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广州大学城高端微信群,大学生创业群体微信群

店主正在拍摄商品的素材,为播出做准备。叶照片

店主直播,讲述经营之道。

明星店主分享自己的“推拉”方法。

3月的一个黄金夜晚,很多店主在某电商平台的教室直播间分享自己“微博吸粉”的秘籍。她是一个通过微信群销售商品的店主。目前她有3个微信号,共计16个微信群,群内人数超过1.6万,月销售额约150万元。

但是一个强壮的人有他自己强壮的手。仅多多所在的上海本地社区电商平台就有200多万注册店主,他们依靠自己的微信私域流量进行分享和导购,销售冠军的年营业额已经超过9000万元。另一位被评为“致富最快”的后起之秀店主,仅用了4个月,月流水就从2000元涨到了103万元。

用于社交的微信群,变成了这些店主手中的店铺。除了在电商平台、直播或线下商场购物,在微信群下单会成为习惯吗?

微博豆瓣地推都能引流

店主们带来新的创意,充分利用学到的东西,就像一系列民间商业教科书一样。

来自广东的24岁女孩星宝,大学毕业后去了上海的一家互联网公司。现在她已经辞职,专心打理微信群业务。每个月稍加努力,她的销售额就能达到50万元,按20%的佣金计算,她的月收入至少有10万元。

星宝在大学开始拉人潮。当时她在学校附近找到了一家女装品牌售卖店,于是就进店把所有九折的衣服都拍了下来,然后贴在了闲置的交易平台闲鱼上,名为“La 九折购买”,迅速拉起了近2000人的微信群。如果群里的客户喜欢哪一个,星宝会帮忙跑腿,买下来发给群友赚取服务费。经过小试,她觉得卖有戏,于是关注了国内专门做品牌折扣的电商平台,接连对比了十多个平台,最终选择了上海的一个平台。这个平台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每天有几百个中外品牌更新订单和反季节的车型,可以找到很多性价比高的产品。星宝亲自测试,平台无假货,质量可靠,售后不踢皮球,于是依托平台上的海量货源,将原来的采购群升级为好物共享群。她坚持每天播报商品,同时提供各种实用的穿搭,从而激起社区的氛围,交易热情高涨。

与星宝在线不同,车主芮芮擅长“推地”,号称“地表最强”。她的目标很明确,要么去公园,锁定购买力强的人;或者去早市找忠诚度高,可能帮她捕捉到整个“广场”(跳广场舞的人)的中老年阿姨。

放下面子,选择材料,注意用词,是芮芮想出的制胜法宝。比如针对马宝人,她通常会用卡通气球来吸引眼球。当马宝上前询问时,芮芮回答:“气球是不卖的,但是微信加好友可以免费送。”。用0.5块钱的气球换新人不太划算。在微信加好友的同时,芮芮会介绍自己提前准备好的童鞋。这些都是她在售卖平台上买的大牌折扣,著名运动品牌童鞋每双才二三十元。了解经典的马宝自然不会错过。然后,芮芮趁热打铁,鼓励马宝进入“网上销售”,这种销售一年到头都没有结束。其中,芮芮使用了一些小心机——,她带来的童鞋往往不是全尺寸,这给了马宝添加微信和加入群的理由,这样芮芮就可以把合适尺寸的新鞋邮寄到马宝家里。对于早市的中老年阿姨,芮芮会挑选好的品牌,用9.9元的背心、裤子、衬衫等19.9元的价格榨干。那些懂材料、会花钱的中老年妇女

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店主们有自己独特的招数,就像一系列民间商业教科书。有很多店主一个月卖150万,靠的是微博和豆瓣

上确定人设、设置话题、频蹭热点来吸引特定人群;杏宝则喜欢在抖音、西瓜视频里分享自己的创业经历和对流行的看法,更倾向于在与网友的互动中悄然吸粉。


数十万业绩背后都很拼


大咖级店主都自认为是“知识的搬运工”,靠的是选品的眼光、用心的比价和专业的解读。


新人进群容易,但能否实现持续交易,更体现店主的能耐。


店主香槟妈妈从“购物狂”转型而来,用自己的拼劲维持着专业人设。香槟妈妈本来就爱买、会买,再加上她爱晒,引不少被“种草”的朋友主动求链接。这印证了人们刚需的存在,并触动香槟妈妈走上店主之路。


她觉得做店主,坚持很重要。她给自己设定了“社群10循环,朋友圈5循环”的播货循环目标,即在微信群内坚持每天播10个品牌,同时在朋友圈发布5个品牌,如此循环往复。在她看来,店主必须克服被拉黑、被屏蔽的担忧,克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惰性,“线下商店都会投入重金打造自己的门面,对我们店主而言,微信就是门面,需要我们用心经营,怎能三天两头歇业?”


