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到了。
枯燥的生活麻木了神经、味蕾和灵魂。
如何重新燃起对生活的热情?
只有一个火锅。
所以,当我得知北京有火锅展时,整个办公室都坐不住了。
我觉得这个火锅展无聊又接地气。最多可以当场试试,从火锅店拿优惠券,看看常见的火锅食材。
看了无数盆之后,我们并没有太大的兴趣,但没想到一进门就被现场的高级感蒙蔽了双眼。
因此,这一天成为我们被中国火锅行业震惊的一天。
特别声明
这篇文章完全是出于我们对火锅的热爱
这真的不是广告
常识的幻灭
一上市,我的常识就被颠覆了,但没想到这只是开始在去火锅展的路上,编辑们闻到了两公里外的火锅味。虽然我知道火锅店的味道很浓很浓,但是这次火锅展的味道实在是太霸道了,震惊了所有人。
当天,国际佛教用品博览会和北京素食文化节也在展览中心举行。很和谐。挺好的。
从现场观察到,火锅展上有几个火锅门派与八仙过海,但最终川式火锅占了很大比例,站在了展会关注的巅峰。
一位北京编辑看到会场的展览图,痛心疾首,感叹道:“我的铜锅呢?”
一个圆滑的老板煞有介事地对面前犹豫着要不要动筷子的女孩说。“看,你通常在烹饪时要放油和盐。火锅不一样,油留在锅里,吃火锅不可能长胖。”女孩看了一眼老板的背影,没说话。
一位编辑一直在找潮汕牛肉锅,但他没有看到现场的摊位。一位老板告诉我们:“潮汕火锅2016年开始流行,2017年80%的门店倒闭。谁赚不到钱?”
火锅行业不乏极客,超声波纳米洗碗技术已经应用到他们的厨房。
切肉机老板骄傲的无法无天,“你知道吗?我们机器切的每一块肉都可以控制在2-3g,灌满嘴,汁液流出,这是大数据计算出来的。”
为了填饱肚子参加会议的人不在少数,比如自带餐具的叔叔,坚持要拄着拐杖试着吃饭的阿姨,还有我们的编辑团队。
三观的幻灭
进入十分钟后,我的三观逐渐开始颠覆原来,火锅店的食材大部分都是真空包装的,并不新鲜。比如鸭血、毛肚、鱼、玉米芯、山楂汁等。都是从其他省份的批发商那里购买的,保质期可以是一年。
所以现在有些火锅店连厨房都没有,就在底料里加开水融化就行了。直接购买真空包装的解冻盘。以后不要急着去火锅店,直接撕在包装袋上。
平的
539321456113767684" mention-index="0">扯面都是真空包装的,店主信誓旦旦地向我们保证:“我们的扯面不用接受专业训练也能扯,扫码跟着视频学就行!”
现场连鳄鱼肉都有,并且店家还在旁边摆放了一个鳄鱼模型以供想象。注:经现场咨询,获得许可证的人工养殖鳄鱼肉用于食用是合法的。

现在锅底料的形状花样百出,元宝形,爱心形,猫咪形等等,但尝了一口,还是熟悉的味道。

发现跨界思维已经蔓延到了火锅行业,卖果汁儿的大哥指着对面卖蘸料的摊位以及旁边卖底料的摊位意气风发:那也是我们家的,你们尝尝?
询问“辣椒梅酒”这种奇葩联名的灵感是怎么得到的,店主回答:胡搞的。

现场有位年轻人给我们分享了他的创业经历:前几年在工体附近开了一家火锅店,前期投入可能也就八百万左右吧。一两年差不多也就回本了。火锅店最贵的不是食材,而是租金和人力,一月下来成本就要五六十万。几年开下来,我还有了几家小分店,当时跟着我的店员们也都能当个小店长。他们运气好,专科一毕业就跟着我,现在店里端盘子的可都有985毕业生了。
尽管已经提前有了思想准备,但火锅店的利润空间之大还是超出了编辑们的想象。比如上面提到的火锅扯面每根平均成本不到一块钱,但是在店里售价可以达到16块,整整翻了16倍。
wow,看了这么多之后感觉实现财务自由的方式就是开火锅店了。但随后据现场了解,平均开一家海底捞需要700-800万,宣称6个月即可回本;开一家大龙焱需要400-500万,18个月回本;呷浦呷浦需要230万,14个月回本......我查看了一下银行余额……dbq,打扰了。
金钱观的幻灭
在各个摊位免费试吃流连的我,一抬头,却发现火锅展里的每个人都不简单
通过观察,最受火锅从业者喜爱的一线品牌前三名分别是 Canada Goose、Gucci 和 Burberry(特指印有2019年新款 LOGO 的 Burberry)。

