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2020年创业最好的项目 创业融资困境的原因

文字|王一鸣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正式将“绿色”定位为下一阶段中国五大发展理念之一。为鼓励更多社会资本进入绿色产业,推动绿色经济发展,2016年8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七部委发布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号文,可视为将绿色金融体系上升为具有明显政策导向性和指向性的国家战略。

生态农业作为绿色经济的核心组成部分,正处于我国发展转型的关键阶段,迫切需要绿色金融的帮助。但现实是,农业科技创新企业作为生态农业的实践者,大多处于“缺血”的尴尬境地。

急需“输血”的中小型农业科技企业

中国社会正在从传统走向现代,消费者的需求也在从“生存”走向“发展”。因此,中国农业也需要从传统的“生存”阶段走向现代性,其中科技创新将发挥重要作用。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陈锡文曾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重要的是两个方面的创新,一是管理体制的创新,二是技术创新——,即“从良种培育到栽培育种技术。”创新,直到后续的加工、储运等。必须采用新技术使其产生更高的效益。"

从国际经验来看,科技投入的贡献率将逐步超越土地、人力、资本等因素的贡献,成为推动农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力量。与大公司相比,中小企业对技术创新产品的贡献更大。以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为例,中小企业创造的科技成果占当地总成果的70%,而大企业创造的人均成果仅为中小企业的一半。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渐提高。数据显示,我国80%的新产品和65%的专利技术是由科技型中小企业创造的。

科技创新,归根到底应该促进创新技术的产业化。根据国外相关数据,创新技术的产业化过程包括技术研发、产品研发、产能开发三个阶段。完成这三个阶段所需的资金规模为1:10:100。可以看出,与R&D早期阶段相比,资本密集型活动的最后两个阶段对资本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

事实上,从总量来看,我国财政对农业科技的投入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25%,仍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更不用说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了。

从相对数量来看,作为我国农业科技产业化主力军的——家农业科技企业,获得的资金支持更少。

调查显示,70%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是自筹资金,90%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缺乏资金支持。同时,全国近70所农业高校通过承担科研项目产出成果8000余项,最终转化为实际生产的只有40%。

中小型农业科技公司面临着三重困境。一是农业企业融资难的困境;二是技术创新企业融资难的困境;最后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资本就像企业的血液。那么,谁能给中国的中小农业科技公司输血呢?

中小型农业科技公司为何“缺血”

先看融资难的原因

同时,农业是与自然的“斗争”。即使在农业技术先进的发达国家,农业的投资周期、收益和风险也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正是为了在与自然的“斗争”中取得更好的结果,我们才需要开发科技的“武器”,这可能只是规避农业自然风险的一种可行方式。

其次,看技术创新企业的融资难。

科技企业或R&D机构在R&D的生产、销售或其他经营管理活动,因R&D人员变动、

费不足、管理失误,或者技术变迁、市场变化等原因,会面临财产损失、人身伤害、研发中断、民事赔偿等各种各样的风险,而我国的农业科技企业还面临高于其他产业的技术、应用及市场风险。


有研究表明,一个农业新品种需要平均7年左右的时间完成研发到产业化过程,一项农业新技术推广需要3-4年。而且我国农业科技含量有待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也仅为40%,真正实现产业化的不足20%,与发达国家80%转化率差距甚远。如果对科技创业企业的技术实力与市场推广能力缺乏足够的了解,必然无法有效控制风险。


最后,看看中小型公司的融资难。


一家企业在创业初期,往往缺乏稳定的现金流,没有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可作抵押,缺乏经营历史记录与授信数据,传统金融机构往往对其惜贷、慎贷乃至不贷。


据了解,目前也有部分银行推出了针对中小型科技企业甚或农业科技创业企业的贷款产品,但由于以上原因,对于农业科技企业而言,依然存在贷款门槛高、手续复杂、产品周期不匹配等障碍。


农业发展银行于2006年开始着手发放农业科技贷款,但贷款流程同商业性贷款一样,贷款需有抵押、质押资产,或第三方担保。不仅如此,即使农业科技创新的项目符合政策贷款要求,农业发展银行仍要求企业具有大于项目总投资 1/5 的资本金,或者是有相当经济实力的第三方法人为其担保,取得贷款的门槛较高。


中国农业银行也在2015年推出“科创贷”,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贷款、贸易融资、保理等表内外融资业务。虽然针对科创型中小企业轻资产、缺乏传统抵押物的特点,“科创贷”引入各级政府风险补偿机制,允许企业结合自身经营实际,使用抵(质)担保、保证担保、股权或专利权质押、保证保险等多种担保方式进行融资。然而,科创贷的服务范围仅限“纳入各级政府风险补偿基金支持范围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也就是说,需要有当地政府做信用背书的企业,才有机会得到贷款。


作为金融行业资深人士,深圳汇海易融公司副总裁张琪在采访中指出,农业科技企业规模较小,缺乏抵押品,行业风险较大,且授信方式与传统银行的信用信息体系难以融合对接,广大农业科技企业的贷款需求,仅靠传统银行是很难满足的。


想从科技创新、技术推广入手造福农业、农民,怎么就这么难?!除了传统金融,还有哪些金融渠道和融资手段,可以给中小型农业科技创业公司“雪中送炭”呢?


关于农业科技创业的“坑”和“苦”,欢迎大家头条私信我,或加微信 wangziqiao2741 交流~明天,咱们继续聊聊能给农业科技创业带来新鲜“血液”的创新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