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70岁创业成功经典人物 70岁女人创业成功案例

前几天,孙阿姨刚刚过了七十岁生日。

70年来生命难得。时至今日,活到70岁并不奇怪,但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个年龄仍然意味着一种静止,就像一个平静的湖。

但是孙阿姨不一样。

在她的生日聚会上,她应该穿一件小裙子。在成都秋虎的力量下,她选择了放弃,穿上了陪伴她几年的碎花裙。它比准备好的衣服更简单、更酷。它有蓝色背景的白色花朵,一条大红色腰带,一条细肩带,裸露的手臂和美丽的肩颈线条。

孙阿姨穿着花裙子,随着不同节奏的音乐翩翩起舞。“我跳得不好,但随着节奏摇摆,我很开心。”。

这种快乐显然感染了在场的其他客人。他们是孙阿姨来成都后教的学生,但他们的关系比文字更深厚。孙阿姨形容她和很多同学,就像“母女”。她嘴里的这些“孩子”和她跳着舞,真诚地说:

孙阿姨,我妈这辈子不可能像你这样,但我可以。我希望我七十岁的时候能像你一样生活。

见面那天,孙阿姨穿着海魂衬衫,提着一个大冷包,是粉色的。

“这是我刚做的月饼,你尝尝。”她热情自然,人没有距离感。月饼的黑色纸盒上印着一轮斑驳的月亮,放在一个桦木盒子里。“月饼吃完了。盒子还可以装饰小玩意,不会浪费。”

月饼看起来没什么特别,味道也是普通的蛋白酥皮。但咬了一口后发现里面有干鲲,柔软细腻的云腿里弥漫着淡淡的酒香。两者交织在一起,丰富醇厚,相辅相成。孙阿姨很骄傲。“我想把酒放在月饼里,是新鲜的吗?”

这种新鲜感是她的日常生活。她会用西米包饺子,把蛋糕做成真正的核桃。在孙阿姨的移动厨房里,她经常尝试一些新奇的组合。“我也没做过这个,但为什么不试试呢?”

这一切被原谅的背后可能与她的经历有关。

早在我妈肚子大的时候,她就跟着她去了台北,在那里她尽快住进了村里。这个村庄的居民来自世界各地,食物也来自世界各地。几乎涵盖了各种菜系。每个厨房都有不同的气味和隐藏的乡愁。

孙阿姨是个小女孩,自称像个野孩子。她每天都在外面跑,不碰她的家。各种食材的使用,各种口味的融合,都印在她的记忆里。但是,这种多元化的食物上面,可能还是家的味道,属于不同妈妈的味道。这成了她的饮食准则。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孙阿姨就在台北开了一家名为“鹿鼎记”的餐厅,非常受食客欢迎,几乎每天都挤满了人。“我们的牛肉面是必须的。”

/>

后来,孙阿姨一家移民美国,鹿鼎记也落地开花,成了洛杉矶最受欢迎的中餐厅之一,而她,就是背后的掌舵者。


为什么孙阿姨的美食,能俘获所有食客的心?她说,可能是“妈妈的味道”,这种味道,并不是一种固定的味道,而是用“妈妈的心”做菜。




孙阿姨和女儿们在一起


前段时间,她录了一段美食视频,做她最有意义的一道菜,出乎意料的是,她做了一道从未做过给食客吃的菜,甚至连家人也没有做过。


“那是一道糖醋小黄鱼,我妈妈做给我吃的,她怀着我去台湾时,没有带上天津的姐姐,对姐姐很愧疚,所以对我一直很严肃,只有吃这道菜时,她才那么温柔,那个时代,糖很贵,这道糖醋小黄鱼,是妈妈表达她爱的一种方式,也是专属于我们两个人的秘密。”


孙阿姨把妈妈的这种印记,认作是自己身体里的DNA,这种用自然的食材、简单的调料,但饱含用心的烹饪方式,被她称作“妈妈的味道”,这种质朴的方式,似乎却藏着巨大的魔力,让她的一饮一食,都很受欢迎。


“没有玄妙的东西,我也从不遮掩配方,但就是好吃,你说呢?”


这种好吃,也征服了成都人。


在成都,孙阿姨是个传说,她是人们眼中的“美少女”,更是人们口中的美食家,能在孙阿姨家吃一顿家宴,是好吃嘴们拿来炫耀的事情,她的移动厨房,学生总是座无虚席,端午的粽子,往往节日没到就能卖断货。


孙阿姨很谦虚,她只是说,她和成都有缘。


早在十几年前,刚满五十五岁的孙阿姨,把美国的餐厅交到女儿手中,选择了退休,“当时,我和老伴准备环游世界,第一站就是成都。”


没想到这第一站,就把她留了下来。


在一些过往的采访里,这次留下和一次问路有关,成都人的热情和友好,让他们心头一暖,选择了在这里定居,而在这次谈话中,她补充了这一个答案。


“早在八十年代,我们就回大陆探亲,投资等,我去过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但都没有被认同的感觉,但一来成都,就有了这种认同感,成都人和你交朋友,是和你这个人,而不是其他,比如我在上海,人家会问你住哪里?房子多大?成都人不会,他和你闲聊就很开心,又不设防,会来你家吃饭,还问,你这个菜真好吃,你可以教教我吗?”


