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小微企业三年无息贷款 青年创业贷款条件微粒贷

近日,微众银行官方消息透露,周末期间,微贷通过Q平台邀请客户体验。微众银行按计划推出的小额信贷产品,具有“无抵押、无担保、随贷随还、按日计息”的特点。这款产品暂时还嵌入在QQ钱包的功能模块中,但发布体验后,估计会进一步投放到腾讯现有的流量较大的产品中,比如QQ、微信以及一些电商、游戏平台。

微众银行首次获批开业后,通过网络渠道发放了首笔线上个人业务贷款。但当时由于只是处于系统和产品对接的前期,部分申报和监管制度不完善,实际上是个人经营贷款的线上核查和数据提前准备,再从手续上来说只是一次线上互联网体验。

什么是小额贷款?

时隔几个月,微众银行再次进入大众视野,这是一款名为“微贷”的产品。这个产品有什么特别之处?

1.无抵押、无担保,并在借款时偿还;

2.金额在20-20万间,日利率万分之五;

3.7X24服务,15分钟贷款完成,贷款偿还,每日利息。

其实这个产品是传统银行个人信用贷款或循环贷款的翻版,一般是以借款人的综合信用和收入、流水和一些资产证明作为发放贷款的依据。但腾讯微众银行的信用合规方式与传统银行有较大不同:主要利用消费、支付、理财、社交等线上多维数据发布信用报告。在此之前,阿里的芝麻信用信息和腾讯信用信息已经逐渐开始在互联网上开发第三方的信用信息市场,这才刚刚成为微众银行获取用户信用信息、发放贷款额度的主要依据。

微众银行能否突破个人网上开户的政策限制?

此外,本次“微贷”只是邀请测试阶段,并未最终发布申请。它只对QQ钱包进行小规模测试。一方面说明后续的产品调试和技术优化还需要一定的测试和改进时间。另一方面,也说明网上银行在个人网上开户和审核方面的水平还没有最终释放,这也牵扯到微众银行的首个技术革新:线上开户与远程认证,而这个线上开户的流程以往是没有的,去开设银行账户只能在银行的线下网点来进行。,

目前,除了微众银行,招商银行也在全力以赴,用手机银行卡开通线上账户,随时准备开启线上开户体验。可见,在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下,网上银行并没有利用最佳的时间和地点,传统银行可以通过“网点远程开户”的方式实现线上线下资源匹配的优势。从这个角度来看,要想大规模推广小额信贷,首先要解决网上开户、认证、账户管理等问题。现阶段,如果监管不放开,最好的办法就是与传统银行合作,弥补这方面的相对劣势。

微众银行在产品布局上没有阿里和JD.COM的优势

从一开始银监会对于网银的定位来看,微众银行的产品布局基本围绕这个思路。本次小额贷款和小微企业接力贷款都定位于小微企业和个人的存贷款业务,也符合零售和小微企业的整体思路。从营业执照上看,其经营范围包括“吸收公众存款,以个人和小微企业为主,主要向个人和小微企业发放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和票据、债券、外汇、银行卡等服务。”可以归类为零售型的网上银行,部分银行间业务。

所以这个小额贷款有点像传统银行的个人消费贷款,额度比较小,不到20万,通过互联网信用评估,按日计息,随借随还。此前,阿里也在这一领域推出了产品“借呗”,而则有自己的京业务,针对平台上的个人和企业。当然,从产品布局来看,微众银行不仅会布局个人端的信贷业务,还会逐步推出小微企业端的借贷业务,同时也会推出信用卡业务(在这方面,阿里的花吧和京东。COM的白条也是类似的产品,但不是通过信用卡,而是通过消费贷款和自有平台上的信用贷款,主要是因为当时没有发布在线认证)。

因此,如果对比网银领域的进展和模式,腾讯的微众银行在牌照和开放方面走得更快,但其产品布局并不优于阿里和JD.COM。此前,腾讯对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布局主要基于微信的财富管理和微信支付以及部分互联网基金。然而,互联网信贷的步伐并没有走得那么快,至少目前它落后于主要的两个对手:阿里和JD.COM,而这两个,

个对手目前在类信用卡业务与针对个人、企业的小微贷款方面都已经比较成熟。只不过微众银行目前是在以第一个成熟的网络银行的定位来整合或者说是加紧研发、推广自己的信用卡、个人与小企业贷款业务,因此每一个产品的推出也就显得更引人注目了。


微粒贷的政策意义


微粒贷,如果顺利推出的话,也将成为网络银行的第一个产品,而且是通过银监会颁发、认可的互联网模式的民营银行牌照的第一个互联网信贷产品。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而言,这也将成为后续其他互联网银行做类似业务的一个指标性参考。阿里和京东虽然产品线上更为丰富,但是这些产品都是以原有的小贷或者是非银行的模式来操作的,而并非是网络银行的渠道和监管来运作的。微粒贷,则是第一个以拥有正式牌照的网络银行模式来运作的,需要解决线上认证与账户管理问题,并且与监管机构做好系统与资料的报备,这一点上要加快进度的话与传统银行合作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站在这个网络银行的风口,估计微粒贷将风光一阵子了,虽然从产品角度而言并没有首创的特色,但更为重要的是舆论与监管的指导意义。


互联网金融分析师 财经专栏作家 微信公众号:samchenk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