为了这个“店面”,香槟妈妈播货的第一原则,就是所有商品都必须自己用过,这样介绍起来才有底气。无论图片还是视频,全部由自己拍摄,然后在数十张照片、数十遍视频里吹毛求疵地选出一张(条)来。而且,她力求还原商品本身的场景,如推荐拉杆箱,她就设计了出差的场景,将商品置于机场、火车站的背景下。为了韩国一款加了苦参的滋养洗发水,她自架道具,自己参演,完成了洗发全程,并呈现洗发后的蓬松效果……


她觉得,如今几乎每个人的微信里都有捡漏群、“薅羊毛”群,“你日复一日的努力,就为了让顾客相信,你是他们微信里最专业的一名店主。”


与香槟妈妈同级别的大咖店主们,都认为自己是“知识的搬运工”,靠的是选品的眼光、用心的比价,以及对产品的专业解读,“只有真正让顾客买到好货、省到钱,店主才有价值。”


事实也在证明这一点。许多群友与店主从未谋面,也甚少互动,一年却能默默购入数万元商品,这是对店主专业人设的最大肯定。一位经常“闭眼入”的男士告诉记者,如果群主选品独到、服务细致,他宁可在微信群里购物,而非电商平台或是商场,这样就可省去大量商品比对和选择的时间成本。更何况,相比线下商场,微信群内的氛围和玩法更让人留恋。


杏宝引以为豪的一次活动策划发生在去年“双11”。她提前发布群公告,“双11”期间,顾客每形成一个订单,便可获一次微信投骰子机会,骰子掷到4、5、6各拿1分,掷到1、2、3无分。顾客最终能积下多少分,就能有多少个福袋。这种游戏调动起顾客的积极性,活动期间销量飙升至19万元。最厉害的一位顾客最终获得20个福袋。杏宝在每个福袋内随机放入3至5份礼物,包括口红、护肤套装、小家电等,并且足足花了一周时间才将所有福袋寄完。


假货和纳税问题引关注


与其被追查而补缴个税甚至被责令停业,不如依法纳税,将生意做得长远。


微信群卖货,热闹归热闹,但关于假货风险和店主是否纳税的话题从未停歇。


事实上,微信群里的商品真假,辨别方法之一就是看链接。据记者了解,如果是来自京东、苏宁、饷店等正规电商的链接,消费者点击进入选择“立即购买”时,就会跳转至这些电商品牌的微信小程序,从而实现便捷付款购买。但如果价格远低于市场正常价,且多以代购形式呈现,没有直接的链接,需要顾客微信或支付宝直接转账给店主,这种情形下商品的真伪就很是存疑,必须格外小心,因为消费者一旦付款成功,收货后发现问题,店主此前承诺的“如假包退”往往难以实现,顾客也极有可能被店主一删了事,导致退赔、投诉无门。


与此同时,微信群卖货店主中的正规军,也希望以清白、规范形象示人,助推行业良性发展。


记者在上海一家社群电商平台的店主端App内,看到大量针对店主的线上培训课程,其中的“普法课堂”板块刚刚请来上海金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逸瑞,讲授一节“电商法下互联网电商店主的经营注意事项”,显示有1万多名店主观看。


张律师介绍,电子商务法已从2019年1月1日起生效,对“电子商务经营者”作出明确定义,“只要通过互联网进行商品销售或提供服务,无论以网站、微信、公众号还是小程序等形式进行,无论是公司主体还是自然人身份,都是电子商务经营者,都需遵守电子商务法。”张律师尤其强调,电子商务经营者的纳税义务是一个全覆盖义务,只要围绕电商行为形成了相关收入,都必须依法纳税。


事实上,这家社群电商平台上的店主都已行动起来。据了解,平台已为店主们开通第三方办证纳税通道。平台相关负责人透露,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社群电商平台店主的收入主要为佣金收入,属“经营所得”,适用于5%—35%的超额累进税率,无免征起点。目前,平台已在全国范围内帮助店主寻找到有税收优惠的地区,在合法合规前提下,为店主争取到2.5%的“经营所得”所需缴纳的个税综合税率,店主每月佣金提现少于10万元的,均可享受2.5%的综合税率,由平台方代扣代缴。


另外,平台也鼓励店主注册为个体工商户。根据国家相关政策,个体工商户年收入在120万元以内的,在增值税、所得税、附加税上可享优惠。店主们可视自己的佣金收入规模和趋势,权衡是由平台代扣代缴个税,还是店主自行注册为个体工商户。


一位已注册为个体工商户的店主告诉记者:“根据公开报道,国家税务总局金税四期已启动,税务稽查的大网越来越强。对我们而言,与其被追查而补缴个税甚至被责令停业,不如依法纳税,生意做得定心,也走得长远。”本报首席记者 李晔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