聚人才和成果加快产业创新
“用科技实力支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北碚提升产业档次的重心。”北碚区相关负责人说。

▲亿达创智广场 摄/秦廷富
环西南大学创新生态圈是北碚科技创新的一大载体。北碚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在这一载体里,通过校地合作,建立起了“选苗—孵化—加速器—产业拓展—实体化运营”的全流程创新链条。
已经全面进入实体化运营的重庆菩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在这全流程呵护创新链条下培育出的实体企业。
这家公司是依托西南大学以及国际国内高校相关企业、研发机构,将特色农业、工业制造、现代服务、信息技术有机整合,实现互联网+农业+旅游+商贸+时尚+文化创新发展。团队公司成立以来,已获得发明专利7项、外观专利20多项,拥有注册商标100多项,已有70余个单品投放市场,并已在川渝两地成功运营近60个实体体验店。
在环西南大学创新生态圈内,已有天生创新创业街、北碚国家大学科技园、亿达创智广场、朝阳文创大道等创新平台。目前,已有60余个国内外的科技创新项目落户。创新生态圈内的北碚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创新创业的主要载体,在园企业已达313家,累计孵化企业1000余家。
“目前,我们通过校地合作共建的环西南大学创新生态圈以及建立的全流程创新链条,已把科技创新实力与区域内的两江水土高新园、蔡家智慧新城、重庆高新区歇马拓展园的产业承载区融为一体。”北碚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
北碚的科技创新还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与四川绵阳的科技创新互融互通,共促发展。日前,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北碚分中心和四川军民融合大型科学共享平台北碚运营中心两个平台项目已达成合作协议,即将落地北碚区环西南大学创新生态圈内。

▲水土高新技术产业园 摄/秦廷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