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南日报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孟向东通讯员钱曾宋嗨李
“每天工作五六个小时就可以完成一天的任务,剩下的时间可以打零工。月收入不低于2500元。”4月13日上午,伴随着100多台电动缝纫机的声音,方城县王波镇水店村的妇女黄带着姐妹们投入紧张的生产。“我家能脱贫致富,得益于进入服装厂。所以我每天都精力充沛!”
“疫情稳定后,我们将加快复工复产,每天可以生产4000多件可重复使用的购物袋、三件套旅行包和围裙!”王波镇服装厂厂长孙珊珊笑着说。
2017年,孙珊珊看到农村留守妇女很多,很多人闲着没事干。她想出了用双手带领姐妹致富的主意。她看到很多姐妹都有缝纫机和服装的技能,稍加培训就能成为技术专家,非常适合手工项目。在此基础上,她和丈夫外出学习服装设计、制作和包装技术。之后,我们首先与人建立合作关系,购买成套先进设备,开始服装生产。然后,经过市场调查,我们专业生产三件套环保购物袋,市场潜力巨大。由于质量好,信誉好,供应短缺。今年春节后,受疫情影响,大量订单积压。3月12日通过复工复产验收后,工厂积极进行防控和消毒,迅速投入生产。重点从贫困户中招聘新员工,全力生产,争取尽快完成订单任务。
孙珊珊新建的服装厂就在她家外面。宽敞的车间里堆满了各种各样的织物。34岁的她,眉宇间满是精明。她对工厂里的工人要求严格,对他们照顾得很好。“姗姗把她当姐姐,一天工作六七个小时,按计件工资一天挣七八十块钱,靠家里挣钱。”擅长作业的东风村黄高兴地说。
根据正在开展的精准扶贫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满怀爱心的孙珊珊和妻子承诺,对打算到工厂工作的贫困姐妹放宽年龄标准,对住得远的安排住宿。去年以来,9户贫困户进厂务工,其中6户从事产品生产,3户从事包装运输,均实现了脱贫目标。
成立服装厂,带动邻居致富。孙珊珊用自己的扶贫车间帮助村民致富的事迹不胫而走,带动了一部分返乡创业的人才。“我打算再买一台缝纫机,努力扩大产能,增加就业岗位,让更多的姐妹致富。”孙珊珊对赤城服装厂的发展做了长远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