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空腹一夜之间谈的创业梦
饿了么的主要创始人张和他的合伙人、曹都是上海交通大学的。2009年4月,他们看中了餐饮外卖行业,准备开发线上订餐系统,让餐饮行业逐渐走向信息化。碰巧的是,交大软件学院的叶枫也看好这一开创性的突破。由此,“饿了么”线上订餐系统的“交通帮”初步形成。
创业之初,我们也讨论过公司名称。最后,学生的外卖口头禅‘饿了么’终于赢了,以其善良成为公司响亮的名字。最初的启动资金都是几个人凑齐的,连学费都没放过。为了全身心的投入,张自愿放弃了去香港理工大学深造的机会,选择和一起离校。2010年本科毕业后,叶枫放弃了进入微软的机会,和大家一起努力创业。
最初的冒险是快乐而艰难的。大家并肩作战,享受青春的激情,但也有碰壁缺钱的困惑。饿了吗?一开始,团队承包了一家餐厅的外卖业务,熟悉市场。作为领队,张连续几个月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经常自己穿衣服送饭,风雨从未停歇。
就这样,名声和人气一点一点积累起来。如今的“饿”已经成为交大学生点餐的流行语。点一下鼠标,外卖就会自动送到你家门口。
饿了,怎么长成大独角兽
一家大学生创业公司在遭遇烧钱、被巨头碾压、追逐资本的竞争后,成为中国最具吸引力、最有价值的创业公司之一。
它象征着高度凝聚的时代精神:创业热潮、O2O出路、残酷的竞争和补贴战争、巨人格局下的团结连横,以及一个“成功”的创业故事。当然,我们都知道故事还没有结束。因为所有这些让故事发生的因素都没有消失或静止。
F轮融资后:稳健稳健转型
2015年1月,饿了么宣布获得新一轮融资3.5亿美元。到目前为止,短短两年内,饿了么已经获得了四笔融资。本轮投资方包括中信产业基金、红杉资本、大众点评,以及新引入的腾讯和JD.COM。
2015年8月,饥肠辘辘的我拿到了6.3亿美元的融资,由中信产业基金和华联股份牵头,创下了全球外卖平台单笔融资金额的纪录。
作为一个O2O平台,饿了么自身的定位是连接“与吃相关的一切”。除了现有的餐饮配送业务,饿了么还将触角延伸到了尚超配送等其他领域。
来源:拓宏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