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成功创业者的典型特征 创业者应具备的特点及原因

创业的浪潮汹涌而来,那些对现状感到不安的人加入其中,努力工作,以极大的热情赢得成功的希望。创业过程中,大多数人失败了,只有少数人成功了。

总而言之,那些成功的企业家有三个主要特征:大格局、勤奋和严格。这三者只要有一个能做到极致,就很容易在创业的道路上取得巨大的成就,比如马云、雷军、王健林,他们各占一个,成为典型代表。

马云格局大

在一次采访中,主持人问新东方创始人余洪敏:你和马云有什么区别?

余举了一个例子。他说,1995年,马云去了美国,发现了互联网。其实当时他也在美国,发现了互联网。他想利用互联网为新东方建立一个集体电子邮件系统,让学生利用这个系统向大学发送申请信。想到这,他已经觉得很好了。另一方面,马云想到了用互联网做中国黄页,从中国黄页想到了电子商务,想到了服务中国中小企业。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他和马云在格局上有很大的差距。马云是真正的大商人,他是小商人的气魄。

在一次会议上,马云说:“细节好的人,身材一般都不好。对于创业者来说,关注细节、有头脑是做好工作的关键。或许细节可以成就一个人或一家公司,但如果没有长远的布局,细节就不再有成功的动力。”

马云的大格局在很多地方都有体现。

布局:马云的起点往往是10年甚至30年后。因此,他的业务布局很有前瞻性。

从瞄准互联网开始,他首先决定做电商,然后上线阿里巴巴B2B业务。产品包括“中国供应商”和“诚信传播”;还有C2C淘宝和B2C天猫;还收购了饥饿地图和高德地图,并布局O2O。在电商业务遇到瓶颈之前,他率先提出新零售,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先后收购或投资线下商业巨头苏宁、银泰百货、三江购物、安百里股份、高辛零售等。并打造“盒马新鲜生活”“淘咖啡”“天猫店”等新物种。从线上到线下,马云实行全渠道布局,几乎每一条赛道都下了重注。

在支付领域,马云创造了支付宝,然后衍生开发了全球最大的独角兽——蚂蚁金服。

在物流领域,马云建立了菜鸟网络,并加入“通达系”打造国内最大的物流体系。

在技术领域,马云成立了

133238546273540" mention-index="0">阿里云、达摩院(包括罗汉堂、平头哥),瞄准未来最新技术,展开深入而全面的研究。


马云的布局,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循环,给阿里巴巴提供了强大的内生发展动力。


管理方面:马云把企业文化、价值观“六脉神剑”作为了阿里巴巴管理的核心,这在中国,甚至是全世界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管理模式。价值观在阿里巴巴的重视程度很少有企业能够达到。阿里巴巴的员工考核,价值观占比达到50%,如果价值观不达标,那就考核绝对不合格。而其他企业,员工的考核通常都是以业绩为主。


正是因为马云把价值观提升到了极高的高度,所以价值观融入了阿里员工的血液和灵魂,保证了“阿里味”很好地传承下去。马云55岁就可以放心地退休了。从这一点来看,马云的格局就比其他企业家高出了一截。


马云的大格局,让其站得高,看得远,运筹帷幄,推动阿里巴巴稳健而快速地发展,成为全球最著名的高科技公司之一。


雷军很勤奋


雷军的勤奋是出了名的,被称为“中关村劳模”。他说:如果你没有任何资源可以依附的时候,你唯一能相信的就是勤奋。


雷军的勤奋不仅仅是提升了自己的工作效率,更是给员工做出了榜样,带动下属共同勤奋努力。


其实,从学生时代开始,雷军就很勤奋,是一个标准的学霸。


他两年时间就修满了大学四年的学分,其中最晦涩难懂的汇编语言这门课他还得了满分。据说在武汉大学,二十多年来这门课考过满分的同学一共有两个,其中一个就是雷军。


进入金山公司参加工作之后,雷军依然很勤奋。他在金山待了16年,几乎每天工作16小时,一周七天不休息,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正因为如此,他才能从金山的开发部经理,晋升为副总经理,总经理,CEO,董事长。


创办小米公司之后,雷军已经四十多岁了,他的勤奋依然没有变,几乎每天工作15个小时。


“雷军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每周工作六到七天,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劳模了。每天这么高强度的工作,一定需要巨大的信念支撑。”小米联合创始人王川如此评价雷军。


“我都怀疑老板可以不吃饭不睡觉。”曾经有小米员工开玩笑说。很多曾在小米当过员工的人都表示,在凌晨两三点时,还能看到雷军的司机在楼下等着。


比你优秀的人不可怕,可怕的是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雷军就是这样一个非常优秀,而且更努力的人。他的创业成功,与勤奋密不可分。


王健林极严格


也许是因为军人出身,王健林养成了严谨、强势、精准的工作习惯。比如开早会,没有人敢迟到,都必须保证早于他到场。


在万达公司,完不成任务的结果只有一个——离开——没有任何借口。


在万达担任过2年高管的高群耀,曾经讲述过自己参加万达高层会议的情形:


“万达的总裁会,没有集思广益,没有头脑风暴,没有广泛征求意见……每一位高管都被提前告知了发言的顺序,以及规定的内容。……如果没有达标,就会遭遇一连串难以招架的追问,那情景非常难堪。


……这哪里是开会,这简直像过堂。会场后面还有两位记录员,每一位总裁的‘呈堂证供’都记录在案。……一场1小时15分钟的总裁会,基本都会准点开始,准点结束。”


王健林对万达高层的要求就是这么严格,然后通过传递,将这种严格充满公司的每个角落。


王健林打造的万达系统,尽可能地让各种事情简单化,而简单化的前提是公式化、程序化,不要特例。在这种特定的程序下,需要员工做的就是严格地去执行,确保任务完成。


万达这种严格的程式化管理,效率极高,没有任务不能完成。万达就是这样在王健林的推动下高速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企业。


马云、雷军、王健林分别代表了不同的管理方式,也体现了不同的创业者特质。其实,不管哪一种,只要发挥到极致,都会带来创业的成功。


如果你进行创业,你会效仿哪一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