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专业机构的调查,96.4%的大学生有创业的冲动。虽然最终加入创业浪潮的大学生人数远低于上述数字,但大学生创业者仍然是一个快速增长的庞大群体。很多视乔布斯或扎克伯格为偶像的年轻人幻想着自己有一天能达到偶像的水平。但现实是另一幅画面。95%的大学生创业者会失败,比创业者平均失败率高出15个百分点。一方面是美好的憧憬,另一方面是现实的残酷。大学生创业者如何才能让梦想成真?
大学生创业有三个主要方向
为了对大学生创业现状有一个更系统的了解,记者前往在我市十几所高校设立了物理创作空间的戚颖青年创新公社,寻找答案。迎迎青年创新公社副总经理吴晓兰告诉记者,目前大学生创业有三种类型。
第一类是工作室项目,主要集中在文化创作领域。很多设计专业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和需求,轻松在学校成立工作室,在学校承接一些小项目。这类工作室成本更低,现金流形成时间更短,其市场竞争优势在于“便宜”。这种类型的创业活动虽然容易上手,但由于“抢饭碗”的短板模式和企业运营的缺失,一旦毕业后进入社会,学校里的很多隐性成本就会上升到一个层次,各种隐患会导致90%的项目夭折。剩下的10%将把积累的经验延伸到后期运营,不断升级优化自己的项目。
第二类是服务型项目,针对高校某个市场痛点,整合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为学校市场创业。可见,外卖平台、小餐馆、快递服务站、兼职信息平台几乎存在于所有高校。虽然这类平台和服务项目基本可以维持自己的运营,但由于学生的资金流和外部资源有限,校园内的收入也没有那么巨大,早期的资金流甚至可能没有第一类项目来得快。
第三类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也是吸引投资者关注的创业类型。大学生与学校已形成的项目成果进行市场化对接。这类项目的特点是起步门槛高,主创人员以实验室人才为主,非常注重自身的专业技能,但商业模式和市场是薄弱环节。因此,他们需要创造性的服务组织来帮助他们做他们不擅长的事情,包括对接市场资源和产业资源。一旦这种拥有核心技术的项目完成了商业模式的打磨,就已经具有了相当高的投资价值。
这些经历
它可能会让你少走弯路
从“改变世界”到“做自己喜欢的事”,吸引大学生加入创业洪流的原因有很多。在记者采访的行业专家看来,“理想主义”是绝大多数大学生创业者最终走向创业战场背后的驱动力。调查显示,35.9%的学生认为“创业”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但是理想和现实之间有着巨大的差距。因此,在专家看来,想办法把理想落地,是高校创业者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除了理想主义,资本、社会经验、企业运营和管理经验被认为是限制大学生创业者成功的三大绊脚石。业内专家认为,与通过天使投资等渠道获得的资金相比,企业运营管理经验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进行系统学习,社会经验的积累是一个有捷径的艰难过程。创业是一种社会活动,一个成功的企业家需要处理好客户、合作伙伴、政府,
作为一名成功的大学生创业者,郭鑫对大学生创业有着深刻的理解。“目前大学生创业的优势在于不受束缚,这让他们更具创新性。但与此同时,大学生创业的弊端也很明显。他们大多没有完整的商业经验,迈出第一步往往会面临许多荆棘。”郭鑫认为,大学生创业存在太多不确定性。很多时候,他们几乎都是盲人,失败是常事。因此,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前一定要仔细思考,做好调查工作,能够把失败的后果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同时,大学生创业前需要充分了解行业,这样才能有效整合行业资源。此外,还要摸清企业经营的“游戏规则”,了解创业的法律法规,从而提高创业成功率。
“注册公司是项目成长的分水岭!”在面对如何解决市场对大学生创业团队天然的怀疑态度的问题时,吴晓兰说,学生要走创业之路,注册公司是第一步。因为注册企业不是一个简单的形式,而是一个认真思考和准备的过程。而且在注册公司的过程中,会强迫学生了解工商、税务、法律、金融的常识,这是一个思维转换的过程。
“我们发现,许多学生项目在参加路演或与投资者对接时都很容易上手
