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40个小本生意成功案例 80后创业成功案例

#给我的故事自拍#大家好,我叫向春兰,今年49岁,是一名左腿截肢的残疾人。人们叫我“巴巴姐姐”。10岁辍学开始经商,走村串户卖菜。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几乎尝试过所有能赚钱的小企业,但也有很多艰辛和挫折。现在我已经开了一家食品加工厂,基本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想。(和客户谈生意)

我家位于重庆市黔江区城西街道东塘居委会,在巍峨的八面山脚下的一个山沟里,距离市区约5公里。因为家里穷,小学三年级就辍学回家了,每天在地里挖野菜捡柴火,然后用野菜、柴火等山货在城里走一个多小时卖。(图为八面山)

每天妈妈在家磨豆腐的时候,我负责卖豆腐。虽然年纪小,书也不多,但很快就学会了称重结算。我很会买野菜和豆腐。看着每天挣的几毛钱,我觉得很充实,从那以后我对做生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图为和老公一起做魔芋豆腐)

16岁那年,我跟着月经去各个乡镇买鸡蛋、鸭蛋、黄豆、花生、腊肉等土特产在城里卖,然后把城里的小商品拿到农村去卖。那时候,我记住了各个乡镇集市的日期,每一次集市都要赶。用原来的55元本金,短短三个月就赚了400多元。

20世纪80年代,400多元对普通人来说不是一笔小数目。当几百元放进他们的口袋时,他们心里感到沉重和快乐。我本来打算用这笔钱做一些更大的生意,但是钱不见了,被小偷偷走了。这件事对我打击很大,我有一个月没有去市场了。(图为蒸糯米打)

后来去城里报了裁缝班,学了裁缝的手艺。几个月后,我觉得做生意更有趣,于是我回家开始了我妈妈卖豆腐的老工作。我去村里买大豆,自己加工豆腐卖,还去湖南龙山和湖北来凤买菜,然后运回潜江批发给农贸市场的菜贩。

1992年,在钱江卷烟厂当临时工的冉如华被介绍。结婚后,我们在老家一边养猪养鸡一边种地种庄稼,还在老家盖了新房。2007年,我用做生意多年花的钱在郊区买了一块300平米的地,盖了一栋新的5层楼。(新五层建筑)

楼建好后,看到市场卖得好,就买了机器设备,开了一家加工厂,然后用三轮车拉到市场批发,不仅在市区很多农贸市场和小超市有卖,还在镇村副食品店有卖,后来又去市区大型超市上架。(操作巴赞机器)

ttp://p5.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9f5ca250d3774c3491192ef82815d4ab" />


2008年,我开着三轮车下乡赶集卖糍粑,由于天雨路滑,又加上身心劳累,一不小心,三轮翻车滚下山坡,所幸人无大碍,只受了点轻伤。2014年5月7日,又是在赶集的途中,灾祸从天而降,我被一辆运沙车撞倒并碾碎了我的左脚,送往重庆医治,膝关节以下被截肢。(左小腿截肢后安装的义肢)



住院期间,我的加工厂没有停业,我整天躺在病床上用手机和客户联系,并指挥家里的人生产和销售,伤愈回家后,第一时间就参与加工和经营,购买了一个残疾人代步车,亲自给客户送货。(制作的糍粑)



由于糍粑的销路好,从2017年开始,我年生产糯米50吨以上,卖糍粑的收入达20万以上。除加工糍粑外,我还加工魔芋豆腐、猪血糯米粑、海椒粑等当地传统美食。在端午节前夕还加工粽子,仅此一项收入可达5万元。(洗粽叶包棕子)



近年来,我还热心公益事业,用做生意赚来的钱,先后帮助残疾家庭、重病家庭和困难学生30余户,捐钱捐物10余万元。亲自带头组织村民自行筹款,修建9米多长的过河公路桥,并承担了10多万修桥费用的40%,丈夫全程出工参与修建。(糍粑加工)



肢体上的残缺没有让我倒下,安装上假肢后,反而让我走得更稳,把糍粑产业做得更大。一年解决当地的残疾家庭、低保家庭10余人就业。近年来,我荣获黔江区“榜样巾帼优秀创业女性”“巾帼致富能手”“黔江好人”等荣誉称号。政府的鼓励以及人民群众的赞扬是我最大动力,我将一如既往地继续创业,更好地为人们服务。(糍粑加工后晾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