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0年,深圳将成为具有突出竞争力、创新力和影响力的全球标杆城市。”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提出的目标。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球标杆城市”?为什么可能,为什么可能?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作为一座充满魅力、力量、活力、创新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正以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创新举措,全力探索改革的“深度”和“高度”,一幅“险峰无限风光”的壮丽蓝图正在徐徐展开。
青年城的未来可期
“半导体封装用导电银胶市场主要被国外巨头公司垄断。希望中国LED企业未来能用上国产导电银胶!”为了实现这一愿景,2020年9月,香港城市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三年级博士生何携同校4名同学来到深圳,成立了Sturdee新材料有限公司
没有充裕的资金和办公空间,在读博士创业怎么办?在毗邻香港的深圳福田区南部,正在建设的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工场,不仅提供办公场所补贴、人才公寓,还为创业者提供商业价值分析、商业模式梳理等专业咨询支持服务,连接国内外资源。何康听说后,立即申请入驻。
“背靠珠三角完整的产业链和内地庞大的市场。”在合作区共享实验室,何团队研发的LED芯片与基板粘接用导电银胶已进入产品推广阶段.
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研修班成立于2018年8月,共培养了23支团队,其中港澳背景团队21支,涵盖人工智能、物联网、医疗技术、新材料等领域,产生知识产权199项。其中,5个团队产值从零增长到千万元,企业获得融资合计2.32亿元。
深圳市委党校教授谭刚在相关研究中指出,深圳所在的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经济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发展势头最好、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仅胡润百富榜(不含港澳)人数就占全国五分之一左右”。
深圳著名学者胡曾说,刚来深圳的时候,他还年轻,现在已经不年轻了,但深圳还年轻。对于一个人来说,40岁已经是中年,但对于一个城市来说,还处于“城市生命周期的黄金上升趋势”。从这个意义上说,平均年龄33岁的深圳,是中国城市中的“独角兽”,潜力无限,前途无量。
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而中国人均GDP刚刚突破1万美元,深圳2019年人均GDP达到203489元(当年平均汇率为29498美元)。要知道,1979年深圳成立的时候,人均GDP只有606元。
深圳也自主培育了一大批世界级企业。其中,有福布斯2000上市公司和财富500强公司。华为、腾讯、DJI已经成为全球化企业。深圳也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高地。
这些都离不开法治城市和营商环境的建设。过去三年,深圳每年都出台重大措施改革营商环境。2020年“一号工程”聚焦营商环境改革。同年,《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征求意见稿)》颁布,这是我国第一部个人破产立法,深圳的市场退出机制更加完善。
当年5月,《省级政府和重点城市网上政务能力调查评估报告》 (2020)发布,深圳在线政务服务能力排名第一。
市场意识、契约意识、法治意识早已融入这座城市,为其构建了优质的营商环境和发展生态。各种市场主体都“霜里自由”,深圳成为了全国的模范城市
据统计,如今的深圳,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个是企业家,新经济占GDP的比重超过60%,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的比重接近40%。5G技术、石墨烯太赫兹芯片、3D显示、新能源汽车、专用计算机、柔性显示等多个科技领域创新能力走在世界前列,深圳正从应用技术创新向基础技术迈进
、核心技术、前沿技术创新转变,从跟随模仿式创新向源头创新、引领式创新跃升,并加快向全球科技创新高地迈进。这座城市被誉为中国的“硅谷”,创新最深沉的动力来自于企业。深圳有一个著名的“六个90%”,指的是有90%的创新型企业为本土企业、90%的研发人员在企业、90%的研发投入源自企业、90%的专利产生于企业、90%的研发机构建在企业、90%的重大科技项目由龙头企业承担。
深圳大学教授魏达志告诉记者,在城市创新体系之中,企业在从事技术创新、依托知识创新获得价值发现,并确认自身在产业技术链上的环节与位置,从而掌握若干核心技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案例在深圳屡见不鲜。大量民营企业的存在,是深圳提升市场活力的重要动力。良好的企业成长环境和“企业成长模式”“企业家成长模式”,是深圳源源不断地产生世界500强企业、品牌企业和大批优秀企业家的重要基础。
深圳之所以能够形成全国瞩目的“企业成长模式”,是因为深圳已经成为全国创新型企业、战略性企业、高科技企业、高成长企业、知名品牌企业最为集中的城市,并且能够拥有不断优化的商业模式与产业业态。与此同时,深圳因此也形成了全国最优的“所有制结构模式”。
改革开放40年来,深圳创造了“集约发展模式”。深圳的土地面积1996.85平方公里,仅是上海的30%,广州的26%,北京的12%,而且还有一半属于生态保护和绿化用地,在这种背景下,深圳在2016年每平方公里产出为9.7亿元,是上海的2.24倍,广州的3.68倍、北京的6.42倍。深圳在2017年每平方公里的产出为11.01亿元,这种集约发展的模式创造,不仅创造了中国城市发展的奇迹,也成为世界城市发展的奇迹。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芳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