验室的思维去谈合作,但这是错误的。谈合作时,一定要讲明白技术成果背后可以带来的商业价值!”伍晓岚说,“一个科技成果转化类项目如果纯粹以学生的角度去对接市场,获得认可的可能性就会很低,而以公司的名义去对接效果则会好很多。同时,我们也鼓励大学生在创业时,可以走‘师生共创’的路线,来增强自身的团队实力背景。并且要善于利用众创空间的资源,争取投融资备书或达成意向合作协议的机会,来增加自己的市场筹码。”想创业
先看看“前辈”现状
为了了解真实的大学生创业现状,记者来到位于高新区的扑克空间,与互联网领域的大学生创业者靳艳梅进行了一次交谈。记者了解到,虽然靳艳梅从南开大学滨海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毕业仅1年多,但她已经是可米互联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EO以及虫象科技有限公司前端交互组主管了。据她介绍,可米互联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针对网站、APP、微信服务端等线上产品进行设计开发及整体解决方案设计的互联网公司。
“2014年,我在虫象科技进行大三实习时,就发现互联网行业的需求和技术日新月异,变革速度十分快,而我们这样的年轻人由于学习能力快、接受能力强,与具有十几年行业经验的前辈相比各具优势。”靳艳梅说,“现在,‘互联网+’思维遍布各个行业,有大量年轻人投身互联网创业的浪潮中,并因此出现了很多小而美、模式新的创业项目,这些项目十分需要贴近年轻人思维方式的专业团队来进行设计与开发。因此,虫象科技就拿出了很多项目资源和资金给予支持,鼓励我们的员工进行内部创业。正因如此,今年7月份,由我们‘90后’组成的米互联科技才得以诞生。”
“虽然公司成立之初,由于由虫象科技公司的大力支持,获得了很多项目资源,但是我们在运营过程中也发现了自己的难题。”靳艳梅告诉记者,他们目前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招人难”。由于公司全部由90后组成,并且处于初创期,所以在社会招聘上的效果并不理想。此外,由于开发完整互联网产品所要消耗的周期为2-3个月,因此尽快让公司的现金流流动起来也是他们近期要重点完成的任务。“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继续拓展可以进行长期合作的项目资源,在完成好每一个项目的同时,把公司内部构架工作尽快完善起来,便于公司今后的正常稳定运转。”靳艳梅说。
“成功是熬出来的。”这是来自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大学生创客马崇文2年来的创业经历告诉他的。马崇文认为,想要获得成功,都会经历或多或少的挫折,只要稳扎稳打,不急不躁,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想为亲友买束鲜花,但想到短短几天后就会枯萎无比心疼,这让很多人十分纠结。马崇文的创业灵感便来源于此。在一次旅行中,马崇文发现日本“永生花”生意很受青睐,而国内这方面的市场几为空白,可谓商机无限。回来后,马崇文立刻展开了实地考察与实习,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后,最终把云南定为原料产地,开始了“永生花”项目的创业之路。如今,他创立的陕西杨凌卉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经在业内小有名气。
看似风光的背后隐藏的是不为人知的困难。首先便是资金问题。马崇文告诉记者,当初创业时不想靠家里,启动资金都是和朋友借的,这是创业的第一道难关。而之后的一次失败让马崇文尝到了无尽的挫败感。
马崇文说,公司刚刚起步的时候,产品的外包装无法制作,只能找一些专业的厂商。于是,他们在阿里巴巴上找到了一家工厂,下了3万元的订单。当谈妥了要发货之前,对方要求先打钱并确认收货,否则不发货。无奈之下,马崇文照做了,结果换来了数量不足的外包装盒,且质量完全无法使用。3万元资金不但就这样打了水漂,而且还直接导致一批成品因缺少包装无法销售。这对于刚起步创业的马崇文来说,可谓当头一棒。
然而,马崇文并没有被击垮。他坚信只要坚持下去,自己的事业一定会有起色。他又开始四处筹钱,通过众筹和四处拉赞助,终于渡过了难关。如今,马崇文建起了专业的产品研发、平台运营、市场推广团队,产品依靠微信、淘宝等网络平台销售状况良好,并吸纳了百余家分销代理,每月营销额可达数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