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的发展往往超出人们的传统认知。从国内爆发的年初,到2月份的黑暗时刻,到3月份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在强力控制下重新努力工作,再到5月份商业和餐饮迅速复苏,在国内大好形势下,北京在6月11日急转直下。从不确定到确定,又进入不确定。下半年,疫情下餐饮行业会发生什么变化?第一次疫情幸存下来的餐厅还能继续撑下去再来一轮打击吗?面对常态化疫情,餐饮企业该何去何从?
托尼哥想,在说很多餐饮经营者关心的这些问题之前,还是回到一月底吧。疫情刚在武汉爆发的时候,看看当时对未来的思考。因为每个人都希望有预见未来的能力,但未来总是我们普通人难以掌握的。而我们唯一能掌握的,就是找到未来的判断逻辑,尝试用演绎思维对未来做出更多的判断和洞察。“因为我相信,我明白”。
1月29日,在全国处于疫情初期的时候,托尼兄弟写了一篇题为《2020年新冠肺炎对中国餐饮业影响之我见》的文章。我认为,从现在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回到那个时代,重新审视疫情对餐饮业影响的判断。
“从2003年北京非典的经历来看,这种高传染性的疫情通常不会在2-4周内结束,所以对包括餐饮在内的生活服务业的影响至少会持续2-3个月。也就是说,在3月底之前,大多数餐饮企业将处于惨淡的经营局面,餐厅的收入将面临大幅下降。”
【恢复:对于大多数非核心疫情城市来说,这次的影响基本是2-2.5个月。从4月中下旬开始,消费逐渐回升,餐饮企业、不同品类、不同品牌、不同地区也开始回升。】
大多数餐饮企业仍将面临租金压力。人员成本是另一个大问题。由于餐饮业是一个非常依赖现金流的行业,所以大量购买需要支付现金,支付工资(可能一个月两次)。一旦现金流断裂,就会很快出现恶性循环。这样看,可能是三月底前的关口,不能携带的餐厅只能关门。
【恢复:第一波门店关闭是在2月底。虽然各地商场和物业免租2周至1个月,但对于疫情前经营状况不佳的餐厅来说,在疫情不确定的情况下,关门可能是最好的安排。
第二波关店是在3月份,当时一些小餐饮企业在资金告罄的情况下,开始陆续让位,加速撤离。至于连锁品牌,由于收入严重下滑,运营费用巨大,也开始对那些经营不善的店铺进行调整。从长远来看,疫情也在帮助这些连锁餐厅积极自我更新。这个过程一直在进行。
自5月份以来,随着核心城市餐饮的复兴,我们惊喜地看到一些连锁品牌的新店开业。对于优秀品牌来说,疫情可以更低的成本,更容易的机会,在线下抢占更好的位置和布局。】
size:15px;">一旦疫情过去,人们会有一个补偿性的消费爆发。这对于那些扛过来的中餐餐饮企业,会获得一个难能可贵的营业高峰。这个时间预计会出现在5-7月间。
【复盘:餐饮会出现一波报复性消费,并且时间在5-7月,这两个彼时的判断,还是比较准确的。从4月开始,两大品类的餐厅已经出现了报复性反弹,营业额甚至超越了去年同期,一个是四川火锅,一个是烧烤。其原因有三,一是在家太久,需要通过重口味释放;二,这两个品类都是年轻群体多;三,火锅和烧烤相对更安全和卫生。
5月份,果然随着五一长假,国家也有意促进经济消费,旅游、餐饮、娱乐、购物,除了高危的影院、KTV、健身行业仍然未放开,其他行业普遍出现一轮井喷消费,包括旅游景点。上海甚至出现5-5节。
如果不是6-11,北京再次出现疫情的反弹,让所有的放松的神经再次绷紧,全国的经济与消费复苏,可能都会随着6-18的一轮消费节而开始回归正轨。】
2020年下半年,中国的餐饮业会逐步恢复到2019年的正常状态。因为随着国家宏观宏观经济政策的放松(为了减少上半年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同时随着中美贸易达成第一阶段的协议,并逐步落地执行(上半年由于疫情,很多进出口都会受到影响),预计对餐饮比较重要的农畜商品价格应该有所回落,所以,2020年下半年餐饮行业还是有不少利好的因素。
【复盘:如果没有北京的二次爆发,国内的餐饮业应该会在下半年快速复苏。但是中美贸易战的走势,没有如预期般发展,成为对餐饮利好的因素。但是国家拉动经济的若干举措,甚至包括各地区的消费券派发,也是原来没有想到的利好。】
接下来我们再看一看彼时,让更多的餐饮企业能够尽可能活过2020年的一季度,Tony哥给几点建议:
1. 在非常时期,尽可能降低运营成本。主动与房东和业主方沟通,如果在商场内的餐厅,尽可能联合更多的餐厅一起,争取获得多一点的减租,这些都可能是你未来2-3个月的救命钱。
【有效:在万达、龙湖等商业地产的带头下,随着国家出台一系列的中小企业扶持政策,一大批国有背景的商业地产、办公地产,也主动减免房租。虽然时间力度有限,但也对缓解餐饮企业的租金开支有一定的帮助】
2. 联合当地的餐饮协会,跟地方政府申请一些税务优惠减免,或者用工成本的减免。我们的政府部门应该为这些受影响最大的服务型企业(不仅包括餐饮),提供一些实实在在的帮助,不然,大量的中小型服务企业倒闭,会造成更大的就业问题和社会问题。
【有效:随着全国范围内经济形势的日趋严峻,各地政府陆续出台了用工、税务等方面的减免或延缓政策,包括在3月份疫情逐步可控的阶段,对于逐步复工复业的企业,也给予一定的补贴,这也缓解了一定的经营压力】
