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新型社会网络有哪些 社会支持网络的内容

顶端新闻大河报记者蔡报道

社工能为乡村振兴做些什么,秉持“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我该怎么办?今年3月16日,恰逢国际社会工作者日,由省民政厅、郑州市民政局主办的河南省社会工作与乡村振兴研讨会在中牟县刘集镇绿博家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举行。专家学者和社会组织代表齐聚一堂,建言献策。

业内专家指出,目前,社区、社工、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社区慈善资源“五社联动”,助力乡村振兴的“河南经验”已逐步成熟,社工在乡村振兴的国家使命中潜力巨大。

魏老太们的幸福晚年:剪纸达人展才艺 开口还能秀英语

3月16日上午,中牟县刘集镇绿博家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3楼手工车间,80岁的魏凤仙坐在圆桌前的圆背椅上。在社工陆的指导下,她和几个老姐妹一起上了环保手工课。窗外,春光明媚,鲜花盛开。室内,老人用粉色的彩纸将它们剪成花瓣,然后用胶棒粘捏,将花瓣放在树枝上

“这里真好,每周都来!”头发花白、围着蓝色三角巾的魏凤仙笑着说,搬到这里住后,老人一有时间就来老人活动中心。“老年人无事可做,他们在这里快乐,谈说唱唱,唱啊唱,又学习。在语文课上,我学会了写作和学习诗歌,还有手工课和健康课……”老人笑着说,他小时候条件不好,几天没学习了

“我们还发了课本,上课学了英语。早上大家都来打招呼,说‘早上好’!”72岁的李也坐在圆桌旁做手工。她在大家面前愉快地展示她的英语。老太太笑啊笑啊,逗得大家都开心。

86岁的张玉凤、70多岁的赵秀珍以及几个来自不同村庄的老人通过参加这里的活动成为了好伙伴。

中牟县的农村社工:通过老年人重返课堂等项目引导改变

魏凤仙等老人在楼上做手工时,一楼绿博学校的大教室里,很多老人在学画八爪鱼,旁边的夕阳红活动室里,很多老人在看电视里的经典豫剧;在萌宝的活动室里,孩子们在家长和工作人员的陪同下玩着滑梯和亲子游戏.还有亲子阅读和亲子早教班,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

记者了解到,无论平时还是节假日,吕波嘉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都安排了丰富多彩的便民服务活动。其中,服务老年人的“六年一班”项目,帮助老年人重返课堂,学习各种知识,让老年人学会享受。

在此期间,社会工作者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需要提前根据每个人的需求确定每节课的课程和内容,提前准备好所需的材料。

/>

更重要的,是想方设法激发大家的积极性,进而帮助更多人,体现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宗旨。


比如,社工发动李凤梅等老人成为志愿者,让大家发挥剪纸等才艺专长,制作剪纸、画框画等作品分发给辖区群众,尤其是辖区的帮扶对象。


在社工的带动下,小孩子也能发挥大能量。寒假期间,社工通过开展“红色储蓄罐”青少年志愿服务活动,带动孩子们参加志愿服务,比如,上门看望孤寡老人,帮助打扫卫生,倡导社区居民提升文明礼仪等,根据孩子们志愿服务的次数和时常奖励爱心币,再根据爱心币的多少兑换展柜里的学习用品……这样以来,孩子们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特别高。


“他们水平可高,态度还好,教我们的方式也多。”李凤仙等人对身边的社工赞不绝口,非常支持,比如,社工召集大家开展包饺子活动时,大家伙把家里的擀面杖、锅拍都带来帮忙,积极参与。


“每次见面都主动打招呼,可亲,老乡们没把我们当成工作人员,直接喊我的小名,就像家人一样。”吕亚静是来自中牟县的“本土社工”,她说,这里的村民虽然住进了农村新型社区,家家户户还有地,还是农民,为大家提供社会工作服务,最触动她的是乡亲们的淳朴和热心。


中牟县民政局局长张照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乡村振兴,关键在人,社会工作人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近几年,中牟县不断加强社工服务机构的培育和管理,积极引入优秀社工服务机构,努力带动本土社工机构共同发展,使中牟县社会工作尤其是农村社会工作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例如,农村老人无法下地劳动后普遍存在无力感、生活单一等问题,入驻刘集镇的社工设计“六年一班——老年人重返课堂”项目,挖掘老人的潜在优势,引导正向改变,让老人们感受学习的快乐,获得精神慰藉。


结合新农村儿童困境难题,社工策划实施了“放心亲吻你的手——解除小黑手行动”农村儿童卫生习惯养成项目,促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帮助建立自尊自信,呵护留守儿童的安全健康。


