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泽琳,国际学院2012级财务管理专业学生。
高中的时候,我有过一些工作和创业的经历,从那以后,我一直有一颗创业的心。进入大学后,我并不急于创业。大一大二期间,我担任班长、班主任、学生工作处助理等。参与组织多项团学工作,获得天津科技大学先进个人、优秀团干等荣誉称号10余项,带领我班获得“天津市先进集体”“学校系统天津市优秀团支部”等荣誉。我脚踏实地的工作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肯定,无形中鼓励我不断前进,为我以后的创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14年7月,我开始创办天津上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创业的过程中,我逐渐认识了几位收效甚微的企业家。一开始他们是我的客户,但我凭借踏实负责的工作态度得到了他们的信任和推荐。公司成立短短几个月,就承接了“天津2014生态城夜之星音乐会”“第二届滨海国际微电影节”等活动。公司制作的海报、宣传资料投放在滨江路及城区的广告牌上,宣传视频由天津电视台、滨海电视台等电视媒体播出。我带领团队参与的《经互联网改造的物业公司》项目,也入围了全国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综合评审。
创业很难。我每天去学校和公司,每周去TEDA和北京。经过不懈努力,2015年2月,我带领团队被各级选拔,入选天津卫视大学生创业训练营,成为第一支入驻的团队,与众多创业者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今年4月,我的团队项目获得了天津市团委给予的青年微创业项目扶持基金,我个人获得了天津市创业奖学金,多次参加团委、团委创业座谈会。
在创业的路上,深深感受到了做学生创业者所面临的困难,也不能忘记领导和老师给予我的鼓励和支持。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更注重回馈母校和学院。4月15日,我邀请了中加亲善大使大山先生来我校活动交流,受到了师生们的追捧;我带领的学生团队中有3人成为了新创业团队的负责人,10多人成为了学校各种社团的会长和负责人;同时,我还为高校和学校的创业协会和孵化基地建设提供帮助和支持,并作为创业代表在学校发表演讲。
创业就是坚持没有退路。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创业不是一时兴起,也不是急性子。它需要知识作为基础,资源作为渠道,经验作为指导和团队合作。在这个过程中积累的勇气、坚持和友谊,早已超过了创业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