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文继聪
“去年,我在武汉抗疫的第一年。今年,我不得不在北京医院的病房里过年。老实说,我已经好几年没有回四川老家了。”春节前夕,记者见到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周翔时,他正在ICU查房。
时间追溯到2020年1月26日,农历庚子年正月初二,由北京协和医院等5家医院121名医学专家组成的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从北京飞抵武汉。周翔在这架飞机上。
到达武汉后,周翔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校区奋战48小时,参与了联合ICU的筹建和改造。工作完成的当晚,18名重症患者接受了治疗。
在接收新冠肺炎病人的医院里,重症监护室和隔离病房通常被称为“红区”,是抗击鼠疫最危险的地方之一,也是保护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高风险、高强度、超负荷的“连续旋转”导致周翔因精神恍惚下班后摔倒在地,眉骨骨折,缝了三针。但他拒绝离职,主动承担人员分组、病房调度、班车接送等协调任务。他坚持在“能听到枪声的前线”工作,受伤后第三天就主动参战返回岗位。
2020年4月底,随着武汉新冠肺炎重症病例的清零和医院新冠肺炎患者的清零,周翔作为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撤离后留在武汉的部分医疗专家之一,离开武汉,返回北京。他一劳永逸地在武汉战斗了93天。周翔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被评为全国先进个人。
春节期间,周翔仍会坚守在救治病人的第一线,但地点从武汉改为了北京。“今年春节,我们一定要以专业的医学知识和饱满的精神状态保卫首都安全,坚决防控疫情。”周翔告诉记者,为保护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就地过年十分必要,有利于降低疫情传播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与其他科室不同,重症医学科治疗危重病人。记者走访病房时,看到即使在春节前夕,重症科依然异常忙碌。
周翔说:“我选择重症医学这个学科,是因为它具有挑战性。通过专业治疗,医生可以帮助病人脱离危险。重症患者没有太多的时间和机会,所以你必须足够专业和迅速地把他们带回来。每当抢救出危重病人,医生的成就感就会很强。”
在与记者的交谈中,周翔没有说大话,他只说了每天如何救治危重病人。医生、党员、初心、使命是什么?像周翔一样日复一日地坚持下去,无怨无悔地付出,就是对共产党员最初使命的最好诠释。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