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创业的功能都包括什么 创业的功能有增加就业吗

作者:李志明

2021年,世界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复苏不稳定不平衡,疫情冲击带来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领域面临着总量压力加大、结构性矛盾上升的局面。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农村贫困人口、低收入群体等重点群体就业困难持续增加。在这种形势下,为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各地纷纷举办大型人才引进活动,并提出了落户新规、住房补贴等一系列吸引人的举措。有关部门也在密切跟踪经济和就业形势变化,研究完善新政策新措施,促进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尽管如此,继续做好“稳就业”“保就业”工作的压力也不容小觑。因此,在稳存量、扩量、促匹配、守底线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保险重点,持续加强精准帮扶,促进重点群体多渠道就业。

近年来,将高校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作为新增就业吸纳的主要对象群体。的大学毕业生人数一直在增加。2021年,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909万人,创历史新高。此外,前几年离校的失业毕业生将超过1000万。与其他重点群体相比,这一群体受教育程度更高,对工作的期望更高,就业后家庭经济状况改善程度更高。大学毕业生就业是高校、社会和政府的共同大事。同时,退役军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虽然总量相对有限,但他们的凝聚力和组织力都比较强。当自身利益受损或相应安置和就业保障滞后时,他们聚在一起表达就业诉求,将对现役人员士气和社会和谐稳定产生较大影响。因此,高校毕业生和退役军人的就业不仅关系到民生保障,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一是要最大限度地实现高校毕业生的市场化社会就业,高校和地方政府要提供全过程、持续的就业服务,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基本面。二是要对特殊时期的高校毕业生实施特殊的就业促进政策。具体措施包括:鼓励更多应届毕业生参军入伍,面向基层就业;在城乡社区服务、基层医疗、研究助理等领域开发更多就业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扩大面向高校毕业生的中小学、学前教育教师等重点领域招聘;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创业的支持和帮助;对受疫情影响地区的高校毕业生给予特殊就业照顾。三是畅通和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其他出路,包括:围绕支撑国家战略所需学科、经济社会发展专业紧缺、一线技术人才短缺等问题,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和高校升级规模;扩大高校毕业生见习规模和专项培训项目,丰富实践经验,增强竞争力,提升职业技能和未来就业能力。做好退役军人就业工作,既要充分发挥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在退役军人就业安置中的作用,又要通过提高退役军人就业创业能力、加大就业扶持力度、积极优化创业环境等方式,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

目前,做好包括农村脱贫人口在内的农民工群体的转移就业。.有大量的农民工,2020年总人数将达到2.856亿,外出务工人数将达到1.6959亿,占全国和城镇就业结构的三分之一以上。他们已经成为城市产业工人的主体,在转型时期可以构成中国城乡之外的第三方。2021年,我国经济仍面临各种风险和挑战,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较大,农民工就业易受经济波动影响。如果农民工不能转移就业,不仅会影响其个人收入和家庭生存发展,还会影响城市正常的生产生活服务秩序。做好今年农民工转移就业工作,要继续推进“就地就业”和“外出转移就业”,特别要注重促进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业。在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方面,除了摸清群体底数,了解区域就业需求,加强就业信息对接,对接就业岗位外,还可以以县城为依托,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村水利的实施。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灾后恢复重建,扩大就业规模;通过加大以工代赈投入,吸纳更多农民工就业,让返乡农民工有工作有收入;通过给予创业指导、创业补贴、担保贷款、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工到农村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在促进农民工就业创业方面,要确保农民工在就业创业场所享有平等的就业服务和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农民工线上职业技能培训,从根本上依法根治农民工欠薪问题。同时,将贫困人口就业援助放在“稳就业”“保就业”工作中更加突出的位置,对农村贫困人口转移就业实行“优中选优”的扶持政策,提供精准就业服务。比如,在优先摸清农村贫困劳动力供需双方需求的基础上,优先发布就业信息,优先匹配人岗,优先开展就业培训,优先组织“点对点、一站式”返岗和劳务输出;优先落实财政金融激励政策和为农村贫困劳动力招聘服务的就业企业、中介服务机构缓缴或返还部分社会保险费等政策;鼓励引导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优先安排农村贫困劳动力;优先安排因疫情无法外出务工的农村贫困劳动力,通过扶贫岗位、扶贫车间、扶贫企业等渠道就地就业。

以更加积极的政策促进低收入群体实现多种形式的就业。低收入群体工作稳定性差,收入水平低,家庭储蓄不足,抗风险能力弱。一旦他们遇到各种紧急情况,他们很容易陷入贫困。在任何国家或地区,低收入

群体的边际消费倾向都是最高的。如果能够确保低收入群体的就业、保证其收入,将直接增加这个国家和地区平均的消费。因此,保证低收入群体的就业往往是就业优先政策的重中之重。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低收入群体影响最大,其正常就业和工资收入立即受到影响。根据国际劳工组织以及国内相关研究机构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受疫情影响,低收入群体的工作稳定性下降,工资性收入也严重下滑,家庭面临可支配现金流不足且家庭财富缩水的问题。对于低收入群体,除了通过价格补贴以及临时救助等措施予以生活保障外,还应当帮助他们实现多种形式的就业,确保其收入来源的稳定。具体来讲,应从劳动力供需两端入手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低收入群体实现多种形式的就业:一方面,从劳动力需方入手,对吸纳低收入群体就业的中小企业给予定额税收减免、担保贷款及贴息,阶段性减免、缓缴社会保险费,以及参保中小企业岗位技能提升补贴、稳岗返还等政策支持,稳住中小企业用工需求规模的基本盘;另一方面,从劳动力供方入手,通过鼓励低收入群体合理设定流动摊贩经营场所等灵活就业方式,以及加强面向市场的技能培训、鼓励以工代训和支持高职院校扩招等方式帮助低收入群体增加收入、提高技能。(李志明)


来源: 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