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为什么要创业,文玩创业怎么才能成功

在这场“玩转古人”的浪潮中,我就像是“海洋中的一只船”,经历了许多风雨和沉浮。幸运的是,在“祖先”的精神鼓励和朋友的支持下,他们活了下来。有鉴于此,一些开店的经验很快,愿意和同事们分享。

立足于学习和研究

前人说:知古不穷,贪古不富。这是一句名言。然而,很难真正“知古”!古钱币、瓷器、国画等。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没有深入的学习和研究,我们怎么知道它的价值?

早些时候,我得到了一块程妮砚,经过多次验证,确认是“鉴真杜东”砚。我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短文,但没想到有人打电话来要。另外,去年不小心买了一个破蛐蛐盆,价格几十元。上面的篆书非常漂亮。仔细研究,得知是明代宣德时期的。然后我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宣德泥灌也堪珍》。很快,这个陶罐被一个专门的收藏家以几百元的价格收藏了起来。

2003年底的一天,朋友介绍了两个京剧演员,他们带来了几个明代祝枝山的帛书草书,叫我破了事实。看时,书法流畅浑厚,宛若流水。绢丝是水平和垂直的,颜色深入丝绸的底部。虽然受损,但修复后价值可观,是一件非常难得的杰作。听完他们的话,他们喜出望外。其实哪里可以做书画鉴定?只是出于爱好玩笔墨游戏。不想打个正着。后来听说这件作品得到了某大拍卖公司专家的鉴定,确实是一件有价值的名作。

因此,开一家古董店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买卖过程。要培养管理者的内在力量,勤奋学习和研究前人留下的历史文化,发掘其丰富的精神内涵,才能在实际操作中有所收获。

立足于交往志同道合的朋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古玩行业中,一些不法分子和贪利之徒,用造假骗人或“埋矿设圈”等手段,引诱古代的好人深受其害。因此,选择朋友相对比较困难。特别真诚的朋友很难找到。但是,你要相信,经过不断的磨合、交流、优胜劣汰,你会有很多知心的朋友和你在一起。

开古董店最忌讳的就是“天马行空,孤家寡人”。尤其是在货源方面,在朋友的帮助下,可以以最低的价格得到一些好东西,让它们物有所值,留下很大的利润空间。否则进价高,积压长,资金周转不开,买卖就难以维持。

我有很多朋友,包括郭波的研究人员、作家、收藏家、街头小贩和二手收藏家。他们都从不同的角度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俗话说,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这是绝对正确的。对于店铺经营者来说,请记住,你应该对你的朋友真诚,并付出代价。

我有一个快90岁的老朋友。他虽然没什么文化,但消息灵通,超出了普通玩家的能力范围,性格也不错。我经常向老人请教古董,听他们的教诲。他也经常给我转一些收藏品。不仅东西好,价格也让我很满意。我们通过精神交流和业务交流相互信任,最终成为好朋友和师徒关系。

最近遇到一个玩瓷器的年轻朋友。得知自己进了一个装着青花花鸟的大缸后,兴奋得整夜睡不好觉。很多次去图书馆查阅资料,请教专家,比我的热情还高。他提到的牌坊的一些鉴定资料非常罕见。如果只闭门学习,恐怕一年半也不会有太大的成绩。


立足于诚信


开店搞经营要以最低的成本获取最高的经济效益,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然而对获利的原则又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有的人靠造假、贩假赚取不义之财,虽能得一时之利,但最终害人害己,变成孤家寡人没人理睬。


古玩行业的传统道德观为讲仁义,守诚信。古往今来谁遵循了这条原则,生意就会顺畅而红火;谁违反了这条原则,路子会越走越窄。


记得有几次我到市场选购商品,见有可心的东西,却没带足钱。由于平时与卖家打过数次交道,彼此之间相互了解,就可以行个方便,先把东西拿走,而我一定会在约定的时间付齐货款。不管你有什么事儿还是什么天气都不能成为拖延借口,说话算数,按时送达。古人云:宁舍江山,不舍约会。把信用放在了比江山还要重的位置,这也是做人的规矩。


