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32岁女人创业选择,32岁是创业还是找工作

很多人都21岁了,也许很年轻很迷茫。

但是四川女孩,赵海玲的21岁,充满活力,想做一些伟大的事情。

很多人向往远方,拼命往前冲,想走出偏远落后的山区。

但是赵海玲在一个大城市上了大学后,她跑回山里钻了进去。

家人说她笨,朋友说她无知,但她还是跑回落后的山区创业。

年轻的赵海玲白手起家,卖土特产,从0开始,很快就实现了年利润2000多万,这也带动了很多农民一起致富。

(左边是赵海军,回乡创业)

2009年开始,21岁的赵海玲选择回老家创业,去各个山区把山货带出大山,让家乡繁荣起来。

十一年过去了,如今,32岁的她,还在这条路上苦苦挣扎。

她赢得了许多荣誉:

5月12日汶川地震“新生活模式”,首届四川十大“多彩女性”。

2010年9月,她被阿里巴巴评为“年度十大网络运营商”。

2018年2月,入选2017年度“中国十大农民”之一。

2020年4月28日,获得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2020年6月获四川省三八红旗手模范荣誉称号。

2020年10月16日获“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

赵海玲是如此年轻和强大。她是怎么做到的?

(维雅在左边,赵海玲在右边)

别人往外走,我偏往回走

赵海玲,1988年出生于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是一个偏远落后的地方。

2008年,汶川地震后,所有交通设施瘫痪。

青川县离汶川很近,受土地影响很深

震影响,断水断电,手机信号中断,电话犹如摆设。


当时的赵海伶,正在成都上学,心系家人的她试图打通家里的电话,可是怎么打都打不通。


到了第二天,好不容易打通了,电话里传来的却是阵阵哭声,哭声还在继续,电话就断了。


不知道是谁在哭,也不知道电话那头是不是真的是自己的爸爸妈妈,赵海伶心慌了。


赵海伶想回去,回不去。想确认家人是否还好,电话打不通。


手足无措的赵海伶只能整天拿着手机,倍感煎熬。


舍友说,那时候的赵海伶,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就算是睡着了,也是手里紧紧握着手机。


常常是睡到一半,突然惊醒。再三跟舍友确定,那是她做的梦,不是现实,她才又呼地舒了一口气。


这样胆战心惊过了五天后,电话终于打通了,听到妈妈说“没事”,赵海伶的心才真正放下来。


用7天的时间,等来了两个字,赵海伶深知其中的煎熬。


几天之间,她瘦了10斤,这几天,也把她的胆量瘦小了。


那时,她便明白,天大地大,家里最大;诗和远方,还不如家人的健康。除了家人,所有东西都靠边站。


于是,2009年,英语专业毕业的赵海伶,没有像同学一样,拿着简历到外企、学校面试,而是收拾行李,搭上回青川县的大巴,再走几小时的山路,回到了家。


那时的她,已经拿到了留学的名额,可她放弃了。


当时的她,还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什么工作,就在妈妈的餐厅里打杂。


端茶倒水、端菜洗碗,这样的生活她倒没有觉得无聊,因为能够待在家人身边,每一天都过得很安心。


朋友直言,越来越看不懂她了,好好的留学不去,回家打杂却不亦乐乎。


赵海伶只说了一句:“留学机会多的是,家人错过了就没有了。”


有一天,一位客人点了一道竹荪炒肉丝,她将菜从厨房取出,端到客人桌上,回到前台,愣愣地看着客人吃。


当客人夹起那竹荪的时候,赵海伶暗暗拍手叫好:这只有青川才有啊,假如把它卖出去,那不得赚了?”


这时她才想起,初中上学时,总有同学的爸爸妈妈,委托赵海伶带一点竹荪,或者带一点菌子。


将青川的竹荪、菌子、黑木耳通过网络平台卖出去,让农产品走出大山,这就是赵海伶想做的事情。


但创业还没开始,这股创业热情就先被家人浇了一盆冷水。


那是2009年,网络购物和快递都很不方便。


老一辈的人不了解互联网,能通过网络卖东西,对他们来说,简直天方夜谭。


母亲担心,自己的女儿会不会头脑发热,一时兴起?会不会年纪轻轻被骗?


