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我的就业创业之路论文摘要,精彩就业创业故事

郭美会潘凤

“没想到经过三年的努力,一毕业就能拿到恒逸集团的聘书,年薪8万多元!”毕业生莫世雄分享了成功就业的喜悦。

近年来,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德育人、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将就业创业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毕业生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学院连续四年获得湖南省高校就业“拔尖工程”督导,也是首批获得湖南省大学生就业创业示范校的四所高职院校之一。2016年4月,被省教育厅授予湖南省大学生就业创业优秀示范学校。在时代的见证下,学院的就业创业绘就了传奇的新篇章。

健全体系,创建就业创业教育服务模式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面对近年来日益激烈的就业环境,学院探索迎难而上,把就业创业作为“一把手工程”。学院主办的以就业创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大学生素质教育教学体系建设与实践》项目(项目编号:10T50),坚持以“三年连续线”就业创业教育教学为核心。2010年经湖南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批准。由于提升毕业生整体就业创业能力的良好效果,2010年,就业创业教育“三年不间断”(生涯规划教育、就业指导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模式设计为全程贯穿、分段教学、面向全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职业发展、就业指导和创新创业教育为主要公共必修课,构建了从招生到毕业的全程化就业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一年级开展职业发展教育,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和职业。二年级要开展就业素养和技能教育,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培养就业竞争力;初三指导毕业生择业、安心工作、创业,帮助学生掌握创新创业规律并指导实践,通过不断探索实现创业梦想,实现就业创业教育教学全过程。带有《高职院校“四位一体”创业教育模式构建与实践》(项目号。14SF13),学院探索实施了新的就业创业教育教学计划。

完善的制度是服务学生就业创业的有力保障。为确保用人单位质量,保障毕业生就业权益,提高就业质量,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学院通过实施三项措施,形成了就业市场建设指引,净化了就业市场环境:

首先是检查制度。学院严格实地考察新增用人单位,了解企业的地理位置、规模、工作环境、工资福利等具体情况。

二是准入制度。对大规模招聘普工说“不”;对招聘资质不足的企业说“不”。

第三,淘汰制度。因企业原因毕业生稳定率低于70%的用人单位将被淘汰,就业市场全面优化。

搭建平台,培养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所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近年来,学院以创新创业为内在精神动力,通过增强创业意识、培养创业能力、落户创业基地、创新创业机制的“四位一体”工作模式,激发全体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学校里有一股“创业潮”:清城坊美容推广中心、博瑞科尔电子科技等10多家公司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院每年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竞赛、创业规划竞赛和就业创业专题讲座;开展“一对一”创新创业指导咨询;与株洲市教育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合作开展SYB创业培训,每年有1000多名学生参加培训。同时,积极利用地方政府资金和场地建设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截至目前,学校已有5个创新工作室和15个创业项目;校外,学院与株洲零创空间创业孵化有限公司、株洲创意90公司合作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化工学院学生创新团队将专业与市场相结合

需求,开发了香水、护肤品、面膜等产品的新配方;机电工程学院在校学生开发了新型实用机床线路装调实训台、机床电路维修实训台。同时,该学院工业机器人工装项目正在申报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商学院在校生市场营销1311班邓文韬同学学以致用,经营两家超市,年营业额达80余万元。


对接市场,“四管齐下”写传奇


市场是检验就业创业工作成效的试金石。学院通过走出校门找市场,稳定行业主市场,院内自己建市场,校企共建订单培养市场,“四管齐下”,大力发展校企合作,共建订单培养市场。近三年为湖南丽臣、湖南海利、宁波万华、关西涂料、索菲亚等省内外企业定向培养学生600余人,形成校、生、企的三赢局面。目前,已与2000多家单位建立了用人关系,每年可为毕业生提供1.5万多个就业岗位。2016届毕业生就业岗位达16881个,毕业生人均可选有效岗位8个以上,用人单位满意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成就了不可复制的就业创业传奇。这是学院实施市场建设“四管齐下”的成功实践缩影。


除订单培养外,学院走出校门开辟、考察市场,用人单位遍布全国16个省、市,并与1700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联系;依托湖南化工职业教育集团,优先董事会成员企业挑选毕业生,近三年在董事会成员企业就业的毕业生达30%以上;院内建市场,每年举办两次大型校园招聘会和多场专场招聘会。“四管齐下”,有力地拓宽了就业渠道,确保了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学生上岗后续力量足,是检验就业创业工作落实到位的标配。据不完全统计,学院毕业生上岗一年内,80%成为基层操作技术骨干;上岗3年以上,50% 成为基层管理、技术干部;上岗10年以上,约45%成长为用人单位的中高级技术、管理人员。刘健,现就职于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长沙市劳动模范,提出技术革新和合理化建议60多项,攻克了15项技术难关,独创6项新加工方法;罗水清,现就职于中石化巴陵分公司,3年内便成长为公司技术能手,参与新项目开发;唐新国,2015年浙江省化工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化工总控工第一名并获“浙江金蓝领”称号……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以高效健全的体系和扎实稳固的能力培养,通过市场的检验,书写了大气磅礴的就业创业传奇大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