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有为”不再只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第十二届挑战杯大赛的期待。
浙江大学蓝防御团队设计的安全防护软件,可以为语音交互提供安全保障;山东科技大学“智创绿源”团队让中深层地热能的开发更安全、更环保;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创业团队的便携式监护仪使低成本监测心肺数据成为可能。
今年6月,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在东北林业大学启动。在这里,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的创业团队同台竞技,在科技创新与未来产业、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城市治理与社会服务、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文化创意与区域合作五大类中展开角逐。其中,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项目在项目总数中占比最高,占34.6%,大学生创业团队的“科技含量”不容小觑。
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大赛回归创业计划原点,取消了以往的创业实践大赛、公益创业大赛和MBA专项大赛。引导大学生设计创业计划时,既要考虑商业价值,又要考虑社会贡献,使创业竞赛和创业计划成为大学生了解国情、进行社会观察、启迪创业意识、激发创新精神的创业课堂。
担任首届挑战杯创业大赛评委的上海银佳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表示:“挑战杯创业大赛不是短期的活动,而是长期持续的创业教育。”他认为,从准备、调研、论证、打磨到进入市场的过程,已经成为高校创业教育的有力抓手,也成为大学生未来创业就业的重要资历积累。
“挑战杯”创业大赛成为国内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奥运大赛”。今年大赛参赛作品和赛事数量远超往年,吸引了全国2786所学校17.9万件参赛作品,92.4万名学生参赛,1439件作品进入全国总决赛。
本次大赛聚焦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希望引领青年大学生走出校门,观察社会,用自己的知识解决社会问题,通过创业实践让社会变得更美好。在赛场上,很多大学生创业者正在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华将这种期待变成现实。
北京理工大学通信卫星阵列参数矩阵并行测量项目荣获科技创新金奖和未来产业类金奖。据项目负责人、北京理工大学二年级研究生赵沁源介绍,他的团队花了5年时间反复试验,攻克了技术难题,发明了国内第一台卫星通信阵列参数矩阵并行测量仪,使原本需要180天测量的任务,在7天内就能解决。
如何实现厨余垃圾100%资源化利用,是南京大学核心团队的社会痛点。他们去了南京的各个厨余垃圾处理厂进行调查。经过4年的实验,他们发现黑水螅是最合适的资源昆虫,它可以吃高油高盐的废物,并将其转化为饲料蛋白和有机肥。现在,水果核心团队研发的处理设备每天可以处理两吨厨余垃圾,已经在南京大学投入使用。
重庆电子科技工程学院创业团队扎根武陵山腹地彭水县,深入调研三年,探索p
活动以省团委为单位、参赛队为参赛单位,广泛收集参赛学生走进基层、走进社区、走进企业、走进农村的实践故事。通过点亮祖国地图,展现了大学生践行“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人民立场,培养过硬本领,献身国家伟大事业”的青春风采,吸引19.5万名学生参与,累计打卡名额40.8万个,覆盖全国。
其中,黑龙江省5000多支创业团队在云端集结,万余名学生奔赴各地点亮祖国地图2万余次;山东省10多万名学生、9662个创业项目深入全国社区和农村,调查用奋斗填充青年底色;兰州理工大学“核心力量”项目组来到甘肃省天水市最贫困的花岭村,为当地核桃生产销售问题出谋划策;云南大学的实习团队去了西双版纳的拉曼村,在那里和当地村民一起工作、吃饭,向村民传授水稻种植管理技术。
今年夏天,在“向祖国报告——挑战杯”社会实践云接力活动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为加强比赛的群众性、客观性和交流性,充分发挥互联网的扁平化优势,团中央还设立了以梦想为导向的——挑战杯,争取彩云共享、导师客厅、名师讲堂、双创云展示、资源撮合会、年轻人思想交流。
中青日报中青网记者王培莲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