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绍兴文化创意园,绍兴创业园

2019-02-27 09:15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徐天成

陈颖,越商名片:,人,浙江绍兴人,现任浙江伟峰文化体育有限公司总经理、绍兴八色分色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

越商寄语:的年轻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能没有信心、创新和责任。

越商精神:无畏、创新、负责

有感情,有态度,把头埋在办公室,默默积累。

这是陈颖,1987年出生,了解越南商界。完成学业后,他回到绍兴和父亲陈晓华一起经营自己的事业。从进入印染行业到转型文化创意产业,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经营之道。“尚月”这个词在他心中的分量越来越“坚实”。

“老一辈人更务实、更勤劳。他们经验丰富,稳重,这是我们需要不断学习的榜样。但我们这一代人也有自己的态度。”陈颖说,作为一名年轻的商人,他也在继承父母奋斗精神的前提下,给自己定下了更大胆、更创新、更负责的目标。他认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得更远。

无惧——错了就错了,不行就再来

在绍兴市越城区人民东路1187号,有一个建筑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叫伟峰。如今,经常有以古玩、书画、茶道、花鱼为核心的交流交易活动,是民间艺人和艺术爱好者的热门去处。但它的前身其实是一家印染企业。

在陈颖的记忆中,卫风从父辈发奋图强开始,从事印染行业已近40年。它从一个村里的工厂起步,经过改造成为民营企业,后来经历了搬迁和扩建,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印染这一传统产业,在绍兴有着深厚的根基。然而,随着高质量的不断发展,印染行业带来的环境问题不再被忽视。2014年底,按照政策导向要求,伟峰关停印染生产线,开始寻求转型路径。

发展方向需要经历“急转弯”,前路未知迷茫,但陈颖并不打算“畏手畏脚”。他认为,转型之路“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如果你走出去,坚定地做一件事,过程可能会很长,但你总能看到收获在一点点积累。”搬厂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伟峰都是“闲着”,但陈英和父亲并没有闲着,于是他们开始寻找新的领域。

挖掘绍兴的多层底蕴,发掘绍兴的资源优势,和很多“老多商”的乡土情怀一样,陈颖决定扎根绍兴这片土地,于是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不断寻找具有绍兴优势的产业方向。找了有两年了。

“成为一种文化。”他和父亲讨论过。一方面,绍兴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文化资源丰富,文化氛围浓厚。他认为,文化是一种持久的生命力,依靠文化成长起来的企业会有广阔的前景;另一方面,根据之前的调研和探索,他发现绍兴的众创、文创公园数量众多,但主题大多不明确,且多以商圈形式为主。健身房、咖啡馆和餐馆并不罕见,但文化真的很少。“一定要区别对待,做一个真正属于绍兴的文创公园。”

方向已定。陈颖带领团队深入不熟悉的文化创作领域。他们联系古董和茶艺专家,联系书画爱好者,推开艺术市场的大门。他们甚至主动去迎接动漫、游戏等热门新兴市场,做着别人从未做过的事情,在绍兴创造了许多“第一”。“虽然我们从来没有从事过文化创意产业,但没有人从一开始就对一个领域了如指掌。我们做印染已经40年了,但不能保证对这个行业100%熟悉。所以,既然已经确定了方向,那就放手去做吧。如果你错了,你将被解雇

年轻人,走的多,看的多,自然会有更多的想法。

陈颖去过北京,走进老舍茶馆,在茶馆里体验了地道的京味。一张方桌,一个舞台,喝茶的人一手捧着茶

杯,时不时往嘴里送上一口,眼睛却始终盯着台上,听着藏在“说学逗唱”里的故事,冷不丁笑出几声来。“这里有吸引人静下来品味文化的魅力,绍兴也可以有,也需要有!”


他也常去杭州,在吴山夜市和河坊街走上一走,一地文化悠悠地就飘进了眼里。市井气里裹着人气,自带着难以抵抗的吸引力。“把文化做的这样接地气,绍兴也可以有!也需要有!”


