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创业形势分析 2020年创业形势分析

来源:中国临海新闻网

2020年,在抗击疫情保民生的同时,临海市市场监管总局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抓手,坚持高效便民的服务原则,实现了稳经济促发展的目标,创新实施了全市范围的管理和企业。开放窗口、证照分离等改革举措,探索推进帮扶小微企业、放开个体户登记数量等服务人民群众新模式,进一步激活“配送服务”改革红利,开拓创新,截至12月31日,市场主体总数突破10万户,企业总数突破3万户,市场发展取得新突破,有力助推了临海市市场复苏和经济发展。

一、市场主体的发展和特征。

(1)主体逆势增长,突破10万里程碑。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临海市市场主体总数突破10万家,较2019年增长16.17%,注册资本分两个层次突破1500亿元。新增市场主体18921家,其中个体户13391家,较2019年分别增长11.89%和33.60%,成为今年市场发展的中坚力量。同时公司新成立5467户,首次突破5000户大关,增速逐步放缓;新成立的农业合作社有63家,连续四年增速下降,逐渐淡出市场舞台。在疫情影响下,与2019年相比,市场主体总量和增速明显呈现出充分的逆势增长势头,实现了市场主体发展10万的里程碑。

(2)取消数量再创新高,市场活力周期加快。截至2020年12月31日,市场主体注销总数达12138家,其中企业注销1879家,较2019年下降9.66%,企业主体发展趋于稳定;然而,被取消的自营职业者总数达到10,201人,首次突破10,000人大关。其中,2020年新成立个体经营户4786户。个体户简单的进入退出机制和低门槛的特点,帮助市场活力高效循环,在市场主体高注销量下实现了最高的年增长率,为今年众多“失业者”提供了低门槛、低成本的创业机会,提高了他们自主“再就业”能力,为市场在高压经济形势下逆势发展增添了强大动力。

(三)新经济从背后来,模式创新成为趋势。截至2020年12月31日,第一产业新增市场主体1136家,其中家庭农场、农业旅游等形式的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市场主体440家,占比38.73%,较2019年增长45.21%,成为传统产业发展趋势;同时,新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连续4年下降,较2017年下降74.29%,逐渐淡出市场环境。新增的10409家批发零售市场主体中,电商主体3183家,占全行业的30.58%,较2019年增长49.30%。“传统产业新商业模式”成为市场发展的生力军,为传统产业发展注入活力,拓展市场发展的潜在空间。

二、市场主体的问题。

(一)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开发缺乏合理性。区域发展两极分化严重,其中新增企业最多的三镇、街道为杜桥、古城、大阳,数量最少的三镇为小志、河头、惠西,导致企业密度分布日趋极端,经济发达地区市场竞争激烈,企业起步发展环境恶劣,发展快且淘汰周期长,市场创业活力透支。同时,经济落后地区的内部潜力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大量土地和自然资源闲置,因此

(二)主体数量扩张,市场发展缺乏持续性。上半年市场主体数量增加1.29万户,上半年突破1万大关,下半年仅为6021户,是上半年总增量的一半。一方面,上半年由于疫情原因,大部分人选择通过创业解决就业问题。这部分创业者缺乏一般的知识水平和经营理念,创业盲目,导致后续管理能力严重不足,注销和退出人数急剧增加。另一方面,一些行业不景气的企业,由于当前市场不景气,经济压力剧增,选择转型,被迫创业,转行经验不足,专业能力不合适,拓展能力不足,发展空间狭窄。同时,短期内创业潮造成市场空间拥挤,竞争激烈,生存发展困难,潜力发掘过快,市场潜力储备无法及时补充,导致下一阶段市场拓展和发展潜力断层式不足,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市场稳定。

(3)电子商务发展盲目,潜力挖掘创新不足。新兴产业潜力巨大,市场发展迅速。截至2020年12月31日,新增电商市场主体3679家,较2019年增长50.04%,发展势头迅猛。其中,传统眼镜零售、服装零售、食品零售分别占580户、596户、380户,是新电商实体的主力军。行业结构和发展缺乏创新,潜在的探索数量过多,质量不足,导致现有电商市场空间拥挤,竞争激烈,市场拓展能力不足。发展过程容易造成瓶颈,影响可持续的爆发性发展。

3.促进市场主体发展的建议。

"font-size:15px;">(一)串联“新型经济+落后地区”,挖掘自然资源潜力。一是以新型经济模式为载体实现高效发展。借助日渐成为发展主力的新型农业经济体、电商经济体等创新市场主体,坚持因地制宜、靠山吃山的原则,深度挖掘落后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农业观光、农家乐式餐饮、农耕体验嘉年华等新型农业经济模式,实现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保护的双赢发展。二是以品牌建设为抓手实现辐射发展。加大推进“品字标浙江制造”品牌建设力度,打造农产品品牌集群,吃透品牌效应红利,借助电商跨越空间、时间的优点,扩大品牌知名度,以品牌知名度反哺农业观光旅游业,实现农村经济高效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二)融合“金融辅助+抱团经济”,强化市场发展活力。一是用活“金融辅助”提升企业存活率。开展“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银企合作”“小微企业扶持讲座”等活动,并结合小微企业运行分析点、创业园区等载体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的分析指导,并针对具备出色创新能力、优秀发展潜力的企业提供金融融资利好政策,提升企业起步发展阶段生命力,助力企业腾飞第一步。二是创新“抱团经济”提升企业硬实力。以行业为核心,联动当地商会等民间经济组织,做好宣传,引导“散乱差”的小微企业抱团取暖,创业者合作创业互惠共赢,避免市场主体量盲目暴增,造成市场空间拥挤竞争恶性加剧。


(三)联动“政策引导+行业协会”,优化电商经济结构。一是以政策为引导提升创业质量。针对“少数派”产业制定分级奖励制度,以政策的红利引导经营者将目光投向新产业,并辅以宣讲会、宣传书册、宣传公众号等方式传播先进的经营理念及丰富的经营知识,经营者对于创业的认知及自身经营素质。二是以行业协会提升创业助力。以传统的地方商会为基础,组建行业及电商协会等民间组织,吸纳成员,同时向外辐射传播营商理念与经营知识。及时引导跟风抱团型创业者及时认清市场行情,适时转行优化,优化市场产业结构,降低市场恶性竞争度,放缓市场更新淘汰速率,避免透支市场创业活力,增强市场抗击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