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两大会议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现在已经是第四年了。四年来,在创业大潮中大踏步前进的人,有勇往直前的,有被拍在岸上的,有逆水行舟的,甚至有从后面过来的。“创业”已经演变成一种生活状态,这支大军包括刚进入社会时渴望成功的年轻人,包括来自名企、在职场大放异彩的“老兵”,以及来自基层、渴望破班的默默无闻的英雄。然而,不管是什么样的人,他们都是一个人走的。一方面是自尊和自我情绪,另一方面是自我怀疑和动摇。
每个企业家在谈及自己的项目和美好愿景时,总会听到“痛点”这个词。在阐述项目市场、客户、发展前景时,我们总是可以在侃侃谈一谈,分析清楚。然而,所谓的当局者迷,被困难和焦虑包围的创业者,是否能清楚地看到创业各个阶段的“痛点”。
所有成功的企业,无论规模大小,都会有一个完整的业务流程。绝大多数创业者只有某些环节的优势,但不擅长的环节很可能会大大削弱他们的优势。团队的形成是必然的,凝聚力团队的实施是公平分配机制。股权分配是否合理,是保持一个团队稳定的必要条件。然而,许多初创企业的管理者并不了解股权分配的本质意义,导致股权分配不合理,埋下了发展后期矛盾的“祸根”。
很多创业团队在选择产品进入市场时,喜欢选择成熟的行业。产品定位大而全,力求一步到位,再加上自身的独特性,进行差异化竞争。然而,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初创企业很难在成熟行业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突破在于发现新的市场。所谓新市场,不一定是创造全新的需求,而是学会聚焦和细分。即使是小而精的市场,只要打开自己的世界,精耕细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渴望站在世界面前,是每个企业家的虚荣心。这种“虚荣”并不是贬义。一个把握得好的企业家更自信、更渴望、更有动力。而这样的企业家很清楚企业品牌IP所能创造的无形价值。
无论在创业的任何阶段,“钱”的问题都无法回避。最初的资金来源可能是自己的存款,也可能来自亲戚朋友的借款。但这些都不是长久之计,初创企业通过正规渠道获得银行或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并不容易,受到传统金融机构风险控制体系的限制。股权融资是很多初创企业获得资金支持的重要途径,但从内外部来看,股权融资实际上可能是一把“双刃剑”。因此,要想生存,就必须建立自己独特的优势。
在创业热潮褪去的今天,冷静、专注是创业者的本质特征,他们感受到了“看自己、看世界、看众生”的生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