所以,当陈颖跑遍全国十多个城市,走游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江苏等地的文化特色集市后,他最终回到绍兴,梳理了可以挖掘的绍兴文化,开始计划在伟丰做出属于绍兴自己的茶馆和夜市。


“这是目前绍兴还没有的,也正是需要我们去做的。我们要把绍兴文化最精彩的一面呈现出来。”陈颖说道。


如今,规划已经逐渐成型。陈颖要做的绍兴茶馆,会保留许多绍兴的传统文化,无论是装修还是节目,都能让人留下难忘的绍兴记忆。“越剧、莲花落、绍剧等形式都可以搬上舞台,下面也是坐满茶客,大家可以一边喝茶,一边听戏。”陈颖说,打造一个舒适的文化氛围,是茶馆运营的初衷与目的。


此外,一个绍兴气息浓厚的文化夜市也将逐渐在伟丰成型。“要把文化沉下去,不能高高在上,不能让老百姓觉得和自己没有关系。”陈颖认为,如果一个地方的文化与老百姓脱了节,那任何经营方式都只是小圈子里的游戏,无法形成健康的业态。所以,他希望伟丰将要打造出的这个文化夜市,是接地气又有新鲜感的。“走在夜市里,古玩、字画、戏曲面具,任何形式的文化产品都可能出现。根据我们的了解,绍兴有许多学习艺术的学生,在我们的夜市里,他们可以带着自己制作的工艺品,来申请一个摊位,然后从这里起步,向外界传递自己的创作理念和思想。”


一个全新的“文化舞台”,将在绍兴呈现。它能带来的影响与变化,值得期待。


担责——经营之外,我们还有很多需要做的事


在伟丰还是一家印染企业时,聘请的员工有1600多位,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外来务工人员,家境并不理想。


“想为这些员工做些什么。”陈颖与父亲很早达成了共识。


那时,他们每年都会去四川、贵州等地拜访员工比较聚集的村落,送上慰问品,也听听他们的需求。让陈颖印象深刻的是,在一些困难员工的家中,他真的可以一眼看到生活的艰辛。


“家徒四壁。”即使是多年后的现在,陈颖回忆起那些走村拜访的时光,仍感慨连连。在一位基层员工家里,砖上铺一块木板就是床,屋内没有桌子,年迈的老母亲知道领导来看望,想要请他们喝口水,但环顾四周,只能着急地搓着手,因为家里连一只多余的碗都没有。


这些经历带给陈颖很多思考。“一个年轻人,对我们企业来说可能只是一名员工,但对他的家庭来说,却是顶梁柱。”而这样的年轻人,在社会上还有很多。


经营之外,企业能为这个社会、这些群体做些什么?这是一个关乎“责任感”的命题,而陈颖和伟丰一直在积极解题。


伟丰转型后,员工数量大大减少。但因为转做文创产业,企业将会面对的受众却又大大增加。“从文化的角度为老百姓做点什么吧。”陈颖有了这个想法。


那就让文化离大家更近一些。


伟丰藏品楼四楼,如今正在紧张布置着一个红色博物馆,里面收藏着400多件红色展品,包括搪瓷杯、大字报、旧书刊等老物件,有着一辈人的红色回忆。“2017年,我们计划做这个红色博物馆,因为这在绍兴还没有,而绍兴又需要一个传递红色基因的窗口。”陈颖说。于是,伟丰主动承担了这份责任,历时一年,陈颖带着自己的团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资源,不久之后,这个红色博物馆即将面向大众开放,且不收取任何费用。


除了这个红色博物馆,在伟丰已有的展馆内,布置精心的书画长廊和作品展览会定期开展,而这些作品全都免费向市民开放。“除了经营外,我们认识到,企业需要为社会做的事情还有很多,而我们目前做的这些,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根本不值一提。”陈颖说道。


带着一颗责任心、一股创新的拼劲和一份不怕输的果敢,新一代越商青年陈颖正与自己的年轻团队寻找着一条专属于伟丰的发展道路。即使前进的路上布满了十字路口,但他心中自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