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今年7月,杜南大数据研究院课题组“天河优创”发布《广州品牌办公空间星级评价》,本期聚焦港澳青年双创。经调研,研究团队了解到,广州22个港澳台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中,天河占了5个,是全市最大的区。4000多名港澳青年齐聚天河创业。
根据市委统战部今年8月初的最新数据,港澳台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共有28个,共有273支团队落户港澳台,创新创业者12869人,有海外留学背景的近200人,创新创业者平均年龄31岁。每个基地共有232家成功孵化器,拥有846项专利和5.67亿元风险投资。
天河魅力
全市现有22个实体基地(新规划5个)中,天河有5个港澳台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是全市面积最大的区。五大基地分别是众创五号空间、ATLAS Atlas Atlas办公空间、TIMETABLE精品联合办公空间、专业创众空间、奇科联创(中信)国际社区。
在今年5月举行的粤港合作联席会议第二十一次会议上,粤港两地政府确定首批10个“粤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天河港澳青年居家创业基地、ATLAS Atlas办公空间、TIMETABLE精品联合办公空间、专创空间3个获评“粤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
天河有一定的基础支持港澳青年创新创业。2017年10月20日,在广州市天河区委统战部、天河区科技局的指导下,广州首个港澳青年之家在天河区正式成立,为希望在内地创业的港澳青年提供服务。经过两年的发展,天河港澳青年之家成立了4个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服务和接收了5000多名港澳青年,帮助65家港澳青年创办的企业落地广州。
据天河区统战部最新统计,目前经天河区认证的港澳台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有11个,创新创业4344人,海外留学背景400余人,成功孵化器94家,专利45项,创投2400万元。
政策赋能
今年上半年,全国各省市继续出台粤港澳大湾区政策,特别提到港澳青年创业,并在创业基地、交流机制、政策支持等方面给予支持。
2月18日,国家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其中提到要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好的条件。
5月21日,为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广东发布《关于加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进一步拓宽港澳青年就业创业空间,优化港澳青年在粤创新创业良好生态,加快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营造有利于他们圆梦的社会环境。《通知》明确提到,港澳青年在广东创业,可享受创业培训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带动就业补贴、房租补贴、创业孵化补贴等扶持政策。
5月30日,大湾区领导小组发布《发挥广州国家中心城市优势作用支持港澳青年来穗发展行动计划》(简称“《行动计划》”),推出“享受广州”“学习广州”“工作在广州”“创造广州”“生活在广州”等15项举措,搭建高效便捷的服务平台,支持港澳青年在广州发展。这是广州第一个综合性的政策文件,也是大湾区第一个支持港澳青年发展的城市。
为了支持
ize:15px;">天河创新载体数量占广州总量超过30%,在园企业数量超过3万家。孵化器和众创空间逐步成为连接港澳青年在穗创业的桥梁。专创·众创空间的负责人陈经湛表示,孵化器、众创空间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港澳青年创业的部分问题,成为他们与内地生活和工作极好的纽带。专创·众创空间位于天河区CBD,容纳了46家港澳企业,它是今年全省十家“粤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之一。其中大部分港澳企业成立时间都不满3年,是典型的初创型企业。“港澳青年回内地创业,对内地的法律法规、市场氛围、人情世故等方面都不太了解,而创立公司之后,他们需要协调的有工商、税务、商经局、出入境等部门,但是内地和港澳的程序又相差甚远。”帮助这些来自互联网、商贸、设计等不同领域的企业落户天河并投入运营,陈经湛对于港澳青年留粤创业的顾虑十分理解。
“如果没有人去做好港澳创业企业落地的基层服务工作,很难形成良性的‘以点带面’的促进作用的。”陈经湛说,基地的价值核心还是在于服务。
资源链接是基地给企业的另一赋能。七客联创认为他们吸引港澳企业的优势在于资源。七客联创的负责人梁小姐表示,“我们有海归圈子,还会有跟不同协会的合作,另外与腾讯众创空间合作能够给企业带来技术和流量的支持。”
“有问有答有对接有解决”,入驻专创的澳门企业编程中国创始人唐先生表示,众创空间提供的服务周全,“港澳青年之家已经帮助我们联系了好几个城市的合作伙伴,并且推进落地工作,此外解决了我们99%的常规化问题。”
思南文化落地在暨大科技园孵化器内,其负责人蔡展鹏表示,入驻孵化器好处多多,“首先,孵化器能够满足我们对于办公的物理空间需求;其次在孵化器内办公,在内地的工商、税务政策方面可随时向孵化器的负责人求助;同时孵化器也提供关于市场推广、资源接洽等方面的渠道。”
采写:南都记者 郑雨楠 张伊欣 夏嘉雯 实习生 曾欣 杨馨竹 蔺子涵 苗利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