3. 加大外卖的营业占比,复工后的外卖需求肯定会上涨,除了平台外卖,让自己的员工也参与送外卖,反正来餐厅的客人少。鼓励顾客第二次通过餐厅的微信小程序来定外卖,还能节省部分平台扣点。开在写字楼或企业周边的餐厅,主动联系一下周边企业,有没有中午定制员工餐的需求。总之,想办法让餐厅的流水周转起来。
【非常有效:为了防控疫情,传统商城对客流进行了极为严格的管控,因此大部分商城的餐饮门店客流恢复非常慢,几乎到四月下旬才逐步恢复。2月份由于疫情的爆发阶段,大多数餐饮连外卖均难以进行。2月下旬开始,外卖开始快速恢复,重视外卖的餐厅营业开始得到恢复。 3月份,随着企业陆续复工,午市的团餐外卖,成为一个机会点,包括外卖平台或者部分复业餐厅,都主动抓住这些机会。
在疫情下,外卖对餐饮企业的生存变得无比重要,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外卖平台的扣点持续上升,让餐饮企业的自救之路更加雪上加霜。】
4. 部分餐厅的用工采用更灵活的方式,减少一部分固定工,在特殊时间能够减少一部分人员开支。另外,可以与员工协商,缓发部分绩效工资,比如放到二季度,缓解现金流压力。
【有效:大部分餐饮采取了主动的自救方案,3月份,随着餐厅的复业,由于营业恢复较慢,门店营运对用工需求比正常营业期要低很多,很多餐厅也采取了按排班支付工资的做法,尽可能降低裁员的影响,也不失为有效的手段。】
随着北京疫情的二次复发,让餐饮业原来开始乐观的情绪再次变得绷紧,对于北京的餐饮企业,明显是第二轮重击,而且由于本次北京的爆发点,恰好是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造成本轮北京的疫情,多家餐饮企业中招,应该说重创了北京餐饮。而北京的二次疫情复发,以及海外疫情持续保持高位,让我们需要重新思考疫情将会如何影响餐饮的长期经营。
1. 由于疫情的高传染性,和高变异性,新冠疫情将会长期存在,至少在2020年底,或2021年上半年,在新冠疫苗能够普及供给前,需要始终保持对疫情的高度警惕。考虑到病毒的变异很快,不排除疫苗也不是特效的。
2. 全年的经济,商业活动,居民消费,都会因为疫情的长期影响,而受到压制、限制。餐饮企业也需要做好长期应对的准备。
3. 工作形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学习方式、交流方式,都将出现为适应疫情长期存在而带来的不可逆性改变,并由于长时间积累而成为人们的新消费与生活习惯。
4. 餐饮,作为传统行业,为适应上述的环境而将加速改变。比如餐饮的零售化,餐饮的线上化,餐饮的数字化。
今天的餐饮企业,如果希望在一波波疫情的打击下,能顽强的活下来,甚至变得更强大,需要重新认真思考几个问题:
1. 餐饮的零售化。
餐饮的零售化,不是业务的补充,而是餐饮企业的产品战略,是餐饮企业产品能力的进化与企业业务的分形创新。就如同过去几年,很多优秀的零售品牌,虽然持续加强业务的线上化(电商化),但也没有弱化线下门店的建设。而类似小米这样的互联网品牌,甚至大力发展线下门店,并充分利用新零售技术,提升线下门店的顾客消费体验,形成线下体验, 全渠道购买的模式。
因此,作为餐饮企业,一定要持续建设你的产品力,并延展这种产品力覆盖更多的消费场景。好产品是根本,但好吃不是餐饮的本质,在不同消费场景下,好吃的定义是不同的。用产品与服务与目标消费者建立随时随地的连接,应该是未来餐饮企业的趋势。
2. 餐饮的线上化。
这里特别要强调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三店一体”。所谓餐饮企业三店一体,就是要坚持将传统餐饮企业主要依赖堂食业务,变为“堂食”+“外卖”+“电商”三个门店一体化经营。其实,过去半年的疫情,已经让餐饮企业认识到,堂食的脆弱性,三店一体,核心就是让餐饮企业建立反脆弱的经营能力。同时,这也是借助通过产品分形,为消费者提供不同场景消费,为企业带来更多收入。
这里说的外卖,不单单是指借助第三方外卖平台进行,也包括餐饮企业要充分利用微信小程序,借助自己的会员系统,开始运营自有外卖的能力。同样,这里说的电商,也不单单是在电商平台的旗舰店,也包括利用微信商城,进行自营商城的商品售卖。
3. 餐饮企业数字化建设
企业数字化的很多行业已经有多年的发展,包括在零售行业,借助几年前的新零售热潮,零售数字化也走出了一波666。餐饮业一直由于信息化程度低,数字化是较为落后的。而这次疫情,其实是给了餐饮企业一个机会,加速推动餐饮的数字化转型。
但餐饮企业的数字化建设,确实是一个长期和复杂的课题,无论是顾客数字化、营销数字化、品牌数字化、供应链数字化、营运数字化、人才数字化等,都很难一蹴而就。再加上市场上一些互联网平台公司,或者SAAS企业不断宣讲的各种概念,也容易让很多餐饮企业无所适从。
在这里,Tony哥只能简单的给出几点建议:
- 企业数字化不能简单依靠平台公司的数字化系统,企业要内外兼修;
- 数字化系统是硬件,数字化运营能力是软件,企业要软硬兼顾;
- 多向先进行业的数字化实践学习借鉴,要学会同构迁移;
有关餐饮数字化,感兴趣可以看Tony哥的相关系列文章。
每一次大磨难,也是一场变革的机遇,总会有企业或个人,找到化危为机的方法,希望你也是其中的一员。
Tony哥
202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