赵海伶的妈妈认为,辛辛苦苦将女儿养大,送她去大城市读书,可不是为了让她学完回家陪她的。


“我希望她毕业后,在大城市找份工作,安安稳稳地过日子,小县城哪有什么赚钱机会?”


不仅是家里人反对,村里人的看法也让赵海伶寒心。


青川县就是个小地方,哪家小孩回来了,哪家生小孩了,消息一传,便都知道了。


“是不是在外面混得不怎么样,才回家了?”


“一个小姑娘,能干什么大事?读了几年书,把脑子读傻了,把前途读毁了?”


面对家人、村民的质疑,21岁的赵海伶也没有打退堂鼓。她决心要试试看。


“想法来了,就一定要试试看,不然怎么知道成不成?”


就这样,2009年,赵海伶决定创业。




你们越不信,我越要试一试




当时博客很火,赵海伶就在博客上传播青川的山货。


可当时汶川地震才过去一年,青川县还处于灾后重建状态,大家都住在帐篷里。


时不时余震,时不时断电断水,这让依靠于网络的赵海伶生意越做越难。


第一年创业,赵海伶连电脑都没有,当时青川县只有政府机关才有电脑、网络,赵海伶就跑去党校借了个电脑,去朋友的单位蹭网。


经常窝在别人的办公室,害怕别人说闲话,有时便跑去附近的网吧上网工作,赵海伶就在办公室与网吧来回跑。


为了多赚点钱,赵海伶恨不得24小时黏在电脑旁边。


通宵待在电脑面前,不停地敲键盘,是赵海伶刚开始创业时的生活常态。


没顾客上门,赵海伶着急,有顾客上门,赵海伶更着急。


“那时候我每天不敢睡觉,真的不敢睡觉,每天都是非常紧张。”


之后赵海伶回忆起刚创业那会,皮肤超级差,满脸痘痘,一周的睡觉时间加起来不到5个小时。


忙活了一年,2010年,赵海伶拿着从家里争取到的2000元创业启动资金,成立海伶山珍商贸有限责任公司。


说是公司,其实就是一个五平米不到的小屋子,员工只有自己。


当时,赵海伶只能每天挨家挨户去收山货,山货难拿,山路更难走。


趁着天气好,赵海伶一个人背着背囊,爬上山。


在这家收点竹荪,又得花上几十分钟,走到另外一家,收些黑木耳。


来来回回得花上一天的时间待在山上。


走累了,就沿路蹲下来,在石头堆上休息一会。


口渴了,就到附近的小河,双手捧起一滩水,大口大口喝起来。


货收完了,回家把货包好。包货时,赵海伶对自己要求严格,对货物要求更高。她希望不仅要做到价廉,更要做到物美。


“我们做山货,野生的居多。顾客会觉得这个东西这么丑,又不好看,就会有很多抱怨。”


包货时,她对竹荪是否干净、木耳长相轮廓是否完整、木耳是否透明等等考虑得十分全面。


就连包货物的包装袋,是她上网搜寻资料,对比多张参考图,又请设计师结合自己的品牌logo,设计出来的。


包装袋采用的是半透明设计方式。上面展示山货的信息,让购买的人能够了解到山货的由来,下面则是镂空,让人可以清楚看到袋内的山货,让顾客买得放心。


“只买山里人的东西”几个大字赫然印在外包装上。


“我特别希望说,你不是因为我是地震灾区的,你来认可我。我希望你在我这花50块钱,是真心觉得买的东西比别家更好。”


那时,青川县没有快递。


赵海伶把货包好了之后,赶早上6点钟第一趟大巴车,把货放在大巴车,带到成都,然后委托成都的快递公司再送出去。


将货送出去后,赵海伶又开始担心,快递公司会不会忘记发自己的货?顾客收到货,时间会不会慢了?


送完货,赵海伶赶忙去早市,到市场选货。


9点一到,就到有网络的地方蹭网,看看顾客收到货了没,下午再去市场选货,然后再回来守着电脑,一直到晚上12点。


在外面将所有需要网络的事处理完,赵海伶才敢下线回家。


回家后开始擦货、包货,一直到早晨,将货送上第一趟车……


赵海伶每天的生活,就在上网、选货、擦货、包货中过去了。没有一丝波动,却藏有一丝惊喜。


2010年,赵海伶被阿里巴巴评为“年度十佳网商”。


她的辛苦和坚持终于有了回报,网店的年销售额慢慢突破100万大关。




你们硬着干,我就软着来




赵海伶生意稍有起色,缺货便成为最头疼的问题。


即使赵海伶每天上山挨家挨户收山货,可还是无法满足顾客极大的需求量。


眼底下,只能说服村民扩大山货种植规模。可说服一群“老古董”,比卖货还难。


“一个小姑娘家家的,能有什么商业头脑?”


