崎岖的山路上,一名山地车手进入灯光昏暗的路段,轻声说着“XX,请开灯”,他的头盔大灯立刻亮起,眼前的道路又清晰了……这是一张智能骑行头盔的模拟应用图片。
“头盔顶部采用完整的弧形设计,应对碎石的掉落;头盔的侧面是一个凸起的曲面,应该冲击侧面的岩壁;头盔结合对讲机,随时与骑行伙伴保持联系;这款头盔还配备了GPS定位功能,可以防止意外的发生,可以精准搜索救援……”头盔设计师、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3D打印方向)专业学生袁鹏飞说,他右手握拳,重重砸在头盔上侧。头盔内的语音广播响起。“系统检测到你被击中了。如果十秒内没有反应,将自动进入应急救援模式。”
该设计获得了全国3D数字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
以赛促学 组建项目团队提供社会服务
“头盔是用学校的3D打印机一步一步设计制作的。我们同学还做了其他小发明,在各种专业技能、创新创业大赛中多次获奖!”袁鹏飞自豪地说。
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范念、袁鹏飞、李康、李书亭、杨贺由协会指导老师、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教师唐峰带队,在全国大赛中获得银牌。学校的另一个项目《逆向工程与3D打印技术服务》在全国比赛中获得铜牌。学校荣获“挑战杯”,获得湖南省高职院校总分第一名。
依托“3D打印院”平台,“我们可以提供逆向工程和3D打印服务。其中,逆向工程就是在拥有零件样本的前提下,通过3d扫描仪采集样本的点云,然后完成逆向建模,可以根据需求对样本进行创新设计;3D打印服务根据不同的需求采用不同的3D打印工艺,完成零件的快速原型制造,可以优化3D打印的流程。”袁鹏飞表示,该项目与鼎立科技、CRRC时报、湘雅医院等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除了整个车身,汽车变速箱、膝盖植入物等。展示在比赛中,我们也可以为大家定制产品。比如自行设计的装饰灯、影视底座道具等。”
以老带新 组建专业社团精进学生技能
“该项目的主要成员是在校学生。发展初期存在学生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梯队不协调、设备单一、精度不高等问题。”唐峰回顾了项目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但是通过和新老一起参与这个项目,学生可以获得很大的成长。”
在学校的支持下,唐峰和同事带领学生成立了3D打印创新协会。该协会是学校40多个专业协会之一,依托校企共建的产教融合平台——“3D打印学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升专业技能。
通过带领学生参加各类国家A级赛事,达到了“练兵”的目的,解决了学生技能水平不足、梯队不协调的问题。依托“3D打印院”,增加了工业扫描仪和3D打印机,使得“3D打印院”既有教学功能,又能提供社会服务。
e="font-size:15px;">目前,该校借助“3D打印学院”平台参与项目、参加各种比赛的学生人数已突破100人,学生来自模具设计与制造、汽车营销、工业设计、电子信息工程等多个专业。“通过参与项目、参加竞赛,我们在日常学习中找到了乐趣和成就感。”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学生范念表示自己“收获满满”。“依托平台和协会增进技能,学生们最大的收获就体现在‘就业力’上了。”说起从协会走出去的几位毕业生,唐锋竖起了大拇指。去年毕业的两位学生在华曙高科工作,扎实的专业功底和敬业精神使他们成长很快,目前已可以独立完成项目任务。“由于他们的出色表现,企业很看好我们的毕业生,有8名学生下周将去华曙高科报到实习!”

交谈间,“3D打印学院”门口的筒状物吸引了大家目光。“这个也是学生自己设计制作的雨伞甩干桶。”唐锋介绍,雨伞甩干桶是利用离心力的原理设计的,有独特的结构,运转稳定,平衡性好,噪音低,脱水率高。“我们正准备上色美化后供师生进门时使用呢。”据悉,该设计同样已获得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
一直以来,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学生成长成才平台的打造,除各类校企共建的专业实训平台和专业学生社团外,该校已立项湖南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从培养创新意识、开展创新实践、服务人才成长、促进成果转化四方面找准切入点和结合点,全力以赴为有志于科技创新的青年学生建设有力的平台和资源,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对毕业生的就业水平与质量、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服务能力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讯员 杨莎莎 记者李柯夫
【来源:潇湘晨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