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中国的知名创业者 创业者名字

中国青年报中青网记者郑来源:中国青年报(2021年7月20日07版)

尚小科

"导管压力测量的指示是明确的,分流管准备植入."凌晨一点,武汉协和医院心脏血管外科医生尚小可仍在进行前一天的最后一次手术。“心率血压平稳,左心房压、肺动脉压下降,分流即刻有效。”看到病人脱离危险,尚晓科终于松了口气。这是D-shant心房分流术出现后挽救的第2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

“D-shant心房分流术”不仅是国内率先研发的用于治疗晚期心力衰竭患者的植入式装置,也是上世纪80年代后尚小可创办的武汉唯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唯科”)的核心产品。

三年来,“唯科”以数千万元完成A轮股权融资,在第八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中国赛区)中荣获年度优秀企业。

十年四次创业磨砺创之道

早在本科时,临床医学专业的尚小可就对心脏介入治疗产生了兴趣,并将其作为毕生的研究方向。他在学校看到的一项中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成年人心力衰竭的患病率为0.9%。2013年10月指出,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处于上升阶段,心衰患者已达450万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心脏辅助设备(VAD)等传统器械技术门槛高,几十万元的费用让患者难以承受。

一直关注这一领域的尚晓宇开始思考:“能不能制造出更具性价比的设备,帮助患者缓解病情,提高生存率?”

2014年,已经成为武汉协和医院外科医生的尚小可,第一次尝试成立医疗器械公司。然而,在“谁是公司领导”的问题上,他与合伙人有分歧。“医生必须对医疗器械负责。如果医生不能带领整个企业,那么这个企业就不会走得太远。”商小可第一次创业失败,是因为股票问题解决不了。

在接下来的三年里,他两次创业,专注于修复“心脏瓣膜”技术。但心脏瓣膜技术不仅难度大,而且单次手术费用可达10万元以上。创业初期,公司步子迈得太大,让他倒下了。

2018年,国际上第一篇关于心房分流的早期研究论文发表,但这方面在国内还是空白。与心脏瓣膜技术相比,发展心房分流术相对困难,植入心脏后可有效地对心房进行减压,缓解疾病。这让尚小科看到了曙光。“我们必须自主研发国内首个心房分流术,力争早日进入临床,让更多患者受益。”尚小可重新开始,创立了伟科公司。

心房分流属于三类高危医疗器械,审批标准严格。除了医生,他们还需要专业的R&D工程师和注册报告专家。这个领域的人才大多集中在北上广,华中地区的人才很少。

关注相关领域高科技人才多年的尚小可,10年前认识了金属材料科学专家陈松和心血管专科注册专家王学礼。陈松是国内最早在R&D从事心脏介入医疗器械的工程师,王学礼擅长企业管理和注册技术。两人都有10多年的工作经验和网络资源。2018年,陈松和王学礼被尚小可的诚意所感动,被心房分流工程所吸引。他们放弃了稳定的收入和工作,去了武汉。他们三人凑钱在武汉光谷租了一间小办公室,决定在没有员工、工厂和R&D资金的情况下“闯一条路”。

“我们觉得这么好的项目是无法融资的,但现实却打了我们一巴掌。”看到前期筹集的100万元见底,没人愿意投资。为了让更多的投资者关注“微科”,商小科在学习和工作之余参加了各种比赛,四处奔走筹集资金,奋发图强

2018年黄鹤杯3551国际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2018年华创杯创新创业大赛特聘生物冠军.前期伟科的研发成果,如PFO封堵器等,在各项赛事中表现出色,吸引了投资者的关注。同年12月,“威客”终于从杭州一家投资企业拿到了“救命钱”。

在武汉协和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国教授的指导下,尚小可在两年内带领R&D团队成立

计了十数种方案,经过一次次实验筛选,最终破解技术难题。“D-shant”心房分流器成为国内自主研发的首个心房分流器,它以董念国、尚小珂姓氏缩写命名,正式宣告问世。


2020年,正在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读博的尚小珂注意到,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举行,他意识到,这是一个不错的时机,“能让心房分流器真正‘走出去’”。


他提出的“心房分流器”项目得到了学校支持,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张沪寅、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团委书记张翼飞为他指导,对项目发展情况进行梳理。


3个月内,团队反复商讨,修改方案十余次,最终闯入全国总决赛,斩获高教主赛道金奖。更多人看到了心房分流器的价值,“唯柯”也获得了更广泛的关注。产品问世至今,已获批12项国家发明专利。“唯柯”公司也在两年内完成三轮融资,总金额达数千万元。


两万场手术积累,当好心脏守护者


搞创业的医生能做好本职工作吗?医生做到什么程度才能创业?尚小珂认为,“至少成为领域顶尖时才能开始”。


自2008年起,尚小珂便率先在湖北省开展大规模先心病介入手术,目前完成先心病介入手术近两万例,单人手术数量位于全国前列,被称为湖北省先心病介入手术“第一刀”。


作为领域内知名专家,每天有大量手术等待他操刀。有时,工作要从凌晨开始,深夜才能结束,通宵加班是常态。实在撑不住时,他就在办公室的行军床上休息10分钟,“手术对病人来说是救命的,你不做,病人就可能会没命”。


忙碌的生活给尚小珂带来了许多压力,但在他看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巨大的动力。自2005年成为一名外科医生开始,他十余年来一心扑在手术台上。正是这两万台手术的积累,为他的创业提供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中国结构心脏病领域,医生牵头组建医疗器械公司是前所未有的。”这样的举动,意味着创业者需要更多的勇气与魄力。


创业初期,许多投资人对“唯柯”的构架存在质疑。“医生是否有能力指导企业发展?”成为尚小珂听到最多的问题。


在投资者看来,医生的日常工作较为繁重,缺乏管理企业的时间与精力。此外,医生创业更容易受到社会公众的误解,不少人认为创业会影响到医生的本职工作。


尚小珂用实际行动打消了他们的顾虑。


“在国际上,医生创业的情况很常见。无论是作为一名医生还是创业者,我的目标都是当好心脏的守护者。”为了证明自己,也让病人安心,尚小珂在工作上更加投入,不仅完成了多台全球首例手术,还被中国医师协会评为“中国十大心外科优秀青年医师”。


得益于尚小珂的医生身份,与动辄需要数年研发时间的企业相比,“唯柯”公司能够实现产学研的结合,产品转化不超过6个月,将生产效率提高了数倍。


截至目前,“D-shant”心房分流器已完成20例人体植入。武汉协和医院术后6个月的调查显示,患者活动耐量改善,不适症状均明显减轻。优异的临床治疗效果,让更多人看到了心房分流器的价值。


在治疗心衰病领域,医生可使用心房分流器给心衰患者做桥接治疗。一枚硬币大小的心房分流器在植入心脏后,能够给心房有效减压,使患者心脏移植时间延后5-10年,极大提高了患者的存活率。此外,“D-shant”心房分流器还可根据患者病情进行个性化定制,四五万元就能满足绝大多数患者需求,适应症广、经济安全、易于推广。


“我们希望这项技术能够成为治疗心力衰竭的一种经济、安全、有效的方式,进而改变中国广大心衰患者的生存现状,让更多的心衰患者逐渐摆脱对传统药物的长期依赖。”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