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下收单中,支付机构和外包代理在业内一直被称为“利益共生”。一方面,外包商努力为支付机构销售产品,为后者的业务发展“献计献策”;另一方面,一些外包商在追求利润时误入歧途,导致许多支付机构“甚至被罚款”。近日,读者李毅(化名)向《北京商报》记者提到,一些外包商频繁向他推销“套现升级”的POS机产品。不少分析师认为,收单外包市场存在诸多违规行为,与支付机构管控不严有关。部分支付机构纵容甚至串通,导致一系列行业乱象,值得关注。
POS机现金升级
代理商努力推广
“这里需要刷POS机吗?我可以给你免费的搬运体验。”这是升级后的POS机,除了刷卡,还支持多个借贷平台套现。“近日,李毅接到一位POS机代理业务员的电话,他通过“免费办理”“低费率”“无门槛”等口号,大力推广产品,吸引用户办理。
据销售人员介绍,目前这款POS机可以解决用户资金周转的问题。机器没有存款和冻结的钱,只需要承担现金手续费。其中,扫码提现率为0.38%,刷卡提现率为0.55%。比如刷卡一万元的手续费是55元。“整个操作流程跟信用卡透支一样,可以直接提现到储蓄卡。”此人补充道。
前述业务员介绍的POS机是持牌支付机构郭彤兴义的产品。北京商报今日进一步调查发现,推广这类“提现升级”POS机的代理商很多,主要以资金周转为主,可支持多种贷款产品提现或扫码支取。除了郭彤兴义,其背后连接的支付机构还包括海科融通等支付公司。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信用卡套现涉嫌违法,用POS机套现罪也是要处以明确刑期的。为避免资金被监控,该代理的销售人员还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了一系列“商户申请”程序和“提卡提示”,包括“每次不超过信用卡总额的30%,不设常数整数,信用卡末不设常数0、6、8、9”,以及“每张信用卡之间间隔时间不超过4小时”。
支付机构是否知悉代理商的非法促销行为?代理展业是否有专业培训和风险告知?会展业违规后有哪些整改措施?对此,京商今日记者采访了郭彤兴义和海科融通,但截至发稿时,后者并未给出回应。
支付行业资深分析师王鹏博今日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很多线下收单机构在商户识别、移动POS机部署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主要是线下收单商户数据相对复杂庞大,整体风险管控难以落实所致。
“但是,根本原因是目前支付利润太低,商家相对较少,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也导致了如此低的渠道费和支付服务费。在利润微薄的情况下,代理商正在扩大他们的灰色业务。”王鹏博说。
付款控制“缺失”
外包市场喜忧参半
根据郭彤兴义官网显示,申请成为郭彤兴义的收单代理,需要合伙人准备资质材料,包括营业执照等。联系专员协商后,进一步签订加盟合作协议,开展专业培训和辅导。
"
你可以通过挂靠我们的方式,作为二级代理推销POS机。”2月9日,与国通星驿合作的一级代理商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要申请POS机,只需要加他微信提供身份证材料、交纳POS机押金即可,后续公司将会通过邮寄的方式将POS机给至二级代理商,三个月内每台POS机刷够10000元就可退还押金。谈到二级代理是否需要对商户进行审核、是否需要签署合同、是否需要营业执照等资料时,对方均称不需要;在北京商报记者问及用户进行POS机套现是否涉及违法行为时,对方也连连否认,并称一切都是合规业务。
而这类情况在支付行业来看并不新鲜。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POS机套现违规行为屡现,代理商违规展业不止,支付机构在其中亦有责任。正如金融科技专家苏筱芮指出,支付机构代理商违规展业乱象不止,一是因为代理商作为合作外包公司,并非持牌机构,相应约束手段主要为自律性约束,因此目前市场仍处于鱼龙混杂的状态;第二则是支付机构管控不严,甚至不乏纵容甚至合谋情形。
代理外包商“失控”后,已有多家支付机构“连栽跟头”。据近期央行福建中心支行披露,国通星驿因存在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等12项违规行为,被给予警告并处以6971万元罚款,相关责任人合计被处以45万元罚款,共计被罚没7016万元。
此外,一周之内被曝多张罚单的现代支付也是其中一例。从最新公布的罚单来看,现代支付违规事由主要包括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违反商户管理规定、违反清算管理规定。现代支付近两年陷入了与外包商的法律纠纷,其中就提到了代理商名下商户违规将POS机移至澳门交易使用从而被银联罚款40万元的案例。此外,在2015年12月至2016年1月期间,央行曾点名现代支付在外包业务时出现了多个问题,其中包括收单业务层层转包、违规为其他机构开放交易接口等。针对现代支付收单外包情况,北京商报记者向该公司进行采访,但同样未获得回应。
事实上,在第三方支付行业,因外包商、收单违规等问题被罚的支付机构不少。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20年央行开出的罚单中,有43张涉及到收单违规问题,被罚金额高达1.77亿元,其中罚单直指支付机构违规与外包机构开展合作问题。
针对收单外包市场乱象不止的原因,苏筱芮认为,“一方面,支付机构在商户、用户的实名制认证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被不法分子以虚假身份蒙混过关;另一方面,支付机构在资金流向监测、事中预警等方面有所缺漏,被不法分子利用后从事不法资金的转移”。
厘清双方权责
支付外包仍待规范
代理商违规展业,监管罚单不止,“连栽跟头”的中小支付机构们,后续怎么治好“外包殇”?
苏筱芮认为,中小支付机构需积极遵守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等提出的合规要求,在合作机构方面提升甄选能力,对于存在“劣迹前科”的外包代理商保持一定的谨慎性,此外还要在展业前厘清双方权责,从制度、协议等方面提出对合作方的规范要求。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称,部分收单机构在特约商户管理方面存在风险漏洞,后续,各收单机构应严格执行相关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及相关自律制度,准确设置特约商户交易信息,加强特约商户巡检,妥善处理相关投诉。
“支付机构面对的客户众多,特别是中小微商户还有个人用户,会涉及到包括信息流、资金流等多方面的信息。”王蓬博认为,支付机构与代理商实则是利益共同体,后续,支付机构在这一前提下,要理清哪些服务是可以交给服务商的业务,例如码牌、POS机地推之类可以,但是包括信息流、资金流等核心业务,必须在自己的企业内流转,同时,支付机构要有自己的系统,熟知商户情况,自身技术要跟上数字化浪潮。北京商报记者岳品瑜刘四红
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