“我们几十年做这一行,都没有把山货卖出去,年纪轻轻的小孩子能做出什么大作为?”


“年轻人怕是头脑发热,过一阵子,热情过了又不做了。”


村民都觉得,赵海伶,一个23岁的小姑娘,怎么可能把山货卖出去?如果大家扩大生产,结果卖不出去,那岂不是心血付之东流了吗?


于是,村民们一口一个回拒,谁都不相信赵海伶。


但赵海伶可不会轻易放弃。


她天天到村民家,向他们讲解网络销售的商机,与他们套近乎,软磨硬泡。村民们仍不为所动。


有些村民甚至被赵海伶的“执着”烦死了,形成条件反射。只要看到赵海伶来了,即使赵海伶还没说话,村民就气得赶忙轰走她。


村民不同意,可顾客需求依然旺盛。


赵海伶又不忍心将一年多积累的“好评”糟蹋了,无奈之下,她只能到集市上以高价收购那些山货,然后再将它打包送出去。几乎是亏本买卖,可赵海伶咬咬牙坚持下来了。


“我不想让我的顾客失望,也不想让自己失望,积累了这么久的顾客回头率就这么白费了……”


有一天,赵海伶接到订单,有位顾客想要买竹荪,可她手头上刚好没有现货,无奈之下,她只能到市场碰碰运气了。


就在这时,她认识到了市场卖山货几十年的王文德。


了解之后,她才发现,村民的山货都是卖给他的。


村民对他极其信任,赵海伶心想,如果说服了王文德,跟自己合作,再由他去说服村民,缺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但当时,赵海伶不敢轻举妄动,她没有马上跟王文德表明心意,而是三番五次地在王文德的店进货,拿货时偶尔洽谈两三句。


王文德看她的货越拿越多,心想这可能真的是一个商机。


而促使王文德想要与赵海伶合作的,还不仅仅是因为这个。


赵海伶每次来拿货,都会蹲在一旁看货看很久,一看就是5、6个小时。


王文德从没见过如此拼命认真的年轻人,能够与这样的人合作,自然是最省心的。


于是,就这样,王文德便主动与赵海伶谈合作。


而合作一谈成,收货的事情交给王文德,缺货的事情一下子就解决了。


王文德的加入,更是带来了一批新人。“海伶山珍”从此不再是“一个人的公司”。


王文德收货,赵海伶管销售,使得2010年,赵海伶创业的第二年,“海伶山珍”年收入超过300万。


可赵海伶还不满足,她又看中了另一个巨大的商机。


养蜂,卖蜂蜜。


而青川县最会养蜂的人—李先富,可没有像王文德那么好说服了,他根本不相信,什么网店能够赢得过实体店。


赵海伶也没有硬碰硬,而是找到了李先富的儿子,同龄人交流起来便容易许多。


李先富的儿子很快答应加入“海伶山珍”,也成功说服自己的爸爸加入。


有了李先富的加入,2011年,“海伶山珍”年收入高达600万。


随着销量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赵海伶的团队,“海伶山珍”从最初的1人发展到现在的600多人。


公司也从最初的5平米不到,扩大到现在的6000平米。


2020年,是赵海伶创业的第11年,赵海伶公司的年利润已经超过2000万,成功带着600户农民发家致富。


很难想象,这些是一个年轻的小姑娘做到的。


赵海伶说:


我希望我该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哪怕是失败、我折腾完了,也不怕。


我不希望我每一天的时间,都是荒废的。


赵海伶用11年的时间,证明了自己:“我的青春逆袭成功,一分一秒从未浪费,每一秒都在发光发热。”


正如北野武说过:


无聊的人生,我死都不要。


虽然辛苦,我还是会选择那种滚烫的人生。


即便是有机会让我的人生重新来过,


我想我还是会选择那种,会以几亿度的高温飞速燃烧的人生。


愿你也能高速燃烧自己的人生,努力奋斗,实现自己的梦想,不悔一生。




作者:罗小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