有的朋友问我,你对人家讲诚信,人家对你不讲诚信又该怎么办呢?很简单:有缘则近,无缘则远。知此人是个不讲信义的人,只能远离之。



立足于民间古玩的真善美


古玩界不论经营者还是投资者,不管搞哪一品种的,没有谁不想得到老而精的珍稀绝品。许多人终其一生寻寻觅觅,或留下一堆破烂,或倾家荡产。吾人亦曾追“官窑”瓷器跋山涉水于乡间,求“三代”铜器而误入歧途之经历。一夜暴富地美梦也曾使我垂涎三尺。但经过反反复复的挫折和实践,我对古玩业由肤浅的感性认识逐渐上升为深刻的理性认识。总结了“四不追”:一不追三代(指青铜器不追夏商周),二不追官窑(指瓷器),三不追珍、稀、绝品,四不追富翁。


有人说:“不要羡慕那些有珍稀绝品的人,其后面都是泪和血。”此话可信。一生可能遇不到,但要知道什么是真假,什么是好坏美丑。从民间的古玩堆里发现精品,研究其外在的形式美和内在的精神美,借以传播文化知识、论其价值,以适应市场和大众化的收藏。沿着这个方向走下去,可能要好一些吧!


前一段时间,我致力于收一些明清和民国期间的民窑瓷器,并陆续在报刊和杂志上发表文章,得到了许多朋友的赞许。当然,我的意思不是在珍稀绝品面前知难而退,但一定要谨慎为好。果真满地皆是“大官窑”,那些专家们还不每天到古玩市场走一圈?那些商贩比我们能傻多少呢?非把那“大漏”转让于你?不可否认花小钱买俏货的事是有的,但那是缘分与眼力的结合体。所谓缘分就是机遇,眼力就是对文物的鉴定能力,是知识。两者缺一不可。我以为还是循序渐进的好。



立足于锻炼良好的心态


古玩行是个特殊行业,不同于民用消费品的即买即卖,更不可能像卖蔬菜水果那样天天要开张。它是个中长期的投资,绝不是短期的倒把行为。“货不愁客”,只要有东西、有好东西就不愁卖不出去。那种心胸狭窄总急着想赚钱的急躁性格是不可取的。


笔者在经营实践中为了修炼好自己的心态,克服心情浮躁的毛病,在经营时间上制定了三个三分之一。即每月用十天去店里,十天走古玩市场,十天研究学习古玩知识。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开阔视野,了解市场信息,提高自己。


另外,为了使知识面更宽一些,每天临习王羲之的“兰亭序”一遍,没想到有人还要买我的字。报纸上的练习居然有人索要。有些香港、台湾和国外的游客见我认真地练字,都说他们很喜欢中国的书法。谁让我写,我都愉快地满足他们的要求。


吹笛子也是我的一大爱好。特别是一些民歌曲子,吹起来很高兴。许多游客为我拍手叫好、照相,还有的载歌载舞。看来,民间的东西总是有人喜欢的,也是不朽的。我想:书法、音乐和古玩之间是紧密相联相通的,都是高雅的情趣。总之,这样锻炼心态,让我每天都很开心。真是:信可乐也!


心态稳定了,目标方向明确了,丰厚的回报随之而来。短短的三年时间,我的小店由五万元资本已发展到了今天的二十几万元。由过去单一的钱币经营改为现在同时经营瓷器、玉件和国画等品种。一些精品也计划在2005年拿到拍卖公司上拍。


新的一年开始了,从多方面的信息观察分折,古玩的经营形势要好于往年。如经营得法,抓住机遇,效益将非常可观。我的小店也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在古玩界我是一个学徒工,经营开店也不算成功者,只是爱好使然。磕磕绊绊地走了许多路,而且并不后悔地还在朝前走。发一点感慨和议论,就当是个小总结,和朋友们交流一下吧!


(文章来自:《艺术中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