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在寒流中遥遥无期,这可能是中国经济的一个转折点。2018年股市的血腥程度仅次于金融危机发生的2008年,历史罕见。今年投资者家庭财富大幅缩水,精神上的伤痛只能留到岁月里疗伤;今年也将是投资者投资生涯中非常宝贵的一年,它提供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终身回味吸收养分。现在是总结这些收获和教训的时候了。
我们知道,实现伟大梦想的捷径是把它分解成容易实现的小目标,这也适用于投资。格雷厄姆有句名言:最有序的投资是最明智的投资。有序描述投资流程和具体步骤。依靠循序渐进的投资程序和边界清晰的具体步骤,我们可以将复杂的投资项目分解成易于启动的小环节,从而将简洁的投资原则应用于复杂的金融市场。
我把投资程序分为以下10个投资环节,现在需要做的是最后一步,——反馈总结。总结是什么?总结前面九个环节,看看它们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以指导未来的投资之路。在这篇文章中,我首先总结了——泡沫周期的第一个环节。
我在本次会议中的目标如下:
在这个阶段,我们将尝试衡量当前市场周期的大致阶段。正如霍华德德马克思在《投资中最重要的事》中介绍的,一切都有一个周期。我们不能指望抓住整个市场的顶部和底部,但我们可以试着判断它是高估还是低估,过热还是过冷。这些判断更深层次的目标是衡量当前市场的风险状况。借用柳峰先生对市场风险状态的划分,低风险阶段是判断错了也要赚钱,一般风险阶段是判断对了才赚钱,高风险阶段是判断对了也要赔钱。风险状态的判断是我们输出的结果。
周期的判断会在两个方面影响我们的投资决策:一是仓位,低风险阶段的高仓位,高风险阶段的低仓位;第二,确定分析研究行业和个股时假设的保守和乐观程度。“别人贪婪时恐惧,别人害怕时贪婪”这句名言适用于此。
回顾2018年,除了1月份6%的涨幅外,沪深300的a股全年几乎面临直线下跌,全年跌幅为25.31%。
沪深500更惨,几乎直线下跌,全年下跌33.32%。
关于泡沫周期,我首先问自己这个问题:在2018年初的某个阶段,我有没有在情景分析中预测或模拟2018年会如此惨烈?然后把2018年定义为高风险低仓位的一年?我达到这个环节设定的目标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
不仅如此,2018年4月11日,我还发表了文章《跨过投资中的万人坑》,里面经过国内外的一些旁证论证,得出了五个结论,最后一个说服了读者,最好的时机就是现在。
我的五个结论:
结论一:随着中国的崛起,股市有长期上涨的趋势,是最好的投资工具;
结论二:虽然股市长期趋势是向上的,但短期波动巨大,重复着牛熊过渡、繁荣后萧条、暴涨后暴跌的格局;
结论三:牛市结束入场是投资的一个万人坑,也是大多数个人投资者亏损的首要原因;
结论四:在整体市场市盈率PE处于较低水平时入市,是穿越万人坑的方式;
结论五:最好的时机是现在;
但事实是什么呢?
事实很冷:2018年4月1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沪深500下跌31%,沪深300下跌23%。在4月的文章中,我自然知道短期波动是不可避免的,但我
绝对想不到的是,中国的经济与股市将经历如此动荡的一年。回到基本的分析技能上来。我当时文章运用的分析工具是什么?仅仅是市盈率而已。以下是当时引用的三个指数的市盈率情况;



我当时的理由如下:
很明显,和历史相比,当前指数的市盈率处于相对较低的区域。借用杨天南先生的文章的话:最好的时候就是现在。
不幸的事实是,虽然当时的PE并不高,但是PE距离历史的最小值还有很大的距离,如下表所示,各个指数估值的向下波动导致了本轮的下跌。

基于以上打脸回顾,我可以得到哪些经验教训呢?
明确的教训还没有,倒是产生一系列新的问题。
第一,仅仅看估值,对泡沫周期的评估作用是有限的。但是,基于估值的情况,我倒是可以尝试问以下更有启发性的问题:
·当前的估值水平距离有史以来最低与最高的估值区域有多远?或者说当前的估值距离历史估值均值向下与向上两个标准差的距离有多远?
·在何种情况下,未来一年会出现历史上的极端情况?
·基于基本面的情况,这样的极端情况出现的概率有多大?
·如果出现这种极端情况,尤其是极端下跌的情况,我的组合是否有足够的风险应对措施?
第二,此时此刻我禁不住问自己这样的问题,评估市场风险状态以及市场周期所处阶段的目标是否是现实的?
毕竟那么多的首席经济学家、首席策略分析师都曾经栽倒在这个万人坑中。像巴菲特、卡拉曼这样的投资大师也都坦言,经济是无法预测的。但是,评估貌似并不意味着预测。
另外,所有人都知道短期的波动是不可避免的,但是,2018年这样大幅度的波动是不是可以避免的?
第三、如果仅简单的看估值是愚蠢的,那更完善的分析方法是怎样的?
实际上,在2018年的某一时间点,我曾经思考过这个问题,并初步划分了回答该问题的几个分析方向,如下图所示:

泡沫周期的评估技巧可以分为以下两方面:
1、提出正确的问题;
2、正确地回答问题;
回顾2018年,在泡沫周期评估这一环节,我仅仅圈定了问题的方向,但既没有提出正确的问题,更谈不上正确地回答问题。这是2018年的工作中未完成的部分。
第四、2018年4月份我已经认为市场不贵了;那当前的市场明显更便宜了,2019年,我是否可以更大胆一点?
第五、泡沫周期的评估应该以怎样的频率进行评估?每月、每季或者出现新的情况时?
这是我对于泡沫周期这一投资环节的回顾与总结,说是总结,实际上是提出了新的更为明确的问题。2019年的目标之一就是尝试回答这些问题,进而提高评估泡沫周期的技能水平。
关于上述问题,各位投资朋友有哪些看法?还有哪些问题是您觉得需要提出的?
还望不吝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