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可以自己创业的小型项目 涪陵创业项目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何、邓三忠、)重庆涪陵区北斗路有一家“彭”泡菜店,店面不到15平方米。但这样的“小作坊”其实是涪陵区24家龙头企业之一。要知道,在这些企业中,也有市值超过200亿元的上市公司。小作坊如何成为龙头企业?

带着这个疑问,记者找到了这家咸菜店。

“彭酱菜”店很小,面积不到15平方米。记者认为他找错了地方

“朋友们,喜欢吃新鲜的榨菜吗?彭婆婆亲手做榨菜。有新鲜的商品。纯天然绿色,不含防腐剂。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微信我或者淘宝下单。”33岁的老板彭正在手机上播放榨菜的制作过程。

“我的芥菜手艺是祖传的,而且我是第五代。彭婆婆的意思是彭的奶奶,也就是我的奶奶。我婆婆82岁了。小时候总是看婆婆做芥末。”彭解释道。

中间是彭,今年82岁。她不姓彭,但蒋的——照片是彭提供的

店员拌的榨菜很特别,色泽翠绿,口感薄脆,常温下保质期只有7天左右。这种榨菜采用传统风(自然风干)脱水,而工业生产一般采用盐脱水工艺。

这是彭的招牌榨菜

“彭”的自制风脱水榨菜

船舶轮换专业的彭,涪陵区江北李寺村人。毕业后当了多年大副,月薪过万。2012年,他决定回国创业,并于2016年注册了“鹏”商标。后来,经营困难,濒临破产。此时,当地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和青年创业。自2017年以来,彭已申请两笔无息贷款共计25万元。彭用贷款和购置的设备在村里建了一个30平方米的“袖珍车间”,提高了产量和质量,使包装更加美观。

为拓展销售渠道,彭通过微店、淘宝、等线上平台推广品牌“彭”,并在“2019首届涪陵芥菜文化大赛”中获得“Tik Tok英才奖、优秀奖”,成为网络名人。去年,“彭”芥菜卖了30多吨,还出口到美、日、马、新、乌、俄等国家和地区,总销售额超过70万元,预计今年可达150万元。

彭在网上销售方面很有经验。他告诉记者,“不会说英语也没关系。通常我们通过微信的翻译功能接近外商。不要担心出口手续。通常情况下,只要送到北京,货物都是顺丰快递。快递公司将负责下一个程序。”

ge/pgc-image/RNsHnwe7ychPuo" />

彭荣贵在查看发货的快递单


2018年,彭荣贵接受重庆农产品加工业协会的邀请,参加了在韩国举办的展销会。“我听说韩国泡菜很有名,就想去看看他们的生产线。在展销会上,有位华人姐姐觉得我的榨菜口味很特殊,后来还发微信鼓励我尽快拿到出口资质,把榨菜大批量地卖到韩国。我现在每天都在忙着办理手续。”


在采访中,记者得知彭荣贵已经建立了家庭,有个7岁的儿子。爱人王春霞是新生儿科护士,就在咸菜铺附近的妇幼保健院工作。


小彭指着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介绍栏上的照片,“这就是我爱人”


当被问到“多久没旅游了”时,王春霞说不出话来,眼泪刷得流了下来


在妇幼保健院的走廊里,记者见到了王春霞。王春霞说,“最希望小彭能多陪陪孩子,能一起出去旅游”。记者追问,“有多久没旅游了”,春霞的眼泪顿时流了下来,一旁的彭荣贵也背过身去擦起了眼睛。春霞哽咽着说,“从来没有一起出去旅游过。唯一的一次是去韩国,还是因为他的工作关系才去的。”


彭荣贵翻着手机中仅有的两张全家合影,内疚地说,“我老婆很支持我创业。我平时早出晚归,深夜回家后还会因为工作上的事情睡不着。老婆总是披衣起床陪我聊聊,安慰我、鼓励我,帮我一起排忧解难。平时也没时间陪孩子,有时候在送货途中看见别人家的孩子和父母一起放风筝,一起玩耍,心里就很难受。”


当谈到返乡创业的动机时,彭荣贵很认真地告诉记者,“因为我是农村的,小时候,父母亲外出打工,都是婆婆和爷爷带我。我自己就是留守儿童。我想着,把企业做好了,村民就不用去外地打工了。”


为了把更多的利润留给村民,彭荣贵收购原料的价格都要高于市场价。通过努力,彭荣贵的小作坊成了当地榨菜龙头企业,现在年收购青菜头200余吨,年产手工榨菜70余吨,附带销售其他腌制品50余吨,帮助村里近60人实现了增收。彭荣贵还成了涪陵区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协会的副会长。


彭荣贵(左一)和他的小伙伴们


与记者分手前,彭荣贵说,村里只有这一个加工企业,他想把工厂做大,带动更多的年轻人回来一起干。他说,让“孩子身边有父母,老人身边有儿女”,这就是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