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岁的马二居民卢春燕,两年半前到麻涌顺兴拉链厂就业安置基地工作。他不仅每个月能拿到工资,还能拿到马勇就业补贴最高的500元。
和卢春燕一样,顺兴安置基地也有37名村民就业。目前,麻涌有3个市级就业安置基地和65个镇级就业安置基地,吸引村民就业869人。基地主要面向就业困难群众,不仅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还为符合条件的村民提供就业补贴。
就近就业赚钱管家两不误
为充分发挥企业在促进就业中的作用,东莞近期对市级安置基地进行了奖励调整,放宽了申请条件,提高了奖励标准,实现了村民就业企业的双赢。
顺兴拉链厂在卢春燕家附近。上下班非常方便,一周工作5-6天,每天工作8小时,中午午休2小时。卢春燕在质检部。她只需要检查拉链,取出有缺陷的产品。我看到她很熟练,不到一分钟就检查完了面前的一堆拉链。她说:“孩子上了大学,就会出来做点什么。他正常上班的时候每个月能拿到3000元左右的工资,补贴3500元。”
梁干云,46岁,在顺兴拉链厂包装部工作7年。她笑着说:“这里的工作很轻松,工作氛围也不错。中午可以回家做饭,照顾老人和孩子。我的家人非常支持我的工作。”
据悉,在顺兴拉链厂就业安置基地工作的28名就业困难人员和9名达到退休年龄的再就业人员,每个月除了工资之外,还可以获得额外的补贴,真是惠民!
顺兴拉链厂,位于中心桥旁,原为镇级安置基地,现申请市级安置基地。该厂负责人表示,28名就业困难人员,主要是40岁以上的女性,通过安置基地的形式解决了企业的就业困难问题,有就业安置基地的奖励。
今年7月25日,东莞《企业就业安置基地奖励办法》新调整,放宽申请条件,提高奖励标准。政策调整增加了顺兴拉链厂的奖励:按照之前的政策,顺兴有28人就业困难,一次性奖励3万元。调整后标准为1500元/人,顺兴可获得奖励4.2万元,比原来多1.2万元。
麻涌多措并举促就业
经过大量调研和讨论,2018年,麻涌创新引进《促进创业就业实施方案》,每年投入专项预算资金2000万元,进一步扩大补贴范围、增加补贴金额、增加补贴项目,从技能培训、促进就业、鼓励创业等方面全面促进群众创业就业,实现注册劳动者就业补贴全覆盖。
其中,马勇积极推进就业安置基地和企业村民车间政策,督促当地群众转变就业观念,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在当地就业。
在安置基地工作,月工资总额低于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户籍劳动力,可申请月工资最高不超过500元的就业补贴;在村民作坊工作的职工,月工资高于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可按月申请就业补贴300元。
这两项政策将女性退休人员(50-60岁)纳入补贴范围,形成了户籍人员就业补贴、村民作坊补贴的全覆盖就业支持体系,在全镇营造了充分就业、稳定就业的良好社会氛围。
为了彻底消除大龄劳动者因买不到工伤保险而不敢雇佣企业的问题,麻涌市政府全力投入为再就业妇女投保雇主责任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