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创业团队的共同特点,创业团队特点有哪些

——号湾零点是上海交通大学最初创办的创业园区。成立时,第一批只有10多个创业团队,现在有630多个项目,470多家孵化企业。这个极具创业活力的“湾带”不断向外界输出就业岗位。

——新规划的“零湾全球创新创业集群”已开工建设,面积约17平方公里。未来,集聚区的范围不仅将进一步扩大,还将成为国际科技成果的转化地、“硬科技”创业的首选地、高品质生活的示范地,同时也将带动更多优质就业机会。

沿着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西墙排列着三栋小楼,窄窄的——被称为“零号湾”。不要看“丑”的样子,走进去就会发现一个新的世界。

零湾是最初由上海交通大学创办的创业园区。现已入驻项目630余个,孵化企业470余家,孵化项目融资总额超过12亿元。

这个园区的创业公司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一是规模小,大多数团队规模不超过百人;二是“硬核”,几乎每个团队都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0号湾成立5年来,不仅“圈住”了高校新兴的新技术,更成为连接创业企业与周边工业园区的枢纽。这个极具创业活力的“湾带”,不断向外界输出就业岗位。在这个特殊的“就业季”,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一批“硬核”小微企业,在疫情下“逆势飞扬”

零湾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志刚最近几个周末被“解约”。在他的办公桌上,来自“湾区”大大小小企业的招聘需求从未停止,进度焕然一新。比如IT服务公司萧艺科技有限公司今年只完成了招聘计划的一半;本次疫情中发展迅速的医疗服务机器人公司知止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仅完成了5个应急R&D岗位的招聘,还有一揽子招聘计划待完成;上海交通大学医疗机器人园区企业因业务发展需要,也希望通过0号湾招聘技术合作伙伴.

“前段时间,因为疫情,园区内企业的招聘工作被暂时叫停。很多团队蹲了很久,现在复工复产已经全面展开,业务拓展和招聘也同时开始。”张志刚自称是0号湾的“第一服务员”,也是上海交通大学的副教授。大学生创业和就业是他目前最关心的两件事。

自今年疫情爆发以来,张志刚每天都与园区的创业团队和企业保持联系。“到目前为止,我们园区没有一家企业因为疫情而无法运营。与往年相比,新的创业公司和团队略有增加。”

“拥有核心技术加持的小企业的创新活力,往往是很多大企业无法比拟的。”萧艺科技创始人薄致远告诉记者,即使在疫情中遇到危机,他也能迅速“扭转局面”。例如,一家从事建材研发的公司在疫情后迅速转型智能家居。

因此,今年疫情发生后,很多企业的业务量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有所增加,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0号湾孵化企业的“荣誉墙”

零湾孵化企业——萨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也是疫情下“逆势飞行”的典型案例。深耕医疗服务机器人这一全新领域,该企业订单一个月增长2000-3000万元。

又如刚刚在0号湾完成孵化的任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也是上海交通大学的学生创业团队。拥有100%自主研发的AI测身技术,一分钟即可完成在线测身,用户用手机三分钟即可完成服装定制。目前企业已获得2亿元融资,团队规模迅速扩大。

现在


有好的生态系统,才能培育更多创业企业,而“市场主体越多,对就业的带动作用就越大。”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副教授董正英说。有专业调研发现,平均一家小微企业能养活10个人,高速成长的小微企业对就业和经济的带动作用更大。一般而言,这类企业每年有20%左右的增长,当进入成熟阶段后,这些企业又会衍生出新的企业、创造新的岗位。同时,高科技的创业企业提供的一般都是中高端技术岗位,这对带动大学生就业更有利。


5年前零号湾刚创立时,第一批入驻的创业团队只有10多家,都是上海交大的学生团队。得益于团队本身的技术,以及园区优渥的创新创业生态,如今这些团队都已成功地生存下来,有一些正进入扩张期。目前,零号湾的470多家企业中,约60%是交大校友企业,还有近30%是上海交大在校师生的创业企业。


易校科技入驻零号湾时,是一个只有三五个人的微型企业。而今,经过四轮融资,公司已有70多名员工,业务分布上海、北京、广东、湖北和江苏等地。“这个周末,还会再有三位新员工入职。最近,我们平均每周都有两到三位新同事加入。”薄智元告诉记者,该公司的核心业务是通过自己开发的无代码技术为企业提供数据服务。疫情期间,公司精准聚焦市场需求,发展进一步提速,储备人才的需求也更加迫切。


今年5月中旬刚刚入驻零号湾的芯英科技公司创始人是上海交大2015级校友,也是张志刚的学生。他毕业后曾去国外深造,如今回国创业。4月24日回母校、了解到零号湾的创业生态后,当即决定“搬家”。5月19日,他就已带着核心团队的10多人坐在零号湾办公了,现在第一件事就是“招兵买马”。


从创业园到产业带再到集聚区,带动更多更高质量就业机会


在零号湾,如今的三栋旧楼里除了有用作共享空间的“创业苗圃”,各种面积不同、按创业团队需求定制的独立办公间,还引入了各类空间孵化器和服务平台。用一些前来考察的创业者的话说,“在这里喝一杯咖啡,也许就会遇到自己的技术合伙人或投资人”。


从昔日一个窄窄的产业园起步,零号湾已拓展到包括闵行开发区TA-3、TA-4上海交通大学-闵虹集团产业转化基地,上海交大人工智能园区、上海交大医疗机器人园区等在内的整个环交大科技产业带,通过打造全新的联合孵化平台,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生态。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新一轮规划的“零号湾全球创新创业集聚区”已启动建设,规划范围北至申嘉湖高速,西至沪闵路,东至虹梅南路,南至黄浦江,面积约17平方公里。未来,集聚区的范围不仅将进一步扩容,这里还将打造成为国际科技成果的转化地、“硬科技”创业的首选地、高品质生活的示范地,同时也将带动更多的高品质就业机会。


作者:姜澎,图片都由零号湾提供责任编辑:樊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