孙阿姨做的一桌美食


她和成都人的缘分,也是从这一道道美食开始的,开始是邻居来吃,后来问我可以带个人来吗?孙阿姨又是出了名的好客,可以可以,到了后来,人越来越多,“要不你开个课吧?教我们煮菜。”


孙阿姨的移动厨房就这样应运而生,来上课的学生,都成了她的忘年交。




孙阿姨教学生包粽子


“粽子那些也是一样,开始是我做,送给朋友们吃,后来要吃的人越来越多,有次,我去伊藤买肉,肉柜的经理问我,你买这么多肉做什么?我说做粽子,他说你要做这么多粽子啊?我说是啊,朋友们都爱吃,我做了也给你送一盒吧,后来寄给他,他说太好吃了,第二年就请我在伊藤卖粽子。”


这种热情和大方,成为了孙阿姨的一种凝聚力。


刚去美国的时候,他们都要先念语言学校,自称“学渣”的孙阿姨,说自己一上课就坐不住,到了breaktime,就拿出提前准备的点心吃,不光是自己的,同学们都有份,一来二往,大家都开始逃课,跑到她家做东西吃,后来,还形成了固定的聚会,地点就在她家。


“后来,我来了成都,他们还吐槽,你不在了,好吃的没了,聚会也没了,我问,你们为啥不聚啊,他们说,没你召集,哪聚得起来?”


这次七十岁,她本来没打算过生日,但“屈服”于学生们的热情。


“好几个提前就说,来她那里办派对,场地一切都由她提供,我哪能答应,群里学生都说要参加派对,我想盛情难却,那就办吧,就一个要求,我只收心意,不收礼,每个人带一个菜就好,看看你们的成果。”


她不但不收礼,反而还送了大家礼物。


那是每件都不一样,却件件精致的围裙,“都是我设计的,我就想,厨房也是人的一方天地,穿着那些太太乐鸡精、金龙鱼食用油的围裙,太委屈自己了,我们围裙也要漂亮,穿出去,在小区里也是一景。”


漂亮,也是她的一个符号,很多人说,从她身上感受到了美,感受到了对生活的郑重相待。


“我有时看到很多孩子,周末都宅在家里,随便点个外卖,塑料袋也不拆,就这样吃了,其实吃外卖也可以好好吃啊,一顿吃不完,可以把需要的饭菜拨出来,剩下的,加个什么配料一起炒,下顿再吃;平时吃泡面也是,放点蔬菜,放点肉,用好看的碗,吃起来的感觉,也大不一样。”


她很会玩,孩子小的时候,想去游泳,在不允许的情况下,她让他们穿上泳衣,跳进浴缸里嬉闹,又用床单搭成帐篷,自己拿个炭炉,在旁边烤肉,“我跟他们说,这是在露营,每个都玩得好开心。”


台湾的铁路便当很好吃,只有火车上才吃得到,她就带孩子们从台北上车,吃完便当,坐到下一站桃园,再坐车回来,“孩子们说,妈妈,你好折腾,我说,为了这么好吃的东西,怎么叫折腾呢,很值得呀。”


这是她的人生态度,在有限的生命里,投注无限的美好,而所有的创造者,则是每个人自己,她下了一个这样的定义:


日子,是自己送给自己的礼物。


孙阿姨并不在意自己的年纪。


“年纪是别人的看法,不是我的看法,而别人怎么看我,我也不会受影响,如果问我,你有八十岁吗?我会说谢谢,我努力活到八十岁,问我你有五十岁吗?我会说,那么尽量努力保持现状。”


她的举手投足间,有种被岁月历练的自信和从容。


“网上说大妈们爱用丝巾,飘啊飘啊拍照,我不那样拍照,但丝巾那么美,为什么不用呢?吊带裙很好看,为什么不穿呢?我觉得女人在任何年纪,都可以穿你想穿的衣服,跟随自己的内心,不用管别人怎么想。”


她说到这里时,给她拍照的摄影师,竖起大拇指给她点赞,说看了她生日派对的照片,“穿着吊带裙太美了”,孙阿姨对着镜头摆了个pose,甜甜一笑,“那我现在美吗?”


她开玩笑,说自己七十岁的身体里,住着一个十七岁的灵魂,只要身体允许,她会尝试一切想尝试的事情。


“我都七十岁了,如果还没看破一些事情,还有执念,那就白活了。”


尽管如此,在她光鲜的外表下,仍然藏着不为人知的烦恼,因为旁人加注的变故,已经退休了十余年的她,遭遇了迄今最大的经济危机,虽然子女能够尽到赡养义务,她仍然想靠自己。


问她是否还烦恼,她说早就不了,对寻常人而言,那是一个相当大的挫折,她却只用了几天消化情绪,“掉进泥潭就够了,我不想在泥潭里纠缠。”


如今的她,成立了小小的工作室,开始二度创业,那些曾经有些玩票性质,限量发售就被一抢而空的美食,她准备认真做起来,做大做强,让更多人可以尝到,“如果做成了,我甚至会感谢那个让我遭遇挫折的人,因为这个境遇,才促使了我的转变,也许这个转变,会带来一些很不一样的经历。”


她并没有预料一定会成功,因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这个过程本身,却让她兴奋,七十岁重新出发,做一个新的事业,是“很迷人的一个事情”。


“我的新偶像,是褚时健。”




文字|萌鹿


图片|怡霏、受访者提供


编辑|棐溪


监制丨王红


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加小编:jinshanmama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