据说加拿大鹅最近的销量没前几年好了,但在现场平均十个穿羽绒服的人里面就有四五个人穿着加拿大鹅,看起来加拿大鹅的销量并未受到影响。
现场如此高的含鹅量震惊了编辑们,中年大叔们站在摊位前排队试吃火锅,恍惚间以为自己来到了 SKP 店庆的 after party。
第二天有编辑去参加 LV 的硬箱品鉴会,听到有两个穿着晚礼服的参与者在讨论自己的火锅生意,才真正意识到自己昨天与多少富豪擦肩而过。
一个火锅散味器的价格就接近 1w,从此看到配有除味器的火锅店都高看一眼。

这里一个九平米的展位光租金就要一万二,一天。以至于后来看到有的展位门可罗雀时,还会替老板感到有点难过。

正在用公共牙签试吃墨鱼丸的某中年男子戴着比鱼丸还大的翡翠戒指。

专业素养的幻灭
剩下的时间里,我引以为豪的专业文案素养,也不堪一击
全场最受欢迎的广告语是,“海底捞同款 XXX”,比如“海底捞同款员工服”“海底捞同款冻豆腐”等,但现场并没有海底捞的展位。
一位火锅油烟机商的海报 slogan 是:一顿火锅下肚,仍可闻见香水。
现场有400多个商家展位,就有400多个微信公众号,有的还每天更新。
比起95后编辑还尝试着用手机九宫格更好构图,五十岁的会场大爷已经抬着12台手机,三百六十度进行现场直播了。

现场大红背景和土味文案的碰撞比比皆是,但好像也想不出更适合这里的设计风格了。

现在火锅商家的概念玩得比广告公司还溜:
“定制餐饮解决方案”=“产品包装上可以印你家火锅店的名字”
“绿色经营理念”=“食材是绿色的”
“智能火锅店”=“送餐机器人”+“超声波洗碗池”
“新派火锅”=“不辣不麻的牛油锅”
现场商家好像已经习惯在宣传语上打擦边球,诸如“泡上我,三秒满足你”更是让人脸红心跳。
期待的幻灭
本期待看到一场有灵魂的火锅pk,没想到最终只填饱了肚子,以及重新认识了火锅业
遇到一家火锅奶茶,由于过于好喝,想花钱让店家现场卖给我们一杯。但是被店家硬气地回绝:“我们今天不卖,只能送!”

某展台员工直接围着桌子吃起了火锅,完全不 care 来往路人,我们合理推测这也是营销策略的一种,即通过自己的心满意足的吃相吸引潜在客户的注意。另辟蹊径,叹为观止。

但品尝了多么多之后,我们发现上百个摊位所使用的火锅底料竟然相差无几,以至于涮出来每一块牛肉的味道都很类似。
当火锅的很多种类并不如辣味锅吸引人时,云南菌味锅决定从环境取胜。光搬来植物还不够,店主甚至搬出了电子屏和干冰,力求还原高原生态云雾缭绕的气势来获取关注。

川籍编辑抱着对火锅的纯洁信仰参与会展,结果在现场发现了并不属于火锅类别的:麻辣烫、冒菜、冷锅串串、烤串和钵钵鸡。该编辑怒气冲天地说:“啧啧,这届火锅展销会没有灵魂啊!”

重庆的朋友看到编辑发来的现场照片,四川鸳鸯锅的摊位前人满为患,重庆朋友轻蔑地笑了,“就让他们去吃那些平庸的连锁店火锅吧,他们永远不懂重庆老火锅的精髓!”
番茄锅底都是底料包放进去融化,少数商家会在锅中安置一个番茄作为装饰,这一切都让编辑大惊失色,“番茄锅不是现熬的吗!”
离老远看见的“xx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走近一瞧,原来是“麻酱专业供应商”。
该摊主极力向顾客兜售自己家的麻酱,这位南方口音的顾客从碟子里夹起一片牛肉,“真的吗?麻酱原来这么好吃的吗?”,然后把肉放进了麻酱......旁边的清油辣碟。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动作,几位逛展的编辑却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回到办公室后,编辑们再也憋不住心中的话,吐槽喷涌而出:
晋籍编辑:我说刚才那个人是真的不懂火锅。吃火锅当然要蘸麻酱了,而且麻酱加醋可好吃了,与蔬菜和扯面是绝配!嗝~
京籍编辑:这麻酱里加醋还能吃?里面应该加腐乳汁和韭菜花才是正宗的。嗝~
川籍编辑:啥?吃火锅蘸麻酱,那还算是吃火锅吗?不就是一份张亮麻辣烫吗?嗝~
渝籍编辑:对啊!干碟才是王道。Once you go 干碟, you will never go back! 嗝~
潮汕编辑:一碗沙茶酱走遍天下就够了,还要那么多干嘛!嗝~
....
几位编辑就着蘸酱的话题,一边打着饱嗝儿,一边争得面红耳赤,谁也说服不了谁。
办公室里一时间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和......浓郁的火锅味。
策划:Rocco
编辑、撰文:Gavin、大力、小猪、大黄
插画:Soap
视觉:aube
运营编辑:Ni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