随着新型农村社区的建立,原有的农村文化逐渐消减,社工还通过“农家记忆”农村传统文化传承项目等,帮优秀农耕文化和传统文化,让老乡们留得住乡愁。


“我们今年计划投入440万的项目资金,通过招标,购买社工服务,就是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儿。”张照强表示,中牟县的刘集镇、大孟镇等都有社工开展服务,一线社工们深入农村调查群众需求,完善新农村社区救助服务,用专业引领老年和儿童服务,构建服务对象社会支持网络,在改善民生、促进社会治理等方面有积极作用,是政府服务的有益补充,目前,中牟县通过打造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幸福院之类的平台,进一步延伸服务,让更多民众尤其是老人提升幸福感和获得感。


大河南的乡村振兴:“五社联动”推动乡村振兴的河南经验日渐成熟


地处郑汴之间的中牟县刘集镇人口2.3万人,刘集镇党委书记李恒表示,该镇2020年6月底完成全域城镇化,全镇居民被安置于绿博家苑、绿博新城、绿博花园三个安置社区。通过购买社工服务,在建立新型社区治理模式、加强城乡融合、加强多方合作等方面积累了有益经验。


河南是农业大省,乡村振兴任重道远。那么,社会工作在这一神圣使命中,该怎么做?


“今天是国际社工日,我们相聚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中部百强乡镇中牟县刘集镇,举办河南省社会工作与乡村振兴研讨会,凝聚共识,共话发展。”省民政厅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处二级调研员吴艳君在会上表示,助力乡村振兴,社工大有可为,希望通过研讨会,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推广农村社会工作发展经验做法,努力为全省社会工作创新、科学、全面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新路径,为推进乡村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据省民政厅统计,近年来,我省社会工作迅速发展,社会工作政策体系日益完善,服务范围不断扩大,专业化水平持续提升,服务成效得到广泛认可,社会工作影响力显著增强。全省有社工人才3万多人,持证社工12665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326家,实现了社工机构在18个省辖市全覆盖。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力度也不断加大,去年全省购买社工服务的资金达6000多万元。与此同时,社会工作教育研究蓬勃开展,有18所高校开设社会工作专业,每年毕业学生接近1200人,5所高校设有硕士点,多所高校社会工作专业获评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社会工作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社会工作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郑州市馨家苑社区服务中心理事王宇博深入农村社会工作一线多年,在他看来,社会工作与乡村振兴在广大农村“结缘”,是大势所趋,结合实际工作经验,王宇博认为,“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工作至少在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走乡村善治之路、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等方面,可以发挥专业化优势,添砖加瓦。”当然,人才要跟上,要加强本土化社工人才培养。


郑州市社会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前列,郑州市民政局儿童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处处长王自兴在研讨会上表示,近年来,郑州市在完善社会工作政策体系、积极培育和发展民办社工机构、推进社工人才培训,加大政府购买力度等方面多措并举,实现了全市各县市社工机构全覆盖,目前,还通过指导全市社工机构开展“护童行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助力乡村振兴。


郑州社会工作协会会长、郑州大学教授张明锁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乡村振兴的重点是解决“三农”问题,农村社会问题突出表现为“三留守”问题,“通过调查研究,我认为社区、社工、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社区公益慈善资源‘五社联动’,是农村社会工作的有效路径和手段。”张明锁表示,以信阳新县为例,为满足农村老人养老服务积极探索的“戴畈模式”,运行机制就是“五社联动”,在农村幸福院设置孝心护理员公益岗位,同时解决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等问题的广受关注。此外,郑州市民政局对口帮扶登封市白坪乡煤窑沟村时,也通过“五社联动”助力脱贫攻坚,漯河市民政局通过“五社联动”机制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五社联动”推动乡村振兴的“河南经验”日渐成熟,眼下最重要的,就是把乡镇社工站建设好,把工作落实好,从基层做起,从小事做好,脚踏实地帮助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助力乡村振兴,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相关链接:社工是为社会写诗的人


社工是干啥的?一些人不太清楚。


社工,是一门助人的专业,很多大学都开设,同时也是一种助人的职业,由政府购买服务,是在社会福利服务中处于主导地位的受薪的专业工作人员,以助人自助为理念,运用专业的知识、方法和技能,从事专业化的助人服务活动,协调社会关系,传递正能量,从而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因此,社工被称为“为社会写诗的人”。


不同于一般行善活动的“我来帮助你”,社工从事的专业化助人服务,更看重成效,追求“我来帮助你,让你激发潜能做更好的自己,进而能解决自己的问题”。


目前,我省社会工作已涉及社会救助、老年人服务、儿童青少年服务、医务社会工作、心理健康、城乡社区发展等多个服务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