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吴彤控股(300292。SZ)早盘高开6.64%,未能触及日线跌停,尾盘大幅下跌。截至今日收盘,该股跌0.95%,收报8.36元,全天成交额32.72亿元,最新总市值106.58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吴彤控股之前因为“5G”概念被炒作,前四个交易日暴涨46.53%。
(来源:富图证券)
热钱趁机投机,痕迹明显
根据格隆汇咨询的数据,吴彤控股成立于1999年6月,2012年2月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为通信连接系统、移动通信终端产品、企业移动信息服务和数字化营销服务。
目前,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万卫方,持股比例为27.11%。
吴彤控股这次股价之所以持续上涨,主要是因为该股被认为是“5G概念股”,被热钱炒了。
5月8日,工信部、国资委联合启动“专项行动”,表示将持续推进5G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推动系统、芯片、终端等产业链进一步成熟;加快5G网络建设进程,着力打造5G精品网络,指导各地做好5G基站站点规划,进一步优化5G发展环境。
经过一天的调整,吴彤控股在5月10日开始了飙升之路,并在接下来的四个交易日持续上涨,多次登上龙虎榜。
比如5月15日的榜单显示,华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红宝石路证券营业部当日买入6030.5万元,排名第一;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绍兴证券营业部买入3134.62万元,排名第二;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江苏路证券营业部买入2577.51万元,排名第三。
卖出名单显示,排名第一的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卖出4274.51万元;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溧阳路证券营业部卖出3220.18万元,排名第二;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零陵路证券营业部卖出1891.17万元,销量排名第三。
(来源:东方财富网)
此外,在5月13日和14日的龙虎榜中,出现了不少知名热钱席位,如中天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深圳田敏路证券营业部、银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嘉善路证券营业部、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春情路证券营业部、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友谊大道证券营业部等
值得注意的是,股价爆发后,吴彤控股5月14日宣布公司正在加速5G转型,但相关产品并未在2018年产生营业收入。

(图片来源:吴通控股公告)
净利巨亏11.58亿
实际上,吴通控股在2018年度不仅没有5G相关业务收入,而且其总体业绩在去年遭遇大幅下滑。
4月25日,吴通控股公布的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为30.37亿元,同比增长18.69%;同期的净利润亏损11.58亿元,同比下降613.31%。
净利润巨亏最主要的原因则是公司对收购互众广告(上海)有限公司股权所形成的商誉,拟计提减值准备约11.12亿元,并计提收购互众广告形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约0.43亿元。
同时,公司也对收购上海宽翼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权所形成的商誉,拟计提减值准备约 0.79 亿元。
而吴通控股之所以会有如此巨额的商誉减值,主要是源于该公司上市之后的多起并购。
自2012年2月上市截至今日,该公司在此期间总共有14笔收购,而这些溢价并购而来的资产大部分都有过业绩变脸的历史。

(图片来源:Wind)
以刚计提11.12亿元商誉减值的互众广告为例,吴通控股在2015年1月以13.5亿元的对价收购了该公司100%的股权,截至2014年10月31日,互众广告的净资产账面价值约为6510.89万元,这笔交易的溢价率高达19.73倍,并产生了11.12亿元商誉。
当时,互众广告的原股东预测该公司2015年至2017年的净利润分别为1亿元、1.3亿元、1.69亿元。
事实上,互众广告也确实完成了这三年的业绩承诺,但是该公司在业绩承诺期后的2018年出现了业绩变脸。
财务数据显示,互众广告2018年的营业收入为4.62亿元,同比增长10.4%,但是净利润和毛利率却出现大幅下滑,其中净利润同比减少77.34%,毛利率同比下滑27.11个百分点至19.49%。而此前三年,互众广告的净利润一直保持同比20%以上的增幅,毛利率保持在45%以上。
近期,吴通控股又收购了广州新蜂49%的股权。然而,资料显示,广州新蜂2019年一季度营业收入2.68亿元,净利润-744.58万元。截至今年3月底,广州新蜂资产总额2.77亿元,负债总额2.76亿元,所有者权益只有15.32万元。
而且广州新蜂还面临法律诉讼的风险,吴通控股此时去收购这样一家公司背后的真实动机颇值得玩味。
除了上述这些问题之外,吴通控股的多位股东在收购资产股价大涨后均有减持的行为。

(图片来源:Wind)
如2016年6月,吴通控股的多位重要股东和董监高的披露了集体减持计划,共计拟减持占公司总股本19.75%的股份。其中,实控人万卫方在2016年下半年累计减持了4次,完成了7.85%股权的减持计划,共套现11.1亿元。
而2015年将互众广告作价13.5亿元卖给吴通控股的“趣头条”创始人谭思亮总是在限售股解禁后立刻减持,经多次减持后,截至今年一季度,其持股比例已经从当初的14.38%减至3.74%。
据目前的信息来看,吴通控股或许不能算是一家资质很好的公司,股价近期大幅上涨也不符合其真实的业绩,而短线爆炒的个股在游资出局后都会遭遇暴跌,普通投资者最好还是谨慎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