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创业成功者访谈报告 创业成功人士访谈实录

每经记者:李少亭实习记者:宋克佳每经编辑:唐慧

轰轰烈烈的创业冷却下来之后还剩下什么?

在孵化出一批独角兽企业的创业黑马(300688,SZ)董事长牛看来,“双创”的“孩子”已经长大。“天气冷了,真正剩下的人都成熟了。”

在经历了2018年资本寒冬的艰难之后,发展了近四年的“双创”进入了下半场。接下来,如何升级成为关键。十几个城市,甚至县级市都喊着创业的口号,而美国只有一个硅谷。中国需要多少创业型城市?

对此,牛表示,中国工业门类最齐全,每个城市的发展规划中都有优势产业。未来,创新创业将向二三线城市下沉。随着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带来的技术革命,每个行业都需要升级。

6月12日,牛接受了记者《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的专访,谈及“双创”相关事宜。

谈“双创”发展:“天气冷”的时候,剩下的人就成熟了

NBD:不少创业企业最近日子不好过,您怎么看这个情况?

牛文文:可能是每个人都见过的现象。我举个例子。当人工智能出现时,每个人都在讨论人工智能将如何改变社会。每个人都怀着朦胧的兴奋,想象着未来会是什么样子。因为从0到1开始,有着美好的未来愿景,大家庭成员多,热闹的音量也很大。

但过了一段时间,说到B轮(融资),往往是人工智能已经到了与行业融合或者实战的阶段,不再是早期的愿景。过一段时间就没人讨论了,又会有新的热点。但在这个时候,人工智能的先行者已经开始上市,或者说整个经济、整个技术、整个行业都已经被人工智能所渗透。

因此,这是一部“三部曲”。刚开始非常热情活泼,关注度很高,很多人都进了。可以说,成千上万的军队进入了。后来,每隔一段时间,很多人就会退出,倒下。这时剩下的企业已经在讲实际的东西,越走越深。我认为“双创”现在已经进入第二、三阶段。但是,很多人误解了“双创”现在是冷的,但冷是必然的。每当天气冷了,真正剩下的人就会成熟,“双创”现在走得更深了。

NBD:有观点认为,大学生创业浪费了资源,用了家里的钱,您怎么看这种观点?

牛文文:,我没有看到几个大学生用自己的钱创业。大部分都给你一个免费的孵化空间。我认识的很多大学生都不是用家里的钱创业的。学校支持他们,天使投资机构给他们一些钱。大学生有哪些钱?谁能给孩子钱自己创业?不,大部分是社会资金。

企业家黑马董事长牛图片来源:每经记者摄

谈城市“双创”:产业城市最有魅力,让创新创业服务产业

NBD:美国只有一个硅谷,但目前包括二三线城市在内的中国城市都在提“http://”。在“双创”下沉的背景下,这些城市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虽然中国双创没有硅谷,但中国的工业城市是中国最有吸引力的地方。因为中国太大了,每个省每个地区,甚至三线,都布局了重工业。因此,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完整的工业门类。

现在中国的“双创”和技术已经成为产业的发动机。如果说第一阶段是发展现有技术和创新的幼苗,那么可以说“双创”现在已经到了——年工业化的第三阶段,即这些幼苗要赋能整个传统产业,激活产业,升级产业。

工业化永远不可能在北京和深圳,因为它需要市场。比如莆田,莆田每个人都能说出来

能都是开医院的,但它其实在物流、零售上特别厉害,这些产业都要人工智能,需要算法,所以很多做人工智能的往那跑,跟那的产业结合,投资人也往那跑。


我们能看到技术和资本的流动,最终的归结是产业城市。不管是资本还是技术,你最终要寻找产业,到有产业的地方去改造它,中国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产业。我们认为全中国所有的产业都可以升级一遍,都可以重做一遍,所以我们的口号就是,投身到产业升级的大环境中。


NBD:怎么样的城市更适合这种创业、科技赋能的产业升级?


牛文文:三个条件,人口量要够,大学生要够,产业和消费要够,这种城市现在是产业升级技术革命最好的地方,现在全世界产业升级都在这种地方。人工智能导致创新的方式不再是工厂式的创新,而是生活性的创新。现在大学生创意工坊基本上都在闹市区。现在是生活和创业在一起。硅谷也不是原先那个样子,他们再也不需要一个大厂房,弄很多大的机房,现在他拿一个笔记本就可以写代码。


所以重庆、成都、武汉、南京这些地方,每一个城市都是经济体量大增,为什么呢?像南京软件产业发展得非常快,因为它的软件既有人才又有应用场景,这种场景是跟人相关的,不只是跟生产相关的,这个布局不需要工厂。


现在既是技术革命创业创新,又是中国的产业重新布局。创业最后一定要回到产业去,技术一定要赋能产业,我们说科技赋能产业,科创也是这样,你的科技、创业再热闹,最终一定要服务产业,变成产业的发动机。


创业黑马董事长 牛文文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韩阳 摄



谈“双创”价值:创业就是这个时代的军训,年轻人知道难了

NBD:在这种产业升级的趋势下,意味着之后To B端的机会会更多一些?


牛文文:对,消费互联网已经进展到差不多了,但产业互联网都还没开始,产业互联网分三端,前端是工业互联网就是生产端;中间的是流通端;最后是服务端,现在这三端是齐头并进。


NBD:未来,哪个领域会更快地升级落地?


牛文文:传统都是流通类的容易起量,但我觉得这一段反而是在生产端可能会起来不少(企业)。比如说商汤、Face++和大疆这种公司,它就是生产型、技术型,这种公司现在市值早就已经是独角兽了,它的销售(收入)也很大,只是它利润还没释放出来。(因此)最快的应该就是跟硬件、制造相关的。


NBD:目前,互联网行业不景气,对于现存的“双创”企业,您有怎样的建议?


牛文文:对于创业企业、中小企业来讲,这个时候能坚持不跑路、不裁员、活着,就是最大的社会责任。今天一个创业公司倒闭、跑路了,就业就是个大问题。这个社会责任是实实在在的。我们好多创业者没有意识到这个事,我们把这个理念喊出来以后,很多小公司意识到了,我要坚持。


有些民营企业资本不再投入再生产,可是这些创业公司只要融到钱全部投进去,融不到钱,自己也要不断创造利润坚持。所以这个事要呼吁一下,不要光看创业者失败,创业者失败是自己的失败,他的成功是社会的成功。


NBD:你怎么评价创业失败的年轻人?


牛文文:我们特别喜欢一些创过业的人或者连续创业的人到我们这儿来就业,创过业的人是最好用的。因为他知道要成功很难,所以他对成功者是尊敬,没有看到哪个创业失败的人找政府要补贴,创业失败的人在乖乖打工呢。


我觉得对于这一代年轻人不少人有误解,老觉得“双创”把这些孩子耽误了。创业就是这个时代的“军训”,你去参与一下你就知道难了,要不然现在的孩子哪能知道社会多难?你创过业之后你说真难,即便有钱你也不一定能成功。要不是“双创”,年轻人很难理解奋斗与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