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中国股市总市值是多少,上证a股市值有多少

每经记者:王燕丹每经编辑:何建玲

1990年,上海和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成立,正式开启了中国资本市场建设和发展的历史征程。31年来,资本市场为实体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其发展历程也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崛起的一个缩影。

从上海的“老八股”、深圳的“老五股”到沪深两市4400多家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数量增长了300多倍。与此同时,沪深两市总市值突破80万亿元,开户投资者超过1.8亿。

继往开来。在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已有30年历史的资本市场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稳中求远,是投资者对中国资本市场未来高质量发展的美好祝愿。

成立之初;资本市场曲折发展壮大

回顾30多年前,中国资本市场的建立过程充满曲折,在讨论中发展壮大。

1984年,乐飞音响在中国工商银行柜台发行。是未来第一只俗称“老八股”的股票。1990年12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开始营业。1990年12月19日,上交所开市,乐飞音响等“老八股”上市交易。沪深交易所的成立标志着全国资本市场的正式形成,是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沪深交易所成立之初,关于股票市场发展的争论和争论还层出不穷。1995年3月,证券市场发展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极大地鼓舞和鼓舞了所有关注资本市场发展的参与者。

进入21世纪,随着上市公司数量的不断增加和投资者参与度的提高,股权分置被普遍认为是当时困扰中国股市发展的头号问题。2005年4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号文,启动了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同年9月4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中国的股权分置改革进入全面阶段。

股权分置改革催生了a股市场成立以来最大的市场。2005年6月6日,上证指数一度跌破千点大关,最低跌至998点。然而,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深入,投资者重新燃起了对资本市场的信心。到2007年10月,上证综指创下6124点的历史新高,成为牛市成立以来持续时间最长、涨幅最大的一次。

2009年10月30日,创业板正式推出。回顾2021年,是推动中国进入高技术和新经济时代的重要助力。创业板一方面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融资渠道,另一方面通过市场机制有效评估创业资产价值,促进知识与资本的结合。创业板虽然成立仅12年,但为推动我国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做出了巨大贡献。

十八大后,资本市场发展进入“快车道”

2012年11月8日,中共十八大召开。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自此,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2014年11月17日,沪港通正式开通。2016年12月5日,深港通正式开通。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指出,互联互通机制的启动是中国证券监管的重要举措

沪港通、深港通平稳运行后,2017年6月20日,MSCI决定自2018年6月起将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和MSCI ACWI全球指数。新华社评论称,a股纳入MSCI可能被视为中国资本市场改革演进的重要机遇和推进器,也是国际投资者与中国市场相互适应、更好互动、互惠互利的重要契机和推进器。中国资本市场的规模和发展红利不容忽视。将a股纳入MSCI将有助于中国进一步推进金融改革,让世界更好地分享中国

红利。


2019年6月13日,科创板正式开板。2019年7月22日,科创板首批25家公司挂牌上市。在科创板开板并试点注册制引领下,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12个方面重点任务落地。2020年8月,创业板实施注册制改革,标志着A股市场向全面推进注册制改革更进一步。


中国资本市场全面推行改革效果立竿见影,众多高科技、新经济公司寻求通过登陆A股市场获得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其中不乏独角兽级别公司,一些曾远赴华尔街的公司也选择了回归。


从创设沪深交易所到实施股权分置改革,再到创业板、科创板、新三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初步建成,我们正向着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的目标稳步前行。


一些客观数字反映了中国资本市场取得的伟大成就:从1991年的上海“老八股”、深圳“老五股”,到目前沪深两市交易所已有超过4400家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家数增长了300余倍。沪深两市总市值目前超过80万亿元,开立账户的投资者数量超过1.8亿户。


未来愿景:建多层次现代资本市场体系


2020年3月,新证券法正式实施,中国资本市场法治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在新发展格局下,中国资本市场肩负起了更高的使命和更重的责任。


2021年5月8日,中国证监会编著的《中国资本市场三十年》一书正式亮相。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该书序言中指出,中国资本市场在短短30年时间里实现历史性突破和跨越式发展,主要得益于四个“始终”:始终坚持党对资本市场工作的全面领导;始终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改革方向;始终坚持人民立场。


《中国资本市场三十年》一书还在“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展望”一章中专门分析了我国资本市场未来发展的机遇、挑战和远景展望,提出了九大目标和多个关键时间节点。


一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包容性、覆盖面进一步提升。到2035年,我国将形成股权与债权、场内与场外、现货与期货有机联系、错位发展的多层次现代资本市场体系。


二是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加快补齐制度短板,提升市场治理能力,更好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筑牢市场稳健运行的内在基础,建成布局合理、治理有效、先进可靠、富有弹性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


三是资本市场法治体系进一步完善。到2035年,基本形成较为完备的资本市场法律制度规范体系、高效的资本市场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资本市场法治监督体系和有力的资本市场法治保障体系。


四是资本市场监管效能显著提升。推动监管科技赋能,持续增强监管智慧和效能,大幅提高市场基础设施的信息化程度,基本实现市场和行业关键信息设备的自主可控。


五是资本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持续拓展。承载并完善资本市场提供国际金融服务、参与国际资源配置的功能,对全球优质资产的吸引力不断提高。


六是市场主体竞争力显著提升。建设一批国际一流投资银行和财富管理机构。构建权责匹配的资本市场中介体系,完善审计、评估、法律服务、资信评级规则体系,压实中介机构责任。


七是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制度健全、精准有效、内外协同”的投资者保护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多层级的投资者保护制度体系基本完善。


八是市场生态更加良性健康。形成健全、有效、透明、内外部监督制衡的上市公司治理体系,基本建成国民经济结构相匹配、体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特点的上市公司群体,持续回报能力进一步增强。


九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资本市场风险呈现收敛态势,各类金融活动依法全面纳入监管范畴,“无照驾驶”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