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创新创业人物素材,创新创业素材积累

今天的中国已经是一个企业家情绪高涨的时代。政府不断提高效率,降低准入门槛,放开民营企业,提供各种支持。许多人渴望尝试,但苦于缺乏好的创业想法和灵感。

作者在《16大法则,32个案例,只为让你拥有最直接的智慧:灵感》篇文章中系统地阐述了灵感的来源。

但是,在创业的具体场景中,有哪些好的思路可以总结?

网上相关文章很多,褒贬不一。笔者发现《哈佛商业评论》在2013年发表了一篇文章:《创业灵感的五大来源》,调查了50位成功的企业家,总结得很好;此外,由Loci编制的《创业秘诀三部曲》调查了100位独角兽创业者的创业情况,进一步证明了前述的启发,展现了更多的启发。

一、调查50位创业者汇总的的灵感

《创业灵感的五大来源》本文来源于Daniel Gulati在2013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总结。虽然总结工作已经过去了一些年,但它仍然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调查样本:50位处于三个不同阶段(获得资金前、成长期、被收购或上市后)的创业者,对其中15位进行了详细访谈。

90%的创业想法可以归类如下。以下是创业灵感的五个来源:

1、想要解答在生活中遇到的痛点

受访者中最常提到的想法来源是企业家在个人生活中经历的挫折或令人沮丧的事情。你有没有想过你的问题可能值多少钱?你可以问肯特普兰科特,他创建Salary.com的原因是,当他想雇佣一名秘书时,他发现自己不确定要支付多少工资。在建立了全球最大的薪酬数据库后,公司于2007年上市,市值1.75亿美元。

2、遇到有才华的人,然后一起创业

如果你想开一家公司,观察你周围的人,尤其是你工作的地方或学校。有人警告说,和商学院的朋友一起创业不是一个好策略,但数据显示了不同的结果。自2003年以来成立、私人投资或公开上市的39家市值超过10亿美元的企业中,几乎有一半是由他们在学校遇到的创始人创办的。想法相似的人可以亲密相处,这似乎是新想法出现的关键催化剂。Spinback的联合创始人科里卡帕索(Corey Capasso)、安德鲁费伦西(Andrew Fereneci)和丹赖克祖基(Dan Reich Zu Ki)第一次见面是在威斯康星大学,多年后他们一起创立了这家公司。巴迪传媒于2011年收购。

复星集团的五位创始人都来自复旦大学

3、天赋异禀或斗志昂扬,然后投身事业。

花一个小时写下你的技能和热情,你可能会找到下一个创业的好主意。属于这一类的创业者对自己很了解,寻找创新的方式,将自己的工作经验和爱好转化为成熟的企业。Alexa von Tobel将她帮助千禧一代的热情与她解释复杂财务问题的技能结合起来,创立了在线财务规划公司LearnVest,筹集了4000多万美元。

4、在一个行业工作很久(行业知识充足),因此发现顾客需求

你还认为你在公司努力工作,最后除了养老金不足什么都没得到吗?诸如

果你运用自己的经验,好好地思考顾客的哪些需求未被满足,你就有可能在踏上致富之路。属于这个类别的创业者,在创办跟某个产业有直接相关的公司之前,已经在该行业或相关行业内工作了很多年。在成立创新的网络个人保险搜寻公司 KnowItOwl之前, 弗朗索瓦·德拉梅(Francois de Lame)跟珍妮弗·菲茨杰拉德(Jennifer Fitzgerald)都在个人保险行业里累积了大量的经验和知识。


5、研究许多创业想法,最后精简成一个


精明的人充分运用诸如Quora和 Hacker News等新的信息来源,进行“从上而下”的研究,并且使用一种以数据驱动的消除法,最后得到一个商业点子。许多人也非常善于追踪有效的商业模式和企业,抱有能够找到突破性成功并将其运用到新市场的目标。Diapers.com的创办人金柏尔·汤玛斯(Kimball Thomas)和戴维斯·史密斯(Davis Smith)看到了把公司营运模式带到巴西市场的价值。他们最新的目标是再过几年之后,公司营业额能够达到十亿美元。


二、100位独角兽企业家的调查再次证实了上述部分灵感


关于独角兽企业家创业灵感的来源,《创业秘诀三部曲》进行了调查,这次调查样本更多,达到100家。


调查者为这些创业公司获得创业点子的方法建立了分类,每有一家创业公司用了某种方法,该当的分类就得一分。有些公司采取了多种方法,这种情况下我就给每个涉及到的分类都加一分。


扇形图中的百分比代表了不同方法出现的频率。


100个独角兽企业创业灵感出现的比例


从上图我们可以发现,独角兽创业者创业灵感来源趋于多样化,占比最高的是来自于他们本来就具备的行业知识(27%),另外,上图中“解决一个难题(6%)”和“解决自己的痛点(19%)”,都视为解决痛点。这几点也进一步证明了前述50位创业者汇总的部分灵感的有效性。


二、100位独角兽企业家的调查展示了更多的创业灵感


6、换个角度模仿(抄袭)


抄袭,无论是模仿微调,还是将先进地区的成功模式移植到其他地区,现在都证明是一条非常切实可行的路。创业者应该重视。例如QQ抄ICQ,淘宝抄袭ebay,支付宝抄袭paypal,百度抄袭谷歌,微博抄袭tiwtter,优酷和土豆抄袭youtube,人人网抄袭Facebook,美团抄袭Groupon,滴滴抄袭uber。大胆去抄。


“模仿”创业的案例


其他几点基本一看名字就知道怎么回事,不做说明了。


7、从现存业务业务中发展出来


8、中心业务


9、头脑风暴


10、改变世界


11、随潮流


12、意外/灵感


13、精益创业


三、连续创业者的灵感来源


在调查者的数据中,调查者发现30%的独角兽创业人都是“连续创始人”。 “连续创始人”的定义是之前至少成功过一次。在这次的数据中,大多数连续创始人在打造他们的独角兽公司前,已经创造过几百万的收益。调查者给连续创业者单独做了张扇形图:


30位连续创业灵感来源


从第二张图中,可以发现,创业者创业灵感来自于“行业知识”(41%)和“解决自己的痛点”(23%)的占比进一步大幅加大,而“换个角度模仿”(抄袭)占比也增加了一个百分点。


这两张图,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


1、基于一定的行业知识获取的创业灵感,创业成功的概率大大增加。


2、解决自己的痛点占比居第二位,意味着我们应该珍视日常生活、工作中的问题、困难、障碍、不方便,说不定灵感就在这里。


3、抄袭,实在没有灵感,就找一个来抄。


抄袭都不会,何谈创新!


四、小结


这两个调查,在分析灵感有效性上,是少有的基于统计数据的理性分析;而其他,基本都是基于案例述说。因此,创业者应该珍视这些调查带给我们的启示。打算创业,还没离职的,好好考虑自己是不是已经积累了深厚的“行业知识”,已经创业的,考虑自己到底解决了什么痛点,有没有可以抄的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