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01 07:26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张辉袁华明
盼来了,盼来了,“科创板”3月18日来了,——4家,科创板上市审核系统正式投入运行。保荐机构可通过科创板电子申报系统提交企业IPO材料。
3月29日晚,上交所科创板发行上市审核网站更新了第四批9家受理企业名单,杭州当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入选。此前,宁波白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宏软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宏泉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已分别进入排队通道。值得骄傲的是,在科创板受理的前四批企业中,每批都有浙江企业。
今年春天,资本市场很难找到比“科创板”更热的名词了。因为,科创板不仅是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投资者和投资者关心的一个新的财富故事。
就国内资本市场而言,浙江企业一直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存在,即将开板的科创板也是如此。哪个或哪些浙江企业将率先拿到科创板首趟“专列”的车票?随着披露信息的丰富,情况逐渐明朗。目前,浙江已有祁鸣医疗、仙林3D等10余家企业公布了对科创板的影响,包括一些原在新三板上市的企业和原计划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
那么,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来了:对于浙江来说,能否抓住科创板机遇,将旨在推动企业上市和并购的凤凰行动计划推向高潮?未来登陆科创板的浙江企业中会不会隐藏下一个阿里巴巴?
多家浙企争上科创版
开科创板,试行注册制,无疑是资本市场的一场盛宴。自2018年11月提出以来,受到各界关注,科技创新板首发名单出现了各种投机版本。
“首批科创板会有多少浙江企业?”对于这个问题,问不同的人,他们会有不同的答案。事实上,完整准确的名单是严格保密的,市场上流传的各种名单都是预测。3月22日,首批在科创板申报的9家企业集体亮相,宁波白蓉也在其中。
可以保证的是,对于科创板来说,浙江企业的积极性确实很高。
浙江省创业投资协会于去年11月发布《关于推荐科创板拟上市企业的通知》号文,要求各成员单位在被投资企业中推荐拟在科创板上市的企业,协会将尽快向相关部门报告。拟申报的“企业基本情况”包括R&D、技术人员比例和发明专利数量;“公司财务状况”包括2015年至2017年的销售收入和税后净利润、成立以来的融资情况(如融资对象和规模)以及上一轮估值情况;“公司简介”主要要求简要介绍企业的主要产品、服务及行业现状;“核心技术”包括行业认可的重要奖项或技术成果。
结果,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协会就收到了100多家企业申请科创板,主要涉及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机器人智能等领域。截止到截止,协会收到的企业数量已经达到200多家。
近日,监管部门和拟在科创板上市的相关企业陆续开始披露上市辅导信息。3月13日,浙江证监局发布关于
说到ArcSoft Technology,你可能没去过这家公司,但大多数人都用过它的技术。无论是三星、LG等国外品牌,还是小米、华为、OPPO、Vivo等国内厂商,他们使用的很多视觉人工智能技术都来自ArcSoft Technology。
从公布的信息中不难发现,科创板上市公司辅导期不长,相比主板大幅缩减。根据祁鸣医疗的咨询计划,咨询期为祁鸣医疗至浙江
监局报送备案材料后,浙江证监局进行备案登记之日开始计算,至浙江证监局出具监管报告之日结束。辅导期大致为今年3月至4月。而在杭州先临三维公示的辅导情况中,其辅导期预计为今年的2月至4月。值得留意的是,一些企业上市转换了赛道。一些企业原本准备在主板或创业板上市,科创板推出后立即转换赛道,其中有的企业针对上市已经做了大量准备,这次转道投奔科创板,步伐速度理应会更快一些。
针对民间各不相同的猜测名单,业内人士指出,其实指向的标准还是比较统一、明确的,这其实也为企业闯关科创板透露了明确的信号,而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医药这6大领域都能在浙江找到一些比较优质的企业。
“凤凰行动”翅膀硬起来
今年是浙江实施“凤凰行动”计划的第三个年头,科创板的推出为“凤凰行动”计划注入了新的内涵。记者从浙江省地方金融监管局(浙江省金融办)了解到,在2019年的工作计划中,我省将积极对接科创板,在已排摸出的重点企业清单基础上,好中选优,重点选择科技创新能力强、经营成长性好且已改制或已辅导报会、较为成熟的企业,确保首批试点企业量质并重。
这两年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金融去杠杆的背景下,创业企业融资难问题始终存在;与此同时,二级市场的低迷、资金面的压力也传导到了浙江私募股权投资等市场。对于浙江省力推的“凤凰行动”计划而言,2018年以来IPO收紧,科创板为企业上市提供了一个新契机,有望成为“凤凰行动”计划的新抓手。以杭州为例,2018年,在IPO整体收紧的环境下,杭州仅有9家企业成功IPO,其中境外上市5家,分别是51信用卡、微贷网、蘑菇街、阜博集团和歌礼制药。
上市,不仅仅是单个企业的“独角戏”,背后是政府、交易所以及券商等中介机构的一起努力。浙江一知名私募说,科创板的威力大大超出很多人的预期,科创板一推,忙碌的不只是券商、中介机构,就连创投、私募都努力干活了。
在上海证券交易所1月30日晚间发布《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实施意见》后,杭州市连夜邀请专家于2月1日组织了17家企业高管参与的现场解读交流活动,可谓星夜兼程。
杭州市于近日组织第一批7家拟申报科创板的企业及其券商团队进行座谈,这7家拟申报科创板的企业总体情况良好,预估市值最少的为20亿元,最高的为94亿元,7家企业分别来自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物联网及网络安全行业,符合科创板6大领域“硬实力”科创企业要求。杭州市通过深入走访调研科创企业,组织各区、县(市)和头部券商排摸遴选,从80余家拟申报科创板企业中先筛选出35家基本符合条件企业,后又择优确定其中27家作为拟推荐企业。在科创板相关规则正式出台后,又进一步对照整理出这7家企业。
3月20日,一场面向企业的科创板主题培训在杭州高新区(滨江)展开,400多家滨江区上市公司、新三板企业、上市后备企业,以及投资机构、中介机构等参加了培训。“科创板为科创型企业迈向资本市场提供了新的融资路径,也为一些尚未盈利但市值规模较大的潜在新经济企业创造了更好的孵化环境,比如生物医药,从研发到临床,再到生产,战线长、投资大。”杭州高新区(滨江)管委会副主任、副区长李放瑜说。截至目前,杭州市滨江区共有上市公司43家、新三板公司10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04家。与此同时,滨江区建立了合理的上市后备企业梯队,包括IPO梯队企业和Pre-IPO梯队企业在内共有75家。滨江区积极推动“凤凰行动”计划的实施,希冀抓住科创板的春风,力争成为全省第一个上市公司突破百家的县(市、区)。
宁波也举行了全市科创板上市工作推进会,将从促进产业结构转型、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区域竞争力的高度推进科创板上市工作,在打造创新驱动新引擎上再下大功夫,下一步宁波将采取有力措施推进科创板企业上市。
科创企业春天很美好
资本市场要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科创板将给浙江科技型企业带来怎样的效应?会不会助推产生下一个阿里巴巴?
2014年9月,阿里巴巴在纳斯达克敲钟之际,杭城满是失意的投资人。不论日后抢到多少新风口的头部企业,杭州的创投们经常会反思:本土创投机构为何集体错失阿里巴巴?科创板会不会挖掘培育出下一个阿里巴巴有待后效,但这一次浙江创投界绝不想拱手让人了。
与发达的欧美资本市场相比,目前中国资本市场对于科技创新,特别是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还有很大空间。尤其是融资服务,不少正处于上升期、亟须融资支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恰是最缺乏融资途径的对象,即使是风险投资机构,往往也缺少对高科技含量和未来市场空间大小的专业判断力。
科技和金融是企业快速成长的“双翼”,而科创板很好地将两者结合起来,对估值的要求和对盈利的宽容,让很多科创型企业获得了做大做强的机会。
浙商创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陈越孟对科创板的期待更高。他告诉记者一份调查数据:截至2018年9月底,浙江全省共有科创型企业15517家,境内外上市公司529家,约19%科创企业在境外上市,其中不乏多家行业龙头企业。10余年来,境外资本市场被视为中国高科技公司上市的首选地。这样的局面应该改写了。
陈越孟认为,设立科创板能够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丰富新经济企业上市渠道;增强投资者信心,意义重大而深远。为此,他建议浙江省应马上着手建立市场化运作的省科创发展母基金,交由有实力的本土创投机构进行市场化运作管理,并优先和大比例配置给支持浙江科技创新的创投公司。省科创发展母基金可以由政府财政资金作为引导,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重点支持行业龙头科技型企业做大做强、成功上市;助推海外上市的科技类行业龙头企业回归科创板;筛选已登陆新三板的绩优科技公司转战科创板。
经过近几年来产业转移和供给侧改革,浙江本土企业中劳动密集型传统制造业的比重明显下降,高科技产业逐渐兴起。“科创板的推出旨在补齐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短板,是资本市场的增量改革,增强了对创新企业的包容性和适应性,为新兴产业类企业对接资本市场提供了绿色通道。”温州市金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主动做好企业上市服务,企业家更要牢牢抓住这次科创板的历史机遇,争取在科创板上市。
【记者手记】
抓住新机遇
科创板自去年11月被提出以来,一直受到各界关注。作为资本市场上的活跃群体,浙江企业对于科创板表现出极高的热情,而从目前公布的四批名单来看,截至3月29日共有28家企业入围,其中浙江4家。可以说,浙江在科创板上再次赢得先机。
金融支持和服务实体经济,在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资本市场能为更多实体经济赋能。多层次资本市场对于浙江这个民营企业为主的省份来说,其作用不言而喻。本世纪以来,多层次资本市场不断完善,浙江企业受益匪浅,从中小企业板到创业板再到科创板,浙江企业都未缺席首批名单。
对于拥有大量中小企业的浙江来说,“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已坚持多年,一大批中小企业茁壮成长。浙江多管齐下破解小微企业发展的结构性、素质性、体制性矛盾,着力打造“育小、扶小、活小、强小”的制度环境,着力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格局。
在中小企业中最具潜力的无疑是科创型中小企业,科技和金融是企业壮大发展的“风火双轮”,科创型企业一旦成功就会有爆发式增长。但同时,和所有中小企业一样,科创型中小企业也面临着融资难题。企业成长的过程就像小孩子长大一样,有不同的阶段,有早年的初创阶段,有高速增长的阶段,也有规模扩张的阶段,还有行业整合的阶段。科创板的推出不仅有助于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而且也是对实体经济的有力推动,对浙江而言,更是为“小而美”的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通道。
10多年前,浙江就针对经济发展提出了“腾笼换鸟、凤凰涅槃”。上市是企业最好的转型升级,科创板将成为资本市场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力量。从2017年开始,浙江持续深入推进“凤凰行动”计划,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正从量变迈向质变,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上也持续提升,拟登陆科创板的企业群体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一直以来浙江企业紧紧抓住机遇,不断聚焦聚力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不断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浙江紧紧抓住了上市公司这个优秀企业群体,不断破解结构性、素质性、体制性矛盾,着力打造良好制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