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北菜集团,北泰创业集团

人民“菜篮子”多年来一直是我国政府的重要民生工程,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可以说是人民群众获得感的基本指标之一。在民生收购的案例研究中,有几家联合北财集团开展“京东地区生鲜供应情况”调查,覆盖289平方公里,包括城市中心东部区域、城市副中心和亦庄新城.在内,生鲜需求端包括1262个社区和2557个集团客户;现有标准化线下供应商1559家,包括菜市场、生鲜店、超市。

在研究中发现,普通人对生鲜食品消费的核心需求是高便利、高品质。此外,虽然电商蓬勃发展,但线下门店仍是生鲜食品采购的主要渠道。从研究的各个方面,结合专家访谈,对物理保鲜网络的建设进行了几点尝试。

买菜难的问题依然存在,尤其是在老旧小区

数据显示,研究区生鲜食品日均消费量为3444.6吨,而通过正规渠道的供应量仅为2496.9吨,相差947.7吨,是通过非正规渠道完成的。在市中心东部,居住区密集,对生鲜食品需求旺盛,但供需差异也最大。由于老旧小区缺乏配套规划,社区食品站等底层商户没有储备,非正规生鲜供应占比也最大,占居民消费的33.9%。但在亦庄新城,配套设施的规划已经充分考虑,供需平衡基本实现。非正规生鲜食品供应比例最小,仅为4.1%。

纵观北京整体,清新的沙漠主要集中在核心城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陈丽萍教授认为,当前高房价迫使城市功能得到缓解,买菜等生活便利性压力较大,百姓呼声较高。生鲜食品供应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是需要有效解决的重大事件。

电商势猛,实体生鲜店依然是百姓菜篮子实力担当

电商虽然厉害,但人的菜篮子和实体生鲜店依然是实力。数据显示,97.5%的居民最常通过线下渠道购买生鲜产品。市场预测,到2020年,生鲜市场线下交易仍将占80%左右。

陈教授认为,在小家庭和老龄化的趋势下,加上饮食文化的衰落和消费者需求向不同程度加工食品的转变,这些趋势和现象不能简单地通过线上渠道来解决。

在线下零售普遍面临挑战的大环境下,社区便利店呈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这些小微零售业务的核心是生鲜供应。北京京商流通战略研究院院长赖阳提出“云消费”时代,意味着社区服务要功能完善、服务便捷、流通安全,让居民的日常生活服务在社区得到高质量的满足。在马云提出的新零售商业模式下,单纯的电商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实体店逐渐兴起,但需要将消费升级和供给侧改革结合起来,优化实体店的效益。

高品质高便利的生鲜消费趋势,市场亟需连锁化网点

研究区共有终端供应商1559家,生鲜食品销售总面积39万平方米,其中传统菜市场是最大的生鲜食品供应终端,占比过半。传统菜市场管理无序松散,导致菜品同质化严重,质量得不到保障。而且菜市场通常占地面积大,难以密集分布,无法满足消费者的最优“700米”。研究数据显示,居民生鲜购买半径为795米,尤其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他们认为最理想的距离是670米。发展基于社区的微型零售业是一种趋势。

>赖阳院长提到小微零售业,即可以通过高密度、短距离,大大提升便利性,也吻合此次研究的数据发现。但同时赖阳院长也强调,伴随消费升级、人口结构变化等趋势,小微零售业要升级,丰富供应种类,形式多样,提升消费体验,要做真正的2.0。


进一步研究发现,目前生鲜供应主要是由非连锁构成,年均销售量占总量的78.6%,而销售额只占供给总额的58.3%,非连锁化经营效益不佳。而连锁企业具有规模效应、议价能力强,对于毛利低的生鲜销售有更强的应对能力。生鲜销售毛利低、损耗大,除控制好进货、售卖、促销等,也需要基地、供应链、物流配送、标准化等一系列支撑,技术要求高。业内均认同的一个观点是:有规模支持和成本优势,生鲜实体店才能找到生存点。北京市政府曾发文明确表示要在2020年实现农产品连锁销售占比实现40%。同时,生鲜供应涉及民生福祉。在房价高企的北京,期待更多政府扶持和监督,也期待实力雄厚、有口碑的大型企业可以介入,切实解决好百姓的菜篮子问题。



菜篮子工程已在我国提出近30年,伴随居民消费水平提升、人群消费习惯更迭,如今的菜篮子工程,在内涵和需求上,已经有了非常大的变化。零点有数董事长袁岳博士强调,很多白领和年轻世代,并不掌握全链条的厨务处理,他们饮食问题的解决,更多依赖于净菜、半熟菜或外卖。同时,虽然他们倾向于线上消费的模式,对线下体验的需求却也同样旺盛,然而,这类人群,对店面综合品质感、环境美学,供应种类的新奇度、新鲜度、健康有机等等,均有很高的要求。从消费升级、供给侧改革的意义上来讲,线下生鲜店的服务模式开店模式,面临新的挑战。袁岳博士非常赞同的一个观点是,菜篮子工程是居民新获得感的关键指标之一,这也是零点有数做这样一个民生获得感案例研究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