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院、智联招聘公司发布《2020年大学生就业力报告》,显示超过70%的毕业生选择在单位工作,平均期望薪资约6930元。综合整理相关内容,供考生和家长自愿选择时参考。
超七成毕业生选择单位就业平均期望薪酬6930元
报告显示,单位就业仍是毕业生的主要去向和75.8%毕业生的选择;其次是自由职业和国内/国外研究,分别占7.7%和7.5%;此外,部分学生以“去考研”、“出国”、“暂不就业”等形式选择慢就业,选择创业或其他的毕业生比例最低。就业市场供应方面,1月和2月求职人数分别增长5.85%和12.30%。3月毕业生开始进入春季招聘市场,求职人数增长143.25%。需求方面,1月份大学生人数同比增长1.83%,2、3月份大学生人数同比下降21.67%、26.69%。
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874万,创历史新高。然而,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对宏观经济产生了很大影响,也对大学生就业市场产生了影响。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刚走出象牙塔的新人对自己的“第一桶金”有什么期待?
从毕业生期望薪资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5000-6000元和4000-5000元两个区间,平均期望薪资在6930元左右。
报告截图:毕业生期待薪资分配
不同学历、不同学校类型的毕业生期望薪酬分配是不同的。学历方面,硕士研究生的平均期望薪酬和中位期望薪酬均高于本科生和专科生;从学校类型来看,研究院毕业生期望薪资最高,其次是双一流院校学生、普通本科院校学生、专科院校学生。
此外,25.8%的受访毕业生表示,由于疫情的影响,他们预计工资会下降。
毕业生对于新经济行业更为青睐
毕业生想在哪里开始第一份工作?从预期就业行业来看,毕业生更倾向于新经济行业。具体来看,期望从事IT/通信/电子/互联网、文化/传媒/娱乐/体育、商业服务(咨询/会计/法律/广告)、金融业等行业工作的人群占比相对较高,分别为25.1%、10.7%、9.2%和8.1%。这些行业主要是新经济行业,待遇也不错。
从就业预期
ate-entity-word" data-gid="5631277" qid="6595537838773638407">岗位来看,毕业生更青睐于技术、财务/审计/税务、行政/后勤/文秘、运营等岗位,所占比例分别为18.3%、12.9%、11.6%和9.4%,这也进一步反映了与这些岗位对应的专业学生人数较多,求职竞争相对激烈。从期望就业的企业类型来看,更多毕业生期望进入国有、民营企业,其次为三资企业和事业单位,而选择国家机关和其他类型企业的比例相对较少。
高校毕业生就业景气较好行业排名中,中介服务行业、教育/培训/院校、房地产/建筑/建材/工程、互联网/电子商务、保险业排名靠前。其中,医药生物工程行业在此次疫情背景下表现出较好的就业形势。

分职业来看,大学生就业景气最好的职业排名趋势与人社部发布的《全国招聘求职100个短缺职业排行》报告相一致,房地产开发/经纪/中介、销售业务、技工/操作工、教育/培训、社区/居民/家政服务和保险等职业的就业形势相对较好,也表明在这些职业中存在人才短缺的现象明显。
从就业景气较差的行业来看,大学生在网络游戏、印刷/包装/造纸、交通/运输、电气/电力/水利、能源/矿产/采掘/冶炼和IT服务(系统/数据/维护)的就业景气相对较低,就业竞争激烈。其中,网络游戏业招聘需求人数同比减少67.9%,而求职申请人数同比增加14.0%。
此外,受此次疫情影响,交通/运输、IT服务(系统/数据/维护)、旅游/度假、汽车/摩托车等行业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也较为严峻。
六成毕业生认为疫情对就业产生影响
报告显示,超六成毕业生认为疫情冲击对求职产生了不利影响。拿到offer的毕业生中超七成未签约。对于获得offer的毕业生来说,有相关实习经历(56.0%)、求职目标明确(51.3%)和社会实践经验丰富(44.3%)是其获得offer的主要原因。
未获得offer的毕业生,选择“太迷茫,不知道该选什么”这一选项的比例最高,为21.4%。除此之外,未满足用人单位要求(14.9%)、简历投递太少(13.3%)、获得的面试机会太少(11.8%)、没有积极找工作(10.4%)等,也是未获得offer的主要原因。
同时,疫情使得毕业生期望行业、工作地点和期望岗位发生的变化较为明显。期望行业变化的比例最多,为30.1%;其次,为期望工作地点发生变化,比例为28.1%;再次,为期望岗位发生变化,比例为27.9%。
报告还显示,受到疫情影响,传统的线下面试无法正常进行,而线上招聘面试成为疫情期间毕业生求职的主流方式。大多数毕业生对线上招聘持积极态度。45.3%毕业生表示“形式不重要,对于线上招聘可以接受”;42.3%毕业生认为“线上招聘更高效安全,会积极参与”。
2020年大学生就业力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