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传统产业不同,节能环保产业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城市投资公司在节能环保行业的投资策略也必须与传统行业不同。总结起来,大致有五点:
一、节能环保行业发展新常态:PPP+资产证券化
节能环保产业作为公共服务和产品的重要领域,“十三五”期间离不开PPP。无论城投公司以何种身份参与节能环保行业PPP项目,都将大规模推广“PPP”模式,不仅使环保行业整体营收规模快速增长,也促进了产业环境的转型。一方面,行业整体市场化程度不断提升,另一方面,行业竞争环境正逐步从“产品、技术”的纯竞争状态向“技术产品、商业模式、运营管理、财务实力”的全方位竞争转变。这将有助于拥有政府资源的城市投资公司不断提高壁垒,做大做强。随着中国经济逐渐进入“新常态”,节能环保产业有望成为未来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在此背景下,“PPP”模式的推广和资产证券化的应用将逐渐成为城市投资公司在节能环保行业未来发展的新常态。
二、实施蓝海战略加大投资力度
节能环保产业具有全局性、战略性、长期性和导向性的特点,这决定了该产业未来的市场空间一定是前所未有的巨大蓝海,节能环保产业将孕育出众多优质企业。投资节能环保产业时,城市投资公司的思维不应该受到现有市场空间的限制,也不应该因为这种限制而对产业前景产生怀疑。他们要从发展的角度看问题,对行业未来的发展线索和节奏有清晰的认识。
以光伏行业为例,2008年,行业普遍认为当时中国的产能已经远远超过了当时的市场需求。成本方面,光伏发电短期内无法与传统火电竞争,必须依靠政府补贴,未来市场发展堪忧。但必须看到,当时欧美发达国家对环保和绿色能源的需求,已经逐渐上升到公民社会责任的思想层面。各国政府不断加大对新能源的补贴力度,甚至将新能源作为国家发展战略。从技术发展来看,替代技术日趋成熟,多晶硅/单晶硅光伏的矛盾也正在解决;从产业角度来看,光伏产业将是新能源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具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基于这一判断,一家企业果断投资了2008年光伏行业第二梯队的晶科能源和东方日升。事实证明,得益于市场的快速复苏和充足的资金支持,这些企业迅速超越了第一梯队。我们还看到,其他薄膜光伏和热声转换技术正在产业化过程中,并且发展迅速。由此可以预测,节能环保产业符合市场发展的长期趋势,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城投公司凭借自身的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只有采取蓝海战略,敢于投资未来市场,才能抓住节能环保产业的机遇。
三、加强行业研究,开展前瞻性投资
节能环保行业未来将有很大的市场空间,但也蕴含着行业发展的动态性和复杂性。作为一个新兴行业,行业的发展会受到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隐藏着巨大的投资风险。人们很容易从开拓者变成烈士
各个环节的现状与未来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且会同业内同行进行前瞻性的布局。借此控制投资节能环保产业因产业配套不全而产生项目前景的不确定性。四、专业化投资,重点突破关键领域
先进地区的城投公司在节能环保行业一直有着专业化投资的传统,他们有着非常明确的专业取向。随着市场的逐渐成熟,国内的多数城投公司在节能环保行业专业化的投资水平也逐渐提高。节能环保行业因其前瞻性并伴生诸多的复杂性,对城投公司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只有长期专注于节能环保产业的投资机构,才能真正了解该产业的生态,正确把握产业的发展趋势,积累专业的经验与专业的资源做到精准性投资与专业化服务,城投公司在这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在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投资决策中,对行业发展的专业判断非常重要,城投公司传统的重财务的投行式投资风格是无法适应节能环保产业投资的,必然在投资过程中处于绝对下风地位。正因为如此对于节能环保产业的投资不能面面俱到,而是应结合城投公司的自身优势,重点突破产业的某几个关键领域。
五、重视节能环保产业的成长环境,进行关联投资
节能环保产业本质上是一个产业生态系统。一个产业生态系统的形成,极大地依赖于其外部成长环境的配合、支持。只有在产业的成长环境成熟,上下游的配套产业都足以支撑产业发展的前提下,节能环保产业才能迎来爆发性成长的契机。同样以光伏产业为例,全球环保意识的普及带动了对新能源的需求,进而带动了光伏电池的需求,进而带动了从下游技术门槛价较低的电池组件产业的国产化。国内组件厂的成长为技术含量更高的电池片国产化创造了成长环境,电池片厂的成长再带动上游硅片生产、生产设备等整个产业链的国产化。又如锂电池产业,同样是从技术含量较低的电池模块国产化开始,国内模块厂商的成长营造了上游电芯的国产化的环境,再带动技术难度较高的正负极材料的国产化。如果没有前期下游产业国产化的大环境作为前提,技术含量较高的上游产业的突破性的发展也无从谈起。城投公司要做好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投资,必须把握好节能环保产业成长环境的发展,在有关产业链配套支持的前提下进行产业链上的关联投资。通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相互作用,既提高了发掘项目源的效率,又能很好地控制单个项目的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