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便利店加盟 地摊早餐加盟

街角的便利店能有什么野心?然而,便利蜂在1月份两次被传到美国上市。

7月8日,“便利蜂已向美国提交IPO申请”的消息再次不胫而走,但便利蜂再次予以否认,其回复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称消息“不实”。关于“未来是否有上市时间表,公司资本情况如何,近期是否有其他融资计划?”,方便蜂也表示“不方便回复”。

与这次相比,上次的消息更加详细。6月23日之前,“便利蜂已启动IPO”的消息在网上流传。根据当时的消息,高盛、摩根士丹利、中信证券将担任主承销商安排上市,而便利蜂计划募资5亿-10亿美元,最早将于今年年底和明年年初在美国上市。

4年开出2000家门店

2021年开启“高速扩张模式”

便利蜂的快开速度给行业留下了很大的印象。据统计,在短短四年多的时间里,便利蜂已经开设了2000多家直营店,在《2021年中国便利店TOP100榜单》中排名第十。

记者打开地图搜索便利蜂,发现900米范围内可以找到5家门店,3公里范围内门店多达25家,均显示24小时营业。其店铺扩张速度由此可见一斑。

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2月14日,便利蜂在中关村开设了首批5家门店。一年后,有100家便利蜜蜂商店,四年内有2000家。

张之路疯狂的便利店扩张远未结束。去年12月,在便利蜂供应商大会上,便利蜂执行董事薛恩远透露,公司将于2021年启动“高速扩张模式”:2021年便利蜂门店数量将超过4000家,到2023年,便利蜂门店数量将达到1万家。

记者走访北京市东城区一家便民蜂产品店,发现该店关东煮窗口有一名店员,另一家新开的咖啡摊有三名工作人员,结算处用三四台机器代替人工自助结账。

零售专家鲍表示,这项技术带来的自动化和便利性,无疑为门店复制提供了加速。

去年9月,庄在与、等人的“价值对话”中表示,创造便利店的长期价值,就是用算法优化和覆盖整个便利店运营中的一切。

所有的便利蜂店都是直接经营,无论是继续高速开店还是投入技术,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

公开资料显示,成立于2016年12月的便利蜂此前已获得三轮融资。2017年2月,便利蜂从斑马投资(由庄和两位前去哪儿高管共同创立)获得3亿美元的A系列融资,第二次融资发生在2018年10月。腾讯投资和高贤资本战略投资便利蜂,分别持有8%的股份,当时便利蜂估值为16亿美元。第三次融资是去年5月的C轮融资,融资金额几亿美元,投资者并不了解。

据市场消息,便利蜂累计募集资金15亿美元,投资方包括全球顶级私募股权基金、国家主权财富基金、高校投资基金、超大型互联网公司等。

发现

零售价值


如何平衡快速发展和自我造血


早在便利蜂入局时,正是便利店站在风口时,彼时资本热钱纷纷涌入,各路玩家齐聚。


然而短短几年里,便利店行业风云变幻,停业关店消息不断:2018年8月,北京168家邻家便利店因为资金链断裂全面停业。1个多月后,北京131便利店发出通知,称公司因资金周转问题现不能正常经营,2020年5月,全时便利店发布停业公告......


不过,上海财经大学电商研究所执行所长崔丽丽认为便利店仍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即便是上海这样便利店林立和新零售新品牌层出不穷的城市,目前便利店的渗透率也还不及便利店的诞生地日本,而且从人们的即时消费需求变化来看,无论是早餐、咖啡还是午餐便餐,便利店也是最能够满足现代城市人群的零售形式。各种品牌便利店的开关一方面和资本扩张有关,另一方面与店铺本身是否能契合市场需求有关。新零售的价值在于更了解消费者,以及更好地创造客户价值。”


大家为何还在扎堆便利店?新零售的价值到底在哪?互联网分析师丁道师也表示,便利蜂能够获得这么多融资,也说明资本看好中国的便利店市场以及社区新零售等相关概念,总体上是一个积极信号。“为什么很多互联网巨头也要做便利店?一方面当然是拓宽了零售渠道,另一方面,线下和线上其实是打通的,可以共享供应链。此外,线下也是一个提货点,甚至可以基于便利店发展一些新的业态,它其实是个零售入口和场景入口,想象力远不止是便利店那么简单。”


去年8月19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毕马威联合发布了《2020年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便利店实现销售额2556亿元,行业规模保持快速增长但增速放缓。具体而言,一线城市便利店市场较为饱和,二三线城市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以及消费习惯的培育,成为便利店企业市场扩张的新阵地。


比如,一线城市中,北京单家便利店覆盖人口数最多,便利店密度最低;二线城市中,重庆、昆明、南宁、青岛等地的单店覆盖人口数远高于同等经济水平城市,发展潜力大。报告强调,便利店市场空间依然很大,其中数字化和特许加盟是推动发展的两翼。便利蜂也看到了二三线市场的新机会,在公司规划将于2021年开启的高速扩张4000家门店中,其计划“一半将位于中国的二、三线城市”。


不过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便利蜂也面临挑战。一个很明显的是无处不在的竞争对手。根据CCFA的数据,2019年时中国便利店行业门店数量已达到13.2万家,而根据《2021年中国便利店TOP100榜单》,中石化易捷、美宜佳、中石油昆仑门店数均超2万家,位居榜单前3名,此外,罗森、全家、7-ELEVEN的门店数量分别为3256家,2967家,2387家。而诸如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等生鲜平台,以及各路巨头旗下或者支持的社区团购平台也在蚕食这一零售市场。


丁道师也表示,便利蜂面临的挑战主要是如何破解其快速发展和自我造血之间的矛盾,“如果它要盈利,那它一定要放慢发展速度和开店步伐。自营的模式很重,发展起来需要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投入,想要实现盈利难度也比较大,要做好一个平衡。”


他强调,便利店行业是一个薄利多销的行业,利润很低,正是因为有这么多资本支持,才推动便利蜂在短期内实现了很多传统便利店十年、二十年都没有实现的发展步伐。“但是如果它真要上市,投资人肯定要看它的现金流和利润率,那它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和矛盾,需要它考虑好,甚至将来他会不会开放加盟,我认为到了一定程度后很可能会,等到它整个供应链体系、品牌体系完善之后,再来开放赋能,让整个行业来共享它的发展红利。”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孙文轩 编辑 陈莉 校对 王心