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第一篇文章,好久不见。今天,我想和大家谈谈我个人对创业公司的看法。今年春天想找工作的同学一定要看。
昨天,一个几个月没沟通的朋友突然发了一封私信:“萧蔷,我在Boss直聘看到你了!”
刚想起来这几天想给公司招新媒体实习生,就在Boss直聘上发布了招聘信息。
继续和她沟通后,我意识到她已经离职,现在正在找工作。她去年加入的创业公司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公司的运营。去年底讨论的融资未能到位,最终无人问津。
说起来,小红是我转网时遇到的第一个朋友。当我还在准备转行的时候,她已经加入了一家创业公司。没想到公司不到一年就遭遇财务危机。
据不完全统计,创业公司三年的死亡率已经达到90%以上,而在互联网行业,这个数字要高得多。就像小红所在的创业公司,每年都会有一百万家公司面临破产,很少有公司能活三年。
事实上,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实际上是在争夺用户的时间,用户的时间就那么多,饼就那么大,当人口红利消失殆尽的时候,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行业的竞争压力远比外人所看到的福利要大。
所谓的高层写字楼,弹性工作时间,自由的工作氛围,其实只有这个领域的人才知道内心的艰辛。
一个
请不要去抗压能力不强的创业公司
总之,我在现在的公司已经半年了。在这半年时间里,虽然用户数据、订单数据、房源每个月的增长都超过了100%,但获得客户的成本甚至低至大多数公司的1/30。
但我深知,验证互联网公司是否成功的,远远不止这些数据这么简单。你的进步速度比竞争对手慢,就意味着你已经失败了,同样的道理,资本的注入,是创业公司成败与否的关键。
就像曾经的饥民一样,营销方式层出不穷,各种红包、本地推送、外卖活动不断刺激用户的眼球。然而美团只用了几个月就超越了饿了么,最终饿肚子的是阿里,只有百度的外卖合并后,才重新获得了一款游戏。
在未来的竞争中,如果涉及BAT,真正的竞争不仅仅是营销手段的竞争,更是资本的竞争。
所以,在一家创业公司,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焦虑。
我担心自己的能力和市场环境。也许有一天,如果一家公司说它走了,它就会走了,就像去年的小蓝自行车一样。即使用户口碑好,也难逃破产的命运。
在创业公司里,你会面临很多以前从未处理过的事情,也会面临巨大的kpi压力。整个过程就像创业一样。
以前在央企,不管什么资源,我都能轻松接收。即使是临时设备转移也可以凭签证单完成。一切都很稳定,从不考虑没有资源可用的情况。
在创业公司中,往往没有可以为自己调动的资源,几乎所有的资源都必须自己获得。再说,凡事都要反复决定,成本也要考虑。这些都是我在央企没考虑过的事情。
最近,公司做到了
新媒体的妹子几乎天天一点才睡觉,只是因为数据有下滑的趋势,她必须要扛起这个kpi。而这些所有的资源,都只能靠她自己去完成。所以,如果你希望有稳定的工作,请不要去创业公司,因为这可能会让你痛苦好几倍。
2
没有执行力,请不要去创业公司
最近,经常有同学问我:小强,我最近很迷茫,我想进入互联网行业,应该怎么办?
我告诉他们的第一句话是:你是否想清楚了进入这个行业?
现在有很多人会认为,互联网公司代表着高薪和快速成长,但只有身处这行的人才知道,所谓的高薪和快速成长,只不过是用同样的时间,完成了别人两倍的成长和蜕变。
很多人谈到互联网,谈到创业,都能够侃侃而谈,但实际上大部分人都是空有一番道理,却缺乏执行力。而在创业公司,执行力是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从一个项目从策划到上线,你可能会负责策划,执行,宣传等各个环节,上线后,还要根据数据的情况不断地调整优化,每一步的执行不到位,不仅意味着资金的损失,更是会影响到人心和气势。
最近我和大神唐亮开发了一个关于新媒体赚钱的课程,里面讲到很多相关的技巧和方法,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执行力和坚持,说起来简单,但是真正做到的人却少之极少。
关于执行力,CEO曾对我讲过一个故事:
当年Uber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每个城市一共就3个人,而正是一个城市3个人的团队,让Uber快速打开了中国市场。
强大的执行力背后,也许是无数个日夜的熬夜加班,也许是无数次失败,调整方案继续执行。如果你是一个希望混日子,通过年限去出头的人,创业公司并不适合你。
3
没有情怀和梦想,请不要去创业公司
其实我很讨厌一家公司只给你谈情怀和梦想,而不给实际的反馈的,但当你进入一家创业公司后,初期的反馈可能都是情怀和梦想。
1999年,马云在杭州湖畔的时候,给阿里的联合创始团队谈未来,谈阿里的规划,带着大家吃了几个月的泡面,通宵达旦地做项目,最终成就了阿里。
直到现在,湖畔花园依旧是阿里人的圣地,阿里的很多产品从这里诞生,1688、淘宝、支付宝、天猫、钉钉都是从这里从零到一。
每一家创业公司可能都有独特的文化的企业价值,但有的东西是不变的,大概这就是情怀和梦想。所以,如果你希望找一份工作,那么创业公司可能并不适合你,来创业公司工作的人,大部分都不是因为薪资待遇,而是认同公司的价值观和产品。
如果只是为了钱,你完全有更好的选择。
如果你的梦想不是陪伴一家公司从零到一,从一到一百,那么我建议你考虑更成熟的公司。在创业公司的早期阶段,你可能不会有太高的薪资,只有相对较高的权限;你可能没有让别人羡慕的年终奖和13薪,只有苦逼和焦虑。
这种苦逼和焦虑,如果没有情怀支撑,凭什么让人坚持?
说得俗气一点,是为了未来的财务自由,而不是眼前的及时行乐。有一个词,叫作“延迟幸福感”,大概的意思就是说,我们努力奋斗、苦逼加班,是为了在40岁的时候,不会成为那批陷入中年危机的人。
4
在创业公司,拼的是格局和未来
在加入创业公司之间,我在央企工作,未来的每一步职业发展,都有固定的格式和程序。说得简单一点,只要你不犯大的错误,4-5年副职,7-10年项目负责人。
而各个岗位之间的kpi,也是非常均衡的,并不会存在你付出得多,收获就更多的情况。所以,导致了整个公司的运营效率非常低,但好在背靠强大的资源,即便是运行效率低,也不会存在太大的问题。
现在加入创业公司后,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你看不清楚前面的路,每一步都要披荆斩棘。
这既是好处,也是坏处,对于自我驱动能力强的人,他可以快速调整,提升自己的综合竞争力。而对于想要在某方面专精的人来说,由于缺乏相应的指导,他的进步可能会非常缓慢,因为太多的东西都要依靠自己去摸索。
所以,加入创业公司,对自己而言无非两点:
1、你是一个自我驱动能力很强的人,懂公司要什么,更懂自己要什么,你会努力去完成公司的kpi,更会去考虑自己长远的发展。
2、你期望得到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有厉害的人催化你成长,那么,在创业公司并不是你的最佳选择,如果有机会,还是向大公司跳槽吧。
之前有人来问过我,应届生去大公司还是创业公司比较好,我的建议是去大公司,等你的能力和人脉足够的时候,再加入创业公司,这个时候,你的成功概率会高很多。
毕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辈